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PTs到Real智能体:目前常见的几种创建智能体方式

发布于:2025-07-01 ⋅ 阅读:(41) ⋅ 点赞:(0)

智能体的三个发展阶段

当前智能体技术已形成清晰的演进路径,从基础交互到自主决策呈现阶梯式发展特征。

阶段1:提示词立人设
早期智能体如GPTs、Cherry-studio、豆包等通过预设提示词构建基础人格框架,其本质是对LLM能力的定向约束。这种技术方案实现简单但灵活性受限,属于功能阉割的过渡形态。

阶段2:工作流
进阶方案采用模块化任务链设计,允许在不同环节调用特定模型。这种面向过程的架构显著提升了复杂任务处理能力,但流程仍需人工预定义,缺乏动态调整机制。

阶段3:real智能体
终极形态表现为目标导向的自主决策系统。智能体可解析人类抽象目标,自主完成任务分解、工具调用、进度管理等全流程,最终达成预设目标后自动终止。这标志着AI从工具向伙伴的质变。

低阶智能体(面向过程) VS 高阶智能体(面向目标)

智能体能力对比图
两类智能体的核心差异体现在决策维度:前者执行既定流程,后者创造解决方案。这种差异直接决定了应用场景的广度与深度。

主流智能体创建平台实践

行业已涌现多款特征鲜明的开发平台,按照技术层级可分为两类典型代表:

基础型平台
cherry-studio

界面示例1
界面示例2

豆包

需下载专用客户端实现本地化部署:
客户端界面
操作流程

讯飞星火

官网提供在线开发环境:平台入口
功能演示
模板库

腾讯元器

企业级解决方案:官网链接
企业版界面
应用案例

高阶智能体开发体系

这些平台突破了传统工作流限制,实现了目标驱动的自主决策范式:

cline开发套件

作为VS Code插件深度集成开发环境:
插件界面
API调用

典型应用案例

  • 天气查询程序开发:
    运行效果
  • 全栈双城天气对比系统:
    系统演示
Coze平台

字节跳动推出的生态集成方案:官网入口
多端接入
突出优势在于无缝对接微信公众号、飞书等商业场景,提供开箱即用的客户服务解决方案。

Dify开源框架

适合需要私有化部署的场景:官网链接
知识管理
部署方案

Manus突破性方案

作为首个通用AI Agent,在GAIA基准测试中以78%任务完成率超越同类产品。其创新点在于:

  • 整合Deepseek R1等开源模型
  • 插件体系接入数千专业工具
  • 覆盖金融、医疗等六大垂直领域

技术演进趋势总结

从提示词约束到自主决策,智能体发展轨迹清晰地指向三个方向:更强的环境理解能力、更灵活的任务适配机制、更自然的跨系统协作水平。当前平台工具已形成多层次技术栈,开发者可根据项目复杂度选择相应解决方案,而高阶智能体展现的自主化特性,正在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边界。


本文完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