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赛背景与物联网应用赛项概述
1.1 世赛发展历程及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世界技能大赛(WorldSkills Competition,简称世赛)自1950年创立以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展示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赛事。截至2024年,世赛已成功举办46届,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20多个发展到如今的80多个,参赛选手超过1000名。世赛涵盖了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信息技术等众多领域,其中物联网应用与服务赛项是近年来新兴的重要赛项之一。
世赛对中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世赛为中职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技能培养方向。以物联网应用与服务赛项为例,其竞赛标准和内容直接反映了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依据世赛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如将物联网传感器调试、网络搭建与优化等核心技能纳入必修课程,使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其次,世赛激发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数据显示,在世赛相关赛项开展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最后,世赛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国际化交流。通过参与世赛,中职学校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备,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部分中职学校得到试点推广,提升了中职教育的整体质量。
1.2 物联网应用与服务赛项设置与目标
物联网应用与服务赛项旨在培养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赛项内容涵盖了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与维护等多个环节。具体而言,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物联网感知层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包括各类传感器的选型、连接和校准,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同时,选手还需搭建物联网网络层,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网络传输速率需满足系统要求。此外,选手要开发物联网应用层软件,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
该赛项的目标是通过竞赛推动中职学校物联网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物联网设备,掌握物联网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竞赛中,选手会面临各种复杂场景和突发问题,如网络故障、设备兼容性问题等,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此外,赛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成为物联网行业的优秀人才。
二、赛项内容与要求
2.1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网络搭建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网络搭建是中职物联网应用与服务赛项的基础环节,对选手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选手需要掌握多种物联网设备的安装方法,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网关等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网络搭建方面,选手需要根据给定的物联网应用场景,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这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组网方式,如 ZigBee、Wi-Fi、LoRa 等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在竞赛中,选手需要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网络搭建完成后,需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包括网络延迟、丢包率等指标的测试。
2.2 物联网应用部署与技术服务
物联网应用部署与技术服务是赛项的核心环节,主要考查选手对物联网系统的整体操作能力。选手需要完成物联网软件系统的安装与部署,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等的安装与配置。
配置物联网平台是该环节的重要任务之一。选手需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物联网平台,并进行平台的配置与优化。例如,在工业物联网场景中,选手需要配置数据采集频率、数据存储方式、设备管理策略等参数。平台配置完成后,需进行功能测试,包括设备接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远程控制等功能的测试。
物联网系统的操作、调试与维护是技术服务的关键环节。选手需要对物联网系统进行日常操作,如设备监控、数据查询、故障排查等。在竞赛中,选手需模拟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故障,进行故障诊断与修复。
2.3 物联网辅助开发和调试
物联网辅助开发和调试环节主要考查选手的软件开发能力和系统优化能力。在传感网应用开发方面,选手需要根据给定的应用场景,设计并开发传感网应用。例如,在环境监测场景中,选手需要开发一个能够实时采集温湿度、光照强度、空气质量等数据的传感网应用。开发过程中,选手需遵循软件开发规范,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如 Python、Arduino IDE 等。开发完成的应用需进行功能测试,包括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用户界面的友好性等指标的测试。
物联网应用层软件开发是该环节的另一个重要任务。选手需要针对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开发相应的应用层软件。例如,在智能交通场景中,选手需要开发一个能够实时监控交通流量、路况信息的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选手需考虑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开发完成的软件需进行性能测试,包括软件的运行效率、内存占用、并发处理能力等指标的测试。
在系统调试方面,选手需要对开发完成的物联网系统进行整体调试。这包括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联调、系统功能的优化、系统性能的提升等。例如,在智能农业场景中,选手需要对灌溉系统进行调试,确保根据土壤湿度数据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的启停。调试过程中,选手需记录调试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形成调试报告。调试完成后,系统的整体性能应达到设计要求,如系统运行稳定,无明显卡顿现象,设备响应及时等,确保物联网系统能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稳定运行。
三、实训方案设计
3.1 实训目标与课程体系构建
实训目标是培养中职学生在物联网应用与服务领域的综合技能,使其能够满足世赛标准和市场需求。课程体系构建应围绕赛项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标设定:学生需掌握物联网设备安装、网络搭建、系统部署、软件开发等技能,具备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体系:构建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的体系。基础课程涵盖物联网导论、网络基础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工程实施、应用部署、辅助开发等,与赛项内容紧密对应。拓展课程如物联网创新应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等,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实际项目贯穿教学过程。例如,设计智能家居系统开发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完成设备安装、网络搭建、软件开发等任务,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引入案例分析法,分析世赛优秀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国际标准和前沿技术。
3.2 实训设备与环境搭建
实训设备与环境是实现实训目标的重要保障,需根据赛项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设备选型:物联网设备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网关等。同时,配备多种网络设备,支持 ZigBee、Wi-Fi、LoRa 等无线通信技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环境搭建:搭建模拟实际应用场景的实训环境,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同时,建立物联网实训平台,提供软件系统的安装、部署、开发和测试功能,支持学生进行系统开发和优化。
资源共享:建立实训资源库,包括设备使用手册、软件工具、教学案例、实训项目等。同时,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实训设备和环境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实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