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2024/12/14笔记 ——模型、TCP、UDP

发布于:2025-02-18 ⋅ 阅读:(159) ⋅ 点赞:(0)

一.1979年的OSI七层参考模型

1.模型

(第七层)应用层:人机交互----抽象语言-----编

(第六层)表示层:编码----二进制

(第五层)会话层:提供会话号(同软件不同进程)

(第四层)传输层:TCP协议  UDP协议 

(第三层)网络层:提供大量的互联网协议, ---IP地址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MAC+逻辑链路层LLC

【逻辑链路层LLC:对数据进行校验,只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同时增加FCS(帧校验序列)】

(第一层)物理层:“算盘”

2.TCP协议  UDP协议两个基本工作

 ①分段【受到二层MTU的限制,MTU(最大传输单元):默认1500字节】 

②提供端口号(端口号:0-65535  不同软件区分不同进程 

1-1023注明端口,1024-65535高端口/动态端口

二. TCP/IP 协议簇

TCP非上面提到的TCP协议,此IP与网络层的IP也毫无关系。

1.最早的互联网

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

1969-1979年中间的十年阿帕网是利用TCP/IP协议簇来运转的。

2.现如今仍广泛使用TCP/IP协议簇的原因

 ①上三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的工作,APP可以直接完成,造成了下四层的工作负担太大,OSI模型分布不均。

②分层太多,耗费链路资源,减少了发送效率。

3.

当今使用最多的是TCP/IP对等模型

三.PDU(协议数据单元)

对不同层级封装的数据单位进行标识(单位名称)

①应用层:数据报文

②传输层:数据段

③网络层:数据包

④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⑤物理层:比特流 

  交换机里的数据 称之为数据帧

.TTL(生存周期)

每经过一台路由器默认TTL值减一,当TTL值为零时默认该数据包死亡,路由器将不再转发。

TTL值最大255 TTL常见值64128

五.以太网Ⅱ型帧  

前导符                   目标地址                 源地址            类型               数据                       校验核

  ⬇                                                             ⬇

用于标定方向                                       MAC地址

六.封装/解封装

七.常见的协议

缩写

基于

协议名称

HTTP              

tcp 80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SHTTP+SSL

tcp 443

安全传输协议

FTP 

tcp 20/21

文件传输协议

TFTP

udp 69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Telnet   

tcp 23  

远程登录协议

Dns     

udp/tcp

域名解析协议

DHCP  

  udp67/68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八.传输层协议:TCP   UDP 

1.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可靠协议)

在完成传输层的基本工作的同时,要需要保证数据传递的严密性。

2.实现面向连接的方式

3次握手及4次挥手   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

3.常见字段

SYN=发起一次链接,并告知自身状态 

ACK=确认

RST=重连  

TCP=严重错误且重连  

FIN=断开链接

PSH=加急接受

URG=紧急指针 

4.TCP的可靠性

4种可靠传输机制---确认  排序  重传  流控(窗口滑动机制)

               

九.UDP用户报文协议/非面向链接的不可靠协议仅完成传输层的基本工作  

2.TCP与UDP的对比

十.TCP的分段 和 IP的分片  

1.IP分片的原因

受到二层MTU的限制。

2.TCP的分段

MSS值(基于双方的MTU进行协商得出)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