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32960.3—2025》修订点,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发布于:2025-05-15 ⋅ 阅读:(15) ⋅ 点赞:(0)

目的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在2025/4/25引来了9年来的第一次修改。本次修改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内快速发展的必然。本文主要分析《GB/T 32960.3——2025》相对于《GB/T 32960.3——2016》的内容,目的有二:

  1. 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2. 车载终端产品的影响。(我个人是负责T-Box软件开发)

变更内容

本次修订的目的有三方面:

1. 落实国家文件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关键环节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2. 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远程监控与安全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产业发展形式更新相关内容。

3. 兼容其他标准

        同步融合GB 38031、GB/T 34014、GB/T40855已规定内容,规范化数据管理,提高安全监测覆盖范围,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本次修订内容共有20项,让我们一一分析。下文中该标准,默认指《GB/T 32960.3—2025》标准文档。

01 增加了平台间、 车载终端与平台间通信安全要求

变更内容:

分析:

《GB/T 40855-2021》中5.3、5.4章节,通信安全技术要求大致如下:

  • 平台间、终端与平台间进行双向身份鉴别。

  • TLS需要基于1.2版本以上且进行相关属性限制:禁用TLS会话协商、禁用TLS压缩等。

  • 数据单元加密采用SM2算法。

总结:

相对于旧标准,新标准更加注重网络通信的安全,以往裸报文通信的方式即将一去不复返。这和行业发展离不开关系,此变更,主要围绕法规合规、用户隐私、行车安全、企业责任等多方面:

  1. 数据泄露风险加剧。终端采集的敏感数据较多,包括车辆位置、电池状态等。一旦泄露可能会造成跟踪诈骗等。同时欧盟GDPR、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标准的实施,违规者也将面临高额的罚款

  2. 网络攻击手段加剧。通过漏洞控制终端,比如远程解锁车。

  3. 数据泄露导致车企信誉损失及巨额赔偿。如蔚来、大众汽车、丰田汽车、特斯拉都经历过数据泄露,造成企业信誉损失及赔偿。

02 增加了动力蓄电池最小并联单元术语定义及电压数据、 动力蓄电池温度数据、 燃料电池电堆数据、 超级电容器数据、 超级电容器极值数据信息传输要求

变更内容

分析

        新标准中,终端上报的数据中添加了电池包温度、电压等信息。并且要求下高压后持续检测1h检测电池相关数据。此变更主要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升安全监控精度、满足行业监管需求。

总结

        由于近些年来,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由原先的电动车,发展到现在的燃料电池车、超级电容车等多样化的新能源系统。因此在相关安全参数中,需要进行监控。比如:

  • 动力电池安全。通过最小并联单元电压监测可早期发现 电池不一致性(如某并联模块过充/过放),降低热失控风险。

  • 燃料电池安全。通过检测电堆数据(电压、温度、氢气压力)实时监控,防止电堆损坏 或 氢气泄漏爆炸。

  • 超级电容安全。通过监控电容器的极值数据(如最高/最低电压)可预防过压击穿或容量衰减引发的故障。

        同时也是为了支持相关的法规要求(ISO 6469-3、SAE J1939)。

为什么下高压后,需要持续1小时以不小于1Hz检测频率持续检测

        其主要原因是 确保高压系统完全放电、防止残余能量风险。在一些新闻中,我们应该也经常看到一些电动车自然的情况,其原因就是下高压后,没有完全放电,未进行持续检测,及时避免悲剧。

        在技术实现上,1小时以不小于1Hz检测频率持续检测,是由BMS去执行,在这一小时内T-Box可进入休眠。只需要满足最后30s 有数据上报即可

03 增加了车辆在行驶完成下高压或充电完成下高压后以及发生热事件报警期间车辆数据传输要求

同上;

04 增加了协议版本号区分

变更内容:

分析:

        即2026.1 之后,终端和平台之间的协议报文将是以“$$”开头,表明该车云协议符合《GB/T 32960.3——2025》标准。

05 增加了应答错误标志定义

变更内容:

分析:

        相对于旧标准,增加了错误类型。主要是用于车辆登录,数据上报时,终端可以根据平台的错误码,精准定位问题方向,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开发效率。这个修订,应该是所有曾经纠结于平台错误应答的终端工程师心声

