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分析路径,先宏观(PEST)、再产业(产品生命周期、五力模型、成功关键因素)、再竞争对手分析、最后企业内部分析。
本文介绍:PEST、产品生命周期、五力模型、成功关键因素、产业内的战略群组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
Political Factors - 政治和法律环境:政治行为、法律法规、政局稳定状况、路线方针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限制)、国际政治法律因素、各政治利益集团
Economical Factors - 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失业率、利率、信贷投放、政府补助)、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Social Factors - 社会和文化环境:人口因素、社会流动性、消费心理、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传统、价值观(如对游戏)
Technological Factors - 技术环境:技术水平、技术力量、新技术的发展
二、产业环境分析 -
1. 产品生命周期
以产业销售额增长率的曲线拐点来划分,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导入期 | 成长期 | 成熟期 | 衰退期 | |
特点 | 质量有待提高 | 产品销量节节攀升 | 出现挑衅性的价格竞争 | 产品严重过剩 |
战略目标 | 扩大市场份额 争取成为领头羊 |
争取最大市场份额 坚持到成熟期到来 |
巩固市场份额并提高投资回报率 | 防御 获取最后的现金流 |
战略路径 | 投资于研究开发和技术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
市场营销 改变价格质量形象 |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
控制成本以求维持正的现金流 |
战略选择 | 退却 | |||
经营风险 | 非常高 | 有所下降 | 进一步降低 中等 |
进一步降低 |
2. 产业五种竞争力
2.1 五种竞争力详解
2.1.1 针对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现有企业的反击:
结构性障碍 | 波特分类(7):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金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政府政策、其他优势 贝恩分类(3): 1. 规模经济 2. 现有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包括资金、原材料、专利、分销渠道、学习曲线等。 |
行为性障碍 | 1. 限制进入定价,即现有企业通过降价来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 2. 进入对方领域, |
2.1.2 讨价还价能力能力
1 | 买方(卖方)的集中程度或业务量的大小 |
2 | 产品差异化程度与资产专用性程度。 |
3 | 纵向一体化 |
4 | 信息掌握的程度(考点:一般是互联网上信息透明) |
2.1.3 现有企业的竞争
1 | 产业内进入障碍低而退出障碍高 |
2 | 产业内有众多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
3 | 产业内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
4 | 顾客认为商品是同质的 |
5 | 产业发展缓慢 |
2.2 如何应对?
威胁来源? | 如何应对? |
潜在进入者 | 设置障碍:结构性障碍、行为性障碍 |
替代品 | 老产品要提高价值(降低成本和价格) |
供应者、购买者 | 建立联盟 |
现有企业 | 基本竞争战略(规模经济、差异化、集中化) |
3.成功关键因素分析(KSF)
不同产业中的成功关键因素
工业部门类别 |
成功关键因素 |
铀、石油 |
原料资源 |
船舶制造、炼钢 |
生产设施 |
航空、高保真音响 |
设计能力 |
纯碱、半导体 |
生产技术 |
百货商场、零部件 |
产品范围、选址、花色品种 |
大规模集成电路、微机 |
工程设计和技术能力 |
电梯、汽车 |
销售能力、售后服务 |
啤酒、家电 |
销售网络 |
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中的成功关键因素
项目 |
导入期 |
成长期 |
成熟期 |
衰退期 |
市场 |
广告宣传,了解需求,开辟销售渠道 |
建立商标信誉,开拓新销售渠道 |
保护自己的现有市场,渗入别人的市场 |
选择市场区域,改善企业形象 |
生产 经营 |
提高生产效率,开发产品标准 |
改进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 |
加强和顾客的关系,降低成本 |
缩减生产能力,保持价格优势 |
财务 |
利用金融杠杆 |
集聚资源以支持生产 |
控制成本 |
提高财务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效率 |
人力 资源 |
使员工适应新的生产和市场 |
提升生产和技术能力 |
提高生产效率 |
面向新的增长领域 |
研究 开发 |
掌握技术秘诀 |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功能 |
降低成本,开发新品种 |
面向新的增长领域 |
三、竞争环境分析
1.竞争对手分析
类型 |
内涵 |
说明 |
核心 能力 |
企业在某项或某些职能活动方面独有的长处或优势。通过分析,可以了解竞争对手在各方面的最强之处和最弱之处 |
如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组织及文化优势等 |
成长 能力 |
企业在所处产业中发展壮大的潜力。通过分析,有助于预测随着产业的增长,竞争对手在哪些方面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
取决于企业人员、技术开发与创新、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等 |
持久力 |
企业在处于不利环境或收入、现金流面临压力时,能够坚持以待局面改变的时间的长短 |
决定因素:现金储备、管理人员的协调统一、长远的财务目标等 |
适应 变化的能力 |
企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适时调整资源配置、经营方式和采取相关行动,以顺应环境变化的趋势、实现自身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
需考虑的方面: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情况、成本竞争的能力、与母公司的其他业务单位共用设备和人员的情况等 |
快速 反应 能力 |
企业对所处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和迅速采取正确应对措施的能力 |
决定因素:自由现金储备、留存借贷能力、厂房设备的余力、定型的但尚未推出的新产品等 |
2.产业内的战略群组
(1)有助于很好地了解战略群组间的竞争状况,主动地发现近处和远处的竞争者,也可以很好地了解某一群组与其他群组间的不同。
(2)有助于了解各战略群组之间的“移动障碍”。
(3)有助于了解战略群组内企业竞争的主要着眼点。
(4)利用战略群组图还可以预测市场变化或发现战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