目录
一.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数组
nums
和一个值val
,你需要 原地 移除所有数值等于val
的元素。元素的顺序可能发生改变。然后返回nums
中与val
不同的元素的数量。假设
nums
中不等于val
的元素数量为k
,要通过此题,您需要执行以下操作:
- 更改
nums
数组,使nums
的前k
个元素包含不等于val
的元素。nums
的其余元素和nums
的大小并不重要。- 返回
k
。用户评测:
评测机将使用以下代码测试您的解决方案:
int[] nums = [...]; // 输入数组 int val = ...; // 要移除的值 int[] expectedNums = [...]; // 长度正确的预期答案。 // 它以不等于 val 的值排序。 int k = removeElement(nums, val); // 调用你的实现 assert k == expectedNums.length; sort(nums, 0, k); // 排序 nums 的前 k 个元素 for (int i = 0; i < actualLength; i++) { assert nums[i] == expectedNums[i]; }如果所有的断言都通过,你的解决方案将会 通过。
示例 1:
输入:nums = [3,2,2,3], val = 3 输出:2, nums = [2,2,_,_] 解释:你的函数函数应该返回 k = 2, 并且 nums 中的前两个元素均为 2。 你在返回的 k 个元素之外留下了什么并不重要(因此它们并不计入评测)。示例 2:
输入:nums = [0,1,2,2,3,0,4,2], val = 2 输出:5, nums = [0,1,4,0,3,_,_,_] 解释:你的函数应该返回 k = 5,并且 nums 中的前五个元素为 0,0,1,3,4。 注意这五个元素可以任意顺序返回。 你在返回的 k 个元素之外留下了什么并不重要(因此它们并不计入评测)。提示:
0 <= nums.length <= 100
0 <= nums[i] <= 50
0 <= val <= 100
二.解题思路
要解决 “原地移除数组中所有等于目标值
val
的元素,并返回剩余元素数量” 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双指针法,该方法时间复杂度为 O (n),空间复杂度为 O (1),符合 “原地操作” 的要求。核心思路
- 使用两个指针:
慢指针(slow)
和快指针(fast)
。快指针
负责遍历整个数组,寻找不等于val
的元素。慢指针
负责记录不等于val
的元素应该放置的位置。- 当
快指针
找到不等于val
的元素时,将其赋值给慢指针
指向的位置,然后慢指针
向前移动一步。- 遍历结束后,
慢指针
的位置即为剩余元素的数量k
。
三.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emoveElement(int[] nums, int val) {
int slow = 0;
for(int fast = 0; fast<nums.length; fast++){
if(nums[fast] != val){
nums[slow] = nums[fast];
slow++;
}
}
return slow;
}
}
四.收获:【原地算法】
通俗来讲,原地算法就是一种 “不另起炉灶” 的操作方式。
打个比方:
你有一个装着东西的盒子,现在想把里面的某些物品挑出来扔掉,只留下剩下的。
- 非原地算法:会再找一个新盒子,把要留下的东西一个个放进新盒子里,原来的盒子就不用了。
- 原地算法:不找新盒子,直接在原来的盒子里操作 —— 把要扔的东西拿走,剩下的东西往前挪一挪,挤一挤占满前面的位置,盒子本身还是原来那个,没换。
对应到编程里:
如果处理数组时,不创建新的数组,而是直接在原来的数组里修改、调整元素,最终结果就存在原数组的前半部分,这种做法就是原地算法。比如上面的 “移除元素” 问题,用双指针在原数组里把有效元素往前挪,最后原数组的前 k 个元素就是结果,没有新数组,这就是典型的原地算法。
核心特点:省空间(不用额外开辟和原数组差不多大的空间),操作都在 “原地” 完成。
以上就是【移除元素】问题的全部解题过程,喜欢的话可以留个免费的关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