06 增加了“电池管理系统数”“电池管理系统对应动力蓄电池包个数”“动力蓄电池包编码”数据传输格式和定义, 删除了可充电储能装置子系统定义, 变更为针对 BMS 系统个数进行区分与采集, 删除了“可充电储能子系统数”“可充电储能系统编码长度”及“可充电储能系统编码”数据传输格式和定义

变更内容:

分析:

        该变化主要更精准地管理动力电池数据,并适应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技术发展的需求。早期由于技术较为单一,仅关注“可充电储能装置”的概念。但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电池管理系统(BMS) 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它直接管理电池的充放电、健康状态(SOH)、温度控制等核心功能。通过BMS更加能反馈真实情况

07 增加了签名信息、 激活信息、 激活结果应答信息传输格式和定义

变更内容:

分析:

        增加签名信息、激活确认流程,其核心目标是 增强数据安全性、确保指令合法性、完善远程控制流程。

签名信息:确保传输的数据(如指令、状态信息)未被第三方篡改,同时也可以验证终端的合法性

激活及激活应答:可以防止某些敏感操作误触发,比如电池远程诊断、高压系统重启等。该流程应该也是根据市场的使用场景得到的优化。

总结:

        本修改内容离不开信息安全的要求及市场使用场景的反馈总结。

08 增加了动力蓄电池最小并联单元电压数据、 动力蓄电池温度数据、 燃料电池电堆数据、 超级电容器数据、 超级电容器极值信息类型标志

变更内容:

分析:

        同02 变更点。 其目的是了适应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升安全监控精度、满足行业监管需求。

09 增加了动力蓄电池最小并联单元电压数据 、 动力蓄电池温度数据、 燃料电池电堆数据、超级电容器数据 、 超级电容器极值数据传输格式和定义

同上,

10 更改了“可充电储能装置电压数据”描述为“动力蓄电池最小并联单元电压数据”, 更改了“可充电储能装置温度数据”描述

同上,

11 删除了动力蓄电池极值数据格式和定义

分析:

        该变动,是从技术演进、数据优化、行业实践或新监管要求 的综合考量。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不同厂商的BMS对“极值”的定义可能不一致(如采样频率、统计周期),删除后可避免歧义。

  2. 实际应用中,车企或监管平台更关注 实时状态和异常报警。并不关注历史极值,因此将状态的监控交给了BMS,通过动力蓄电池最小并联单元电压数据 、 动力蓄电池温度数据、 燃料电池电堆数据、超级电容器数据 、 超级电容器极值数据等数据获取状态。

  3. 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协调,避免冲突。

12 删除了可充电储能装置电压数据, 删除了可充电储能装置温度数据 ;

        同06 章节。

13 更改了整车数据中车速、 总电压、 总电流范围及绝缘电阻取值定义

变更内容:

分析:

        旧版本的车速范围从0~220km/h,到新版本的0~5000km/h。

        旧版本的总电压范围0~1000v,到新版本的0~6000v。

        旧版本的总电流范围-1000~1000A,到新版本的 -3000~3000A。

        都代表着新能源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不断突破,这些参数范围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14 删除了电机控制器输入电压、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流格式和定义 , 更改了驱动电机数据中的驱动电机转速、 驱动电机转矩范围

分析:

删除电机控制器输入电压、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流格式和定义的原因有:

  1. 数据冗余,与整车高压数据重叠。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电压和直流母线电流,本质上属于 高压电气系统数据,通常已在 整车数据的总电压、总电流 部分涵盖。

  2. 标准化数据采集,减少BMS/VCU/MCU数据冲突。不同车企的电机控制器(MCU)数据采集方式可能不同(如采样频率、滤波算法),导致上报的电压/电流值与BMS(电池管理系统)或VCU(整车控制器)数据不一致。删除后,统一依赖 整车级高压数据(如动力电池总电压、总电流),避免多系统数据冲突。

  3. 聚焦关键数据,优化监控效率。监管平台更关注 整车级安全数据(如绝缘电阻、SOC、SOH),而非电机控制器的具体输入参数。

        更改电机转速、电机转矩范围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技术的突破,以往的参数范围已不满足当前实际范围。

15 更改了“燃料电池数据”为“燃料电池发动机及车载氢系统数据”, 更改了探针温度值定义, 增加了剩余氢量百分比、 高压 DC/DC 控制器温度格式和定义, 删除了燃料电池电压、 燃料电池电流数据 ;

