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制造业中,L2、L6、L10等表示什么意思

发布于:2025-05-14 ⋅ 阅读:(10) ⋅ 点赞:(0)

在服务器制造业中,L2、L6、L10等是用于描述服务器生产流程集成度的分级体系,从基础零件到完整机架系统共分为L1-L12共12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交付形态,以下是核心级别的具体含义:

L2(Level 2):零件子装配

• 定义:在L1(零件制造)基础上进行初步组装,例如将金属或塑料零件组合成简单的子模块,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机箱结构。

• 特点:属于低集成度阶段,仅涉及散件的局部装配,未进行功能性测试。

• 应用场景:ODM厂商生产的基础组件,通常由下游厂商进一步加工。

L6(Level 6):裸机服务器(准系统)

• 定义:将主板集成到机箱内,并完成电源、风扇、背板等基础部件的装配和上电测试,但缺少CPU、内存、硬盘等核心组件。

• 特点:

  ◦ 由ODM厂商提供标准化“半成品”,灵活性高,支持系统集成商按需添加部件。

  ◦ 外观常见于超微(Supermicro)等品牌设计,小厂商可基于此定制化。

• 应用场景:面向需要快速部署定制化配置的客户,例如中小型数据中心或特定行业需求。

L10(Level 10):完整服务器整机

• 定义:完成所有硬件(CPU、内存、硬盘等)的组装,并通过全系统测试,集成操作系统及软件,附带用户手册等文档,可直接交付使用。

• 特点:

  ◦ 包含完整的硬件和基础软件,属于“开箱即用”的成品。

  ◦ 品牌商(如戴尔、惠普)通常以L10级别交付标准化产品。

• 应用场景:通用服务器市场的主流形态,适用于企业级客户直接部署。

更高等级:L11-L12

• L11:在L10基础上实现机架级集成,包括多台服务器的网络布线、交换机配置及机架级测试。

• L12:扩展至多机架级,集成集群管理、云操作系统(如OpenStack)等软件层优化,适用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行业现状

• 主流厂商能力:多数ODM企业(如广达、富士康)提供L1-L10的生产服务,仅少数厂商(如AMAX)具备L11-L12的全栈能力。

• 价值差异:集成度越高的等级附加值越大,L6和L9(仅集成CPU/内存)是品牌商采购的常见起点。

通过这一分级体系,服务器产业链实现了从零件制造到完整解决方案的模块化分工,满足不同客户对成本、灵活性和交付效率的需求。

 

扩展说明:

在服务器制造业中,L1-L12的分级体系按照集成度从基础零件到完整机架系统划分如下:

1. L1(零件制造)
生产金属、塑料等原材料和非涂漆零件,包括模具部件制造。

2. L2(零件子装配)
将小零件组装成更大的子组件,例如电源接口或连接器模块。

3. L3(机箱整合)
将金属和塑料材料组合成完整机箱(底盘)并发货。

4. L4(套件打包)
将电源单元(PSU)、扁平电缆、背板等作为分散的零部件套件或袋装发货。

5. L5(机箱集成与测试)
完成机箱部件的装配,整合电缆,并进行输入/输出测试。

6. L6(主板集成与裸机测试)
将主板装入机箱,进行电源测试。此阶段由ODM厂商提供“裸机服务器”(缺少CPU、内存等组件),供后续集成商配置。

7. L7(附加卡集成)
将GPU、网卡等扩展卡集成到裸机服务器中,并具备测试能力。

8. L8(硬盘集成)
安装硬盘驱动器并进行测试。

9. L9(CPU和内存集成)
将CPU和内存安装到服务器中,完成核心硬件配置。

10. L10(完整服务器交付)
全系统装配、软硬件测试,集成操作系统及文档,交付即用型服务器解决方案。

11. L11(机架级集成)
多台服务器节点组装至机架,完成网络布线(含交换机)、机架级系统测试及软件加载(如操作系统)。

12. L12(多机架集群集成)
在L11基础上扩展至多机架级别,集成集群管理、云操作系统(如OpenStack)等软件,提供完整的验证和优化服务。

行业现状:目前主流ODM厂商(如工业富联)多提供L1-L10服务,仅少数企业(如AMAX)具备L11-L12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部分ODM厂商已突破传统分工,涉足L10等原属品牌商的领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厂商能力或行业数据,可参考相关研究报告。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