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大连化物所吴凯丰团队:钙钛矿纳米晶液体激光增益寿命调控新策略

发布于:2025-07-12 ⋅ 阅读:(26) ⋅ 点赞:(0)

前言

image.png

在激光技术领域,被誉为“明星材料”的卤化物钙钛矿,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一直被视为实现下一代低成本、高性能激光器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其固有的稳定性问题,尤其是在激光所需的高强度激发条件下材料的快速劣化,成为横亘在实用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此前报道的钙钛矿激光器工作寿命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小时。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吴凯峰研究员、郭靖伟研究员团队(第一作者为李雪阳等)在顶级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颠覆性的研究成果。他们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钙钛矿胶体纳米晶(NCs)的液体激光器,其输出强度在连续运行超过10天后依然保持稳定! 这项突破性进展为钙钛矿激光器的实际应用打开了大门。

从“昙花一现”到“持久闪耀”

1. 材料与装置:液体体系破解稳定性困局

研究团队以溴化铯铅(CsPbBr₃)钙钛矿纳米晶为增益介质,将其分散在甲苯溶液中,置于法布里-珀罗(Fabry-Pérot)腔体内,通过纳秒脉冲激光激发,实现了稳定的绿色激光输出。  

稳定性革新:在连续运转10天(高泵浦能量下)后,激光输出强度无任何衰减,远超此前钙钛矿固体激光器“仅能工作数分钟至数小时”的局限。  

效率提升:通过双脉冲激发方案,将激光功率效率从单脉冲的1.2%提升至4.2%,突破了因纳米晶增益寿命较短(160皮秒)导致的效率瓶颈。 

2. 性能与优势:全方位超越传统技术

光谱可调谐:除绿色激光外,团队还通过碘化铯铅(CsPbI₃)纳米晶实现了深红色液体激光,为覆盖全可见光波段(400-700nm)的可调谐激光器奠定基础。  

热管理优势:液体体系通过溶剂快速散热,解决了钙钛矿材料在高激发条件下的热降解问题,稳定性远超固体薄膜器件和传统有机染料激光器。  

实用化潜力:激光光束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时间相干性,阈值与染料分子相当,且无需像染料激光器那样依赖液体循环系统,大幅降低了设备复杂度。

重大意义

1.  解决核心痛点:从根本上攻克了钙钛矿材料在实现激光应用(需高激发密度)时固有的稳定性瓶颈,为钙钛矿激光器走向实用化扫除了最大障碍。

2.  液体激光新选择:提供了一种性能远超传统有机染料(更抗光漂白、更稳定)的新型液体增益介质,尤其适用于无需液体循环的静态工作模式,简化了系统结构。

3.  开辟应用前景:超长工作寿命、合理效率、可见光可调性及液体特性,使其成为光谱分析、生物医学成像、光流控、传感、显示技术等领域极具潜力的新型紧凑型波长转换光源,可作为独立可调激光器或集成于大型激光系统中,补充或替代现有光学参量振荡器/放大器。

4.  基础科学价值:深入理解了钙钛矿纳米晶中双激子动力学(τXX=176ps)对增益寿命的限制机制,并创新性地通过激发工程(双脉冲)有效提升了激光性能,为设计高性能纳米晶激光器提供了新思路。

5.  电驱动曙光:该液体激光技术与电化学发光原理结合,为未来探索电泵浦钙钛矿激光提供了潜在路径。

图1:钙钛矿液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图片

使用CsPbBr3纳米晶(NCs)溶液的液体激光。 

(A) CsPbBr3纳米晶的代表性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插图为这些立方体纳米晶边缘长度的分布直方图。 

(B) 分散在甲苯中的 CsPbBr3 纳米晶的吸收光谱(绿色)和光致发光(PL)光谱(深绿色)。图中也显示了激光实验中使用的两个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 mirrors)的反射光谱,紫色线和橙色线分别代表高反射镜(HR mirror)和输出耦合镜(OC mirror)。 

