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
接入层:提供端口的密度,用于用户终端的接入—二层交换机、AP
汇聚层(分布层):流量的集合,DHCP/VLAN/STP/HSRP/VRRP/channel…
QOS/ACL
核心层:nat、高速路由转发
冗余—备份 线路、设备、网关、UPS(电源)
VLAN:虚拟局域网 二层交换与路由器(三层交换机)逻辑将一个广播域切分为多个;
配置思路:
- 交换机上创建vlan
- 交换机上各个接口划分到对应的vlan中
- trunk干道
- vlan间路由--- 单臂路由(路由器子接口) 三层交换机
交换机对流量的转发机制:流量进入交换机后,先识别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然后将该MAC地址与该流量的进入接口进行绑定、记录,生成MAC地址表---再转换为CAM表
之后查看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在CAM表中寻找对应的记录,若存在记录,按记录接口单播转发;
若没有记录将洪泛该流量; 洪泛—除流量的入口外其他所有出口复制;
默认CAM在一个mac最后出现的后300s将被删除;
MAC地址表和CAM的区别--- CAM是将MAC表中的MAC地址+接口编号+vlanid转换为hash值,再
实验拓扑
实验目的
1 内网IP地址172160.0/16合理分配
2 SW1/2之间互为备份
3 VRRP/STP/VLAN/TRUNK 均使用
4、所有pc通过DHCP获过取ip地址
实验思路;
1.网段划分
2. Eth-Trunk配置
3.创建vlan 划分vlan trunk干道
4.生成树配置
5 SVI 配置
6.VRRP DHCP 配置
路由第一步配置IP 交换最后一步配置IP
实验过程
1.网段划分
172.16.0.0/30
172.16.0.4/30
172.16.0.0/24
172.16.0.0/25
172.16.0.128/25
2. Eth-Trunk配置
先创建Eth-Trunk 0 ,再将端口划入 配置如下
SW1配置
SW2配置
3.创建vlan 划分vlan trunk干道
SW1
SW2
SW3
SW4
4.生成树配置
SW1 SW2 配置如下
sw3sw4配置如下
配置结果如下
5 SVI 配置
配置结果
6.网络冗余
sw1
sw2
结果
7.DHCP 配置
电脑PC获取ip
实验结果
试验完成
本文含有隐藏内容,请 开通VIP 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