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团队访谈录|“AI+视觉特征编码”三等奖团队

发布于:2022-11-28 ⋅ 阅读:(1353) ⋅ 点赞:(1)

历时半年,集结了4568名参赛选手、4163支参赛队伍的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已顺利落幕。决赛后,大赛宣传组与各个获奖团队进行了对话。对于大赛,获奖选手们都有什么想说的呢?一起来听“AI+视觉特征编码”赛道的三等奖团队的心声吧~

赛道概述

“AI+视觉特征编码”赛道共设置198万奖金,共吸引1924人报名并组成1729支团队参赛,初复赛累计提交13930次。最终,张江涛率领的“浙江大学vipa13”高校参赛队、刘家伦率领的“冰墩墩”高校参赛队和曾兆阳率领的“恭喜发财”企业参赛队成为本赛道的三大三等奖得主,分别抱走10万元奖金。

 三等奖团队:浙江大学vipa13队

团队简介:浙江大学vipa13队是来自浙江大学vipa实验室的实力排行为第13名的一支团队。

本实验室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视觉感知增强、视觉嵌入、基于视觉的人机交互与机器学习。

团队成员:张江涛(队长)、张天立、王瑜、宋杰、程乐超

团队口号:Know the loom. Be the stone.

 是如何组队的?

宋杰:我是老师,他们几个都是我们实验室研一的学生。当时我们实验室的一位老师在群里分享了这个大赛,我们觉得这个大赛非常好,就号召大家自愿报名参加。他们几个非常感兴趣,我们就组了一个队来试一下。

作为一个满五配置的团队,在参赛过程中你们是如何配合的?

宋杰:我和乐超主要负责指导他们一些算法的设计,在初赛和复赛的时候,遇到问题我们会一起开会讨论,给他们提供一些算法的方向,他们三个人主要负责具体代码的实现。

张江涛:我和张天立主要负责写代码、做各种方法的实践,王瑜负责查论文,告诉我们有哪些可以尝试的方法。

这次比赛很多团队都是24小时补位,你们团队有熬夜的经历吗?

张江涛:没熬夜,通宵了。

宋杰:决赛的时间非常短,我们前两天基本上没怎么出分我们把模型弄好后,在本地测试没问题,但是提交评测后经常报错,导致我们前两天一直没有分,当时挺着急的。所以当时我们就通宵了,希望在第三天出个有效分,起码不要是零分了。

在这次比赛中有什么收获?

宋杰:我觉得收获还是蛮大的,虽然比赛的过程曲折,我们分数一开始落后,后面开始往上赶超,最终定榜定在第四名。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锻炼,特别是团队协作方面受益匪浅。

对大赛有什么评价或建议?

宋杰:这个大赛奖金多,赛题任务比较复杂。最后决赛的时候有两个任务,任务量和题目的复杂度都比其他大赛要高很多。

张天立:希望在评审检查上优化一下复现方法,让整个比赛程序更加清晰。

张江涛:希望评测时间可以压缩到6个小时左右。目前的评测机制是12个小时才能出结果,等待的时间太长了。如果一直没有出结果,就会影响后续很多事情的安排和调整。

三等奖团队:冰墩墩

团队简介:冰墩墩队是一支科学严谨、富于创新、力争上游的团队。成员由杨易教授指导的四名博士研究生组成。团队成员在CVPR,ICCV,ECCV,NeurIPS,ICLR,AAAI等国际会议发表多篇论文,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团队成员:刘家伦(队长)、孙奕帆、胡正东、薛方磊。

团队口号: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朝梦想近一点!

 为什么把“冰墩墩”作为团队名?

刘家伦:当时这个比赛开始的时候是12月份,那会儿也正值冬奥会期间,我们觉得冰墩墩这个吉祥物很可爱,寓意也很好,象征着创造非凡嘛,所以就起了这个名字。

从参加比赛开始到决赛结束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

薛方磊:过程还挺跌宕起伏的。因为团队成员技术都还不错,也有一些积累,所以一开始期望值就很高,虽然成绩离我们的预期还有点差距,但成绩差距并不大,我们觉得还是可以追的。复赛开始使用自动评测机进行线上代码测试,大家摸不清赛题的评价标准,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们也没能尝试太多参数,但还是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所以我们对决赛的期望值变得更高了,希望拿到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刘家伦:但现在感觉有点遗憾,我们前期对决赛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受疫情影响,复赛和决赛中间的间隔时间比较长,有两个多月,到决赛的时候心态比较松弛,不太在比赛应有的紧张氛围和状态里。

薛方磊:另外,我们决赛前应该熟悉一下代码。当时决赛前计划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所以当时对代码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第一次提交后发现报错了,但决赛的查错成本非常高,首先会浪费提交次数,其次是从提前到出分数结果可能需要等七八个小时,所以最后的决赛结果还是稍微有点遗憾的。

本次比赛最大的困难和收获分别是什么?

刘家伦:这个赛题有一部分是考核“视觉特征”,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些技术积累。但在“特征编码”方面我们团队就是一张白纸,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所以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为了准备这次比赛,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很多调研。

我们是本着学习的态度过来参赛的,对压缩编码不太熟悉,所以非常想通过参加这个比赛和更多的选手一起交流和学习,也确实学到了很多,这是比较大的收获 。

对大赛有什么建议和评价?

刘家伦:我觉得赛题设计得很好,很贴近实际应用。不像其他赛题只考核算法,不考虑应用。这一点是很重要,因为AI最后还是要落地的,不能总是虚无缥缈。

最后想说,我们来鹏城实验室参赛的整体体验感非常好。不管是技术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决赛现场的工作人员非常棒:在技术方面,我们遇到问题后找海华老师,海华老师特别耐心地给我们解释、帮助我们去解决;工作人员也很周到,从宾馆办入住到每天的核酸检测,每一件事情都做得特别细致;我们遇到问题和工作人员说,他们都会及时给我们反馈,没有任何的拖沓;盒饭也很干净卫生,还有日常零食的保障,都非常好。

本文含有隐藏内容,请 开通VIP 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