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AF标准规范中,业务架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开发支持架构愿景的业务架构。
如上所示,业务架构(Business Architecture)在TOGAF标准规范中处于B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阶段目标、阶段输入、流程步骤、阶段输出、架构方法。
阶段目标 |
开发目标业务架构,该业务架构用于指导企业如何完成业务目标、响应架构愿景中定义的策略驱动、解决架构工作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问题 |
识别确认基线业务架构以及目标业务架构之间的区别以及路线图 |
阶段输入 |
架构参考 从企业外部引入的架构参考资料,包括架构仓库中的所有架构相关的文档资料 |
非架构性输入
|
架构性输入
|
流程步骤 |
选择参考的架构模型、架构观点、架构工具,主要是基于业务驱动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从架构仓库中选择业务架构相关的资源,其中包括参考的架构模型、架构风格、架构观点、架构分析的技术与工具
|
开发基线业务架构,基于已有的业务架构开发出基线业务架构,用于扩展支持目标业务架构,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问题 |
开发目标业务架构,用于扩展支持架构愿景,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问题 |
执行差距分析,主要是验证架构模型的内部一致性以及准确性,其中主要包括从不同的角度对架构模型执行综合分析,验证架构模型对原则、目标以及约束的支持,标识新架构模型与已有架构模型的变化点,测试架构模型对需求的完整性 |
定义候选的路线图组件,初始化业务架构路线图,用于后续阶段的优化 |
处理业务架构的相关影响,其中主要包括确定新业务架构是否对已有的业务架构产生影响、确定最近的业务变化是否对业务架构产生影响、确定一些业务架构的工作是否可以用在企业组织的其他区域、确定业务架构是否对其他项目产生影响、确定业务架构是否受到其他项目的影响 |
利益相关者正式评审业务架构,检查架构项目以及架构工作的原始动机是否与业务架构一致,以及解决这些不一致的问题 |
最终确认业务架构,其中主要包括为每个构建模块选择标准、主要是从架构仓库中重用已有的参考模型,完全文档化每个构建模块,对整体架构的业务目标实施最终的交叉检查,文档化最终的需求跟踪报告,在架构仓库中文档化最终的架构映射关系,最终完成所有的工作产品 |
创建架构定义文档
|
阶段输出 |
优化更新架构愿景的阶段交付,其中主要包括架构工作的声明,已经验证的业务规则、业务目标、业务驱动,架构原则 |
架构定义文档
|
架构需求规格说明书,其中主要包括架构需求、业务服务约定、应用服务约定、实现指导、实现规格、差距分析、技术需求、业务需求 |
业务架构组件,其中主要包括功能需求、业务价值、风险分析、架构区域、架构转型、关键措施、解决方案 |
模块分类,其中主要包括价值流分类、业务能力分类、价值流阶段分类、组织参与者分类、区域目标分类、角色分类、业务服务功能分类、业务区域分类、过程事件控制产品分类、合约措施分类 |
矩阵关系,其中主要包括价值流与能力矩阵关系、策略与能力矩阵关系、能力与组织矩阵关系、业务相互影响矩阵关系、参与者角色矩阵关系 |
图示关系,其中主要包括业务模型图、业务能力映射关系、价值流映射关系、企业组织映射关系、业务发展规划图、业务服务信息图、业务功能分解图、产品生命周期图、业务目标服务图、业务可重用图、企业组织分解图、业务流程图、事件图 |
架构方法 |
总体概述 业务架构是从一个全面的、多维度的业务视角展示了架构能力、端到端的价值交付、信息以及组织结构,以及这些业务视角与策略、产品、政策、措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业务架构用于支持架构愿景以及持续到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及其他阶段 |
开发基线业务架构 基于已有的业务架构、架构愿景、新业务需求、新架构模型以及业务架构阶段的其他输入优化开发出基线业务架构 |
应用业务能力 应用不同的业务分析方法、业务建模技术工具开发业务架构,例如,映射关系分析方法、业务能力成熟度分析方法 |
应用价值流 使用架构愿景阶段的价值流、业务架构阶段输入的价值流开发出业务架构 |
应用组织映射关系 组织映射关系展示了企业组织单元、合作者、利益相关者与业务单元的对应关系,业务单元与价值流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体现出企业组织的业务价值端到端的交付 |
应用建模技术 建模与映射关系技术是用于展示业务能力、价值流以及企业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上所示,客户信息类包含了联系地址信息类、账单地址信息类、货运地址信息类,这些地址信息类继承自一个上层地址信息类Address,这些抽象的类组成了业务数据之间的信息交互关系 |
架构仓库,在架构仓库中引入的资源,其中主要包括工业级的架构参考模型、特定企业的业务架构、特定企业的构建模块、应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