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二 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路由器与交换机原理

发布于:2025-07-05 ⋅ 阅读:(20) ⋅ 点赞:(0)

一 前言

本章节主要介绍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划分,以及日常使用的路由器,交换机的一些基础知识

二 OSI 七层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Model)即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层级 描述
应用层7 这一层协议可以理解为面向用户操作行为,无关具体传输,eg:
HTTP: 浏览网页
FTP: 文件传输
Telnet: 远程登陆协议
SSH:加密远程登陆和数据传输协议
IMAP:互联网邮件访问协议,用于接收管理电子邮件
表示层6 起对来自应用层和会话层的数据转换的作用,根本上来说服务于应用层
SSL,TLS:加密协议
MIME: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协议—邮件中传输非文本
会话层5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连接
RPC:允许程序调用另一台计算机上的函数或过程,就像调用本地的一样
传输层4 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进程之间建立逻辑连接
TCP
UDP
网络层3 负责
(1)逻辑寻址,分配管理IP
(2)路由选择,路径寻址,转发
(3)分片与重组,如果IP数据包太大,超过链路层MTU限制,网络层要将其分片,接收方网络层要重组
IP:实现网络层核心功能的协议
ICMP:IP协议的辅助协议,帮助网络层进行诊断和控制,不传输用户数据,比如ping功能就是基于该协议实现
IGMP:多播组管理协议
PS:路由器属于典型的网络层设备
数据链路层2 负责
(1)将网络层传下来的packet数据,封装成帧
(2)mac寻址,实现同一网络设备间可靠数据传输
(3)错误检测,流量控制
PS:常见的二层交换机属于链路层,但是三层交换机由于带路由能力,属于网络层和链路层
物理层1 -将数据以比特流的形式,通过实际的物理介质发送出去

三 TCPI/IP 四层模型

层级 描述
应用层 对应OSI七层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 对应传输层
网络层 对应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这里思考几个问题:

  • 问题1:为何会话层在传输层之上?
    —会话层需要在传输层建立的可靠连接基础上,管理更高层次的会话逻辑,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 问题2: 按照上面的描述,局域网内设备通信,是不是完全靠mac地址,还需要ip逻辑寻址吗?
    —虽然最终依靠mac地址通讯,但还是需要IP,因为层级更高的应用层等还是基于IP设计的,有IP整体上更好
  • 问题3:这两种模型使用场景是什么
    —OSI七层模型更像是理论分层,用来理解,问题排查,没有协议栈实现,现实中的互联网通信,使用的是TCP/IP四层模型

四 路由器工作原理

  1. 核心功能
功能 描述
NAT网络地址转换 使局域网内多个私有ip可以通过同一个公网ip访问互联网,节省IP资源;公网无法直接访问内网设备,提升安全性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自动给局域网内设备分配网络参数
防火墙firewall 控制过滤监控网络流量,防止非法访问,攻击和病毒传播
无线AP 发射wifi信号,允许无限设备接入
交换机功能 2~4个lan口
  1. 端口
类型 描述
WAN 连接外网或上一层网络,如光猫,上级路由器
LAN 连接内部设备,组成本地局域网

思考几个问题:

  • 问题1 有线接入LAN口和无线接入设备能否正常通信?
    -----正常情况下是可以的,除非路由器设置做了隔离
  • 问题2 如何让副路由B共享主路由A的网络?
    (1) B关闭DHCP,NAT,LAN ip 改为与A lan ip 不一样—避免冲突
    (2)A和B通过LAN口有线连接即可(相当于AB交换机功能连接在一起,)

五 交换机工作原理

交换机可以当作lan口扩展设备,具备mac地址学习的作用,每次设备发送数据,它能记住设备的mac地址和端口;然后设备之前通讯只将数据转发给目标mac地址设备,避免无脑广播。另外交换机不管理ip,仅做数据转发

  1. 交换机简单分类
种类 描述
二层交换机 只能靠mac地址同一网段内转发数据—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三层交换机 既能转发数据,又能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路由(靠ip)—工作在网络层
POE交换机 端口提供供电能力,像安防领域网络摄像机POE供电则不用额外的电源布线
  1. VLAN
    虚拟局域网,在同一个物理交换机上,通过软件设置,把端口划分为多个逻辑独立的局域网,实现网络隔离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