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2015年正式工作以来,时间已匆匆过去10年。在过去的10年中,有6年互联网行业数据分析的经验,以及4年乙方咨询的经历,主要服务于下线传统行业(如网鱼网咖、美妆、汽车等)。工作内容中有来自业务的数据分析需求,也有专项的商业分析需求,基于这两方面的工作内容,谈谈我对数据分析和商业分析的理解。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是拿到原材料(取数据)。记得刚开始工作那会,老板(师父)首先让自己先熟悉数据库里面常用的数据表(如流量数据、交易数据、资产数据等)、表字段的含义、及常用的取数口径(如某类支付方式、某类人群、各类转化率等)。这些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意味着之后的取数过程是否顺利,是否高效。取数需掌握的技能基本上都是数据库语言SQL,不管他是SQL Server、MySQL、Hive还是ODPS,语法逻辑并无太大差异。
第二步是满足业务或老板的数据需求。这个需求可能是数据现状的描述(如用户的年龄分布、各渠道用户的留存、不同分层下的交易增速等),可能是各种维度之间的对比(如业务的AB测试需要验证效果情况、不同人群补贴差异的表现、用户偏好的差异等),也可能是对未来的预期(如接下来半年交易将达到什么规模、用户的频次会提升多少等)。这一步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一个是沟通。
沟通:主要是为了明确需求的用途或目标,例如业务方需要用户偏好的差异数据。作为合格的分析师,肯定不能基于字面意思一通操作,然后交付,最后业务又抛来更多的数据需求。为了避免拉锯的局面,就需要好好的跟需求方沟通。了解数据需求的背景或动机(如针对用户的偏好做差异化的营销),判断需求的合理性(加大用户A类偏好的营销,而降低B类偏好的营销,这样的营销方案是否会降低A偏好捆绑B偏好的组合交易或用户多偏好的交易述求,如果影响,其他补救策略是什么),明确核心输出/输入指标(输出指标是结果指标(如交易量),输入指标是过程指标(如广告投放、营销补贴、活动策略等)。
第三步是数据结果的交付。以什么形式将数据呈现给业务需求方,这个主要取决于需求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如果是临时性的需求(如对比各终端的用户比例趋势变化),可以将数据结果以Excel或PPT的形式呈现(如数据表格、数据可视化),方便演示和说明;如果是长期性的需求(如不同用户偏好的差异化营销,需要长期监控业务动作背后的数据变化),就需要从长远的视角看核心输出/输入指标,并以产品化的方式呈现数据,方便业务自行查数,实现截面数据或趋势数据之间的对比。
商业分析
商业分析的第一步,是深入思考或脑暴。商业分析通常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业务问题或痛点展开的专项研究,例如近4周的用户留存率逐步下降,该采取哪些手段阻止留存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个问题,就得深入思考用户留存下降的原因有哪些?这个思考过程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脑暴。
第二步是假设验证,思考或脑暴的过程,往往是提出问题出现(如留存率下降)的可能因素,即哪些假设是导致问题的原因,然后基于这些假设使用数据进行校验。这里以留存率下降为例,提出一些假设供读者参考:
1、是不是季节性波动,对比历史同期数据,排除这方面的可能性 |
2、是否存在企业的负面新闻(如数据泄露、假货争议)导致用户信任下滑 |
3、是不是某个活动使大量新客导入,导致近期留存下降 |
4、是不是用户群体之间的差异导致的,如忠诚度用户比例下降(生命周期的原因?) |
5、是不是产品迭代导致的用户习惯改变(如主页金刚位的调整、Tab页顺序的调整、用户中心历史订单的改变等) |
6、是不是用户体验不好导致下降,如供给不足,导致用户搜索的结果不符合需求;配送不及时 |
7、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输入可能影响留存下降的过程指标(如各渠道流量、点击率、加购率、补贴等),产出影响留存的核心因子 |
8、是不是算法迭代,导致商户/商品列表页排序的变化或商品推荐的相关性不足 |
9、是不是价格或补贴不具竞争优势(多平台之间的对比) |
10、是不是竞争对数爆品活动上线导致的 |
11、是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引起支付方式的变化,导致用户留存下降 |
第三步是给出原因之后的建议,这也是商业分析师最具价值的地方,不仅能发现问题,找到原因,还能给出解决方案,并引导业务付诸行动。例如新客过量的涌入导致整体留存的下滑,建议给出新客更多的玩法,如购后返红包、打卡签到得红包等方式黏住用户,引导下单。例如供给或物流等原因导致留存下降,对于供给不足问题需给到前线商机清单,增加供给的丰富度;对于物流体验不佳问题需借助红包安抚用户,同时加强配送管理改善物流体验。例如价格竞争优势不足的情况,可以考虑爆品的方式进行突围(如毛利高需求旺的商品,例如某爆款图书,某爆款饮品,某爆款白酒等)。
第四步是产出商业分析报告,一份高质量的商业分析报告需要兼顾严谨的逻辑、有力的数据和可落地的建议,这样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理解并达成共识。接下来就介绍一下分析报告的几个核心部件
1、直达目的的标题:直接点明分析报告的核心问题或结论,例如2024年Q3用户留存率下降原因分析及建议策略 |
2、分析问题的背景:主要是基于数据事实,阐明某些指标出现的问题(如留存率下降)及未来可能的影响(如导致频次下滑、交易规模下降等) |
3、简单明了的摘要:核心要点是概括分析对象的几个关键结论和建议(每个结论都需要数据标注,例如用户点击率下降(从Q2的67%下降到55%),导致后续的交易转化受影响) |
4、详细的分析过程:这部分的数据材料展现的是数据推理过程或假设验证过程,方便从关键的摘要中回看数据详情,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图表、数据推导等 |
5、充足的数据附录:方便参会人查看数据内容或口径定义(如名词解释、数据周期) |
总结对比
最后,针对上面内容的描述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方便读者了解数据分析和商业分析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侧重点
差异点 |
数据分析 |
商业分析 |
技能储备 |
统计学、机器学习、编程、可视化等,侧重数据底层开发和数据产品建设 |
商业分析方法,如5W3H、SWOT分析、用户画像分析等 |
协作对象 |
数仓团队、业务团队 |
业务团队 |
角色定位 |
决策支持,侧重支持,提供数据依据 |
支持决策,侧重决策,提供商业方案或策略建议 |
思维方式 |
侧重确定性的数据表达(如相关分析、预测建模等)。回答的是什么问题 |
侧重开放性的问题拆解,给出结论和建议。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
结果产出 |
侧重数据结果、数据产品的展现 |
侧重商业问题的解答,并产出可落地建议的的分析报告 |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