分析:

        更改及增加相关参数定义、字段的原因:主要也是因为技术的发展,需要新增相关参数,监控其状态。

        删除燃料电池电压、电流字段的原因同上。数据冗余、标准化数据采集、聚焦关键数据,优化监控效率。

16 删除了发动机状态平均百公里燃料消耗率格式和定义

分析:

删除发动机状态的原因有:

1. 适应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弱化传统燃油车指标。32960 系列标准最初(2016版)针对的是 混合动力(PHEV)和传统燃油车,因此包含发动机燃料消耗率等参数。但近年来,纯电动(BEV)和燃料电(FCEV)汽车 占比快速提升,燃油车相关数据的监管优先级下降。减少对 燃油车专属参数 的强制要求,更聚焦 电动化、氢能化 核心数据。

2. 燃料消耗率数据可由其他指标间接计算。删除冗余字段,减少通信负载,提升关键数据(如电池安全、氢系统状态)的传输效率。

3. 32960.3 更关注 实时排放异常 而非长期油耗统计。

17 更改了车辆位置数据传输要求

变更内容:

分析:

从内容中看,新增了坐标系字段。其目的是:

  1. 支持多源定位系统兼容。不同定位系统使用不同坐标系,GPS:默认采用WGS-84坐标系(全球通用);北斗系统:支持CGCS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和WGS-84;GLONASS/Galileo:可能有自己的坐标参考体系。因此坐标系字段明确标识,确保数据解析时自动校正。

  2. 法规与国家安全要求。中国法规要求关键地理数据优先使用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而非国际通用的WGS-84。

18 增加了“热事件报警”等级及报警标识位, 增加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车载氢系统、 燃料电池电堆、超级电容系统、 驱动电机涉及的相关报警标识位, 增加了报警等级数据传输格式和定义

变更内容:

分析:

        增加相关报警标识的主要目的是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控能力、细化故障分级管理、适配新技术风险特征。例如:

  1. 新增“热事件报警等级”及报警标识位的原因。锂电池热失控是电动车起火的主因,旧标准可能仅简单上报“温度过高”,缺乏分级预警。通过分级报警(如L1预警、L2严重、L3紧急),对应不同处置措施(如提醒用户、强制降功率、远程锁车)。

  2. 增加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车载氢系统、 燃料电池电堆、超级电容系统、 驱动电机涉及的相关报警标识位的原因。是因为新技术的发展,需要进行安全监控。

19 增加了挡位状态无效/有效状态识别

变更内容:

分析:

        旧标准中,没有定义挡位状态无效/有效状态。因此在一些特殊场景下,无法表示真实状态。比如:

  1. 如挡位传感器损坏、CAN通信中断。无法获取当前挡位状态,按照旧标准执行,需要指定一个挡位状态,这样就容易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风险。

20 更改了车辆静态信息列表

变更内容:

序号

《GB/T 32960.3—2016》车辆信息

《GB/T 32960.3—2025》车辆信息

1

ICCID

VIN

2

VIN

车辆型号

3

型号

车辆配置名称

4

驱动电机布置型式/位置

协议版本

5

最高时速

动力方式

6

纯电续驶里程

最高车速

7

各挡位传动比

纯电续驶里程

8

电池个数各电池相关参数

各挡位传动比

9

驱动电机个数及各驱动电机相关参数

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实验方式

10

通用报警阈值

额定电压

11

总储电量

12

可充电储能装置相关信息

13

驱动电机相关信息

14

车载终端相关参数

15

通用报警阈值

16

总电压计算方式

17

换点车辆、增程车辆信息

18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关参数

19

芯片ID

20

签名算法

21

公钥

22

出厂日期

分析:

新版本,相对于旧版本,有很多的增加字段。这些新增字段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 安全强化。通过芯片ID、签名算法、公钥等,防止数据篡改和硬件伪造。燃料电池和换电车辆信息提升氢安全和电池安全管理。

  2. 数据标准化。统一续航测试标准、报警阈值、电压计算方式,消除车企自定义差异。

  3. 全生命周期管理。电池/芯片追溯信息支持召回、维修和梯次利用。

  4. 合规与全球化。动力方式、协议版本等字段满足国内外差异化监管需求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