(C) 液体激光器在法布里-珀罗(Fabry-Pérot)腔中的示意图,该腔由波长为355纳米、脉宽为7纳秒的脉冲进行侧面泵浦。 

(D) 液体激光器在泵浦能量密度(pump fluence)从15到1333mJcm⁻²变化下的输出光谱。 

(E) 输出强度和光谱宽度[半峰全宽(FWHM)]随泵浦能量密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图中标出了155mJcm⁻²的激光阈值。

图2:激光模式与相干性验证

图片

激光特性表征 

(A) 距离输出耦合镜 (OC mirror) 65厘米处的光束形态图像。水平切面拟合为直径(半峰全宽,FWHM)为2.1毫米的高斯分布。 

(B) 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两臂间时间延迟为333飞秒 (fs))测得的激光干涉条纹。 

(C) 腔内插入标准具(0.15毫米,石英)后改变的激光光谱。图中标明了尖锐峰(0.1纳米)的宽度和峰间距(0.66纳米)。 

(D) 腔内放置布儒斯特窗 (Brewster window) 时,激光强度(绿色圆圈)的极坐标图;该分布可用余弦平方函数(深绿色线)拟合。

图3:史诗级稳定性对比

图片

激光稳定性与效率 

(A) 在400mJcm⁻²泵浦能量密度激发下,CsPbBr₃纳米晶(NCs) 溶液(绿色圆圈)、相同纳米晶的旋涂薄膜(浅绿色菱形)和香豆素485(Coumarin 485) 染料溶液(黄色方块)的时间依赖性激光强度。图中也显示了在120mJcm⁻²激发下的染料激光器(橙色三角)。注意:对于薄膜,测量的是放大自发辐射(ASE)强度。 

(B) 在890mJcm⁻²激发下,使用循环流动的CsPbBr₃纳米晶溶液的液体激光器的时间依赖性输出强度(绿色圆圈)。插图为循环液体激光器的照片。 

(C和D)不同浓度的CsPbBr₃纳米晶(绿色圆圈)和香豆素485(黄色方块)的激光阈值(C)和效率(D)。

图4:增益寿命瓶颈的微观解密

图片

CsPbBr₃纳米晶的光学增益寿命 

(A和B)在400纳米、约70飞秒(fs)激光激发后,于指定延迟时间测量的CsPbBr₃纳米晶甲苯溶液的瞬态吸收(tA)光谱。其中,(A)和(B)的平均初始激子数每纳米晶(〈N〉)分别为0.4和8。 

(C) 在激子漂白(exciton bleach)中心波长探测的、不同〈N〉下的瞬态吸收(tA)动力学曲线,各曲线在其长寿命尾部进行了归一化缩放。插图为通过从〈N〉≈0.3、0.6和1.0的动力学曲线减去〈N〉≈0.14的动力学曲线而获得的双激子(biexciton)复合动力学(绿色符号),及其符合单指数衰减(时间常数τXX=176皮秒(ps))的拟合结果。 

(D) 在〈N〉≈8时增益光谱的二维伪彩色图。图中显示在激光波长537纳米处的增益寿命(τg)为160皮秒 (ps)。

图5:双脉冲激发——效率倍增器

图片

双脉冲激发提升激光效率 

(A) 液体激光器的双脉冲激发方案示意图。BS:分束器(Beam splitter);HWP:半波板(Half-wave plate);PBC:偏振合束器 (Polarization beam combiner)。 

(B) 双脉冲激发(绿色圆圈)和单脉冲激发(黄色方块)下激光器的效率随输出耦合镜(OC mirror)透射率变化的函数关系及其拟合曲线(绿色和橙色线,使用公式1)。拟合得出双脉冲激发和单脉冲激发的增益系数分别为g=1.61cm⁻¹和g= 0.68cm⁻¹。

未来可期

这项突破让稳定、免维护、颜色可调的钙钛矿液体激光器从梦想照进现实。未来它可能集成在芯片实验室里做疾病检测,用在精密仪器中进行材料分析,甚至为新一代显示技术提供光源,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中国科学家在这一前沿领域的领先成果,为下一代激光技术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DOI: 10.1126/sciadv.adq9002

【注】小编水平有限,若有误,请联系修改;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