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一下自己写的手敲的第一个网站代码!~虽然很简单但还是有点成就感!!开心😊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Title!</title>
<link rel = "stylesheet"
href= "style.css"/>
</head>
<body>
<h1>Heading!</h1>
<p>Paragrah!</p>
</body>
</html>
h1{
color: blueviolet;
}
p {
color: aquamarin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1 html和css的链接
Q:这个css链接是另外自己写一个文件是不是?
A:
是的,在你提供的 hello.html
代码里,<link rel="stylesheet" href="style.css" />
这行代码的作用是链接外部 CSS 文件,style.css
是需要你自己另外创建的一个独立文件,用来编写 CSS 样式规则,从而对 hello.html
里的 HTML 元素进行样式美化 。比如你想设置 h1
标签的颜色、p
标签的字体大小等样式,就可以在 style.css
文件中编写对应的 CSS 代码 。
2 没颜色(标签不对应)
你的 style.css
里写了 .info
和 div
的样式,但 hello.html
里没对应 HTML 元素用这些类或标签 ,所以样式没生效。要让样式起作用,得在 hello.html
里添加对应的元素,比如:
html
预览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Title!</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style.css" />
</head>
<body>
<h1>Heading!</h1>
<p>Paragrah!</p>
<!-- 添加带 info 类的元素 -->
<p class="info">这行文字会应用 .info 样式</p>
<!-- 添加 div 元素 -->
<div>这行文字会应用 div 样式</div>
</body>
</html>
这样浏览器渲染时,能匹配到 style.css
里的选择器,文字就有对应的颜色和字体样式啦,保存修改后刷新页面就能看到效果。
啥意思?
你现在的 hello.html
里,HTML 结构有了,但要让 style.css
的样式生效,得给元素加上对应的类名或标签匹配 。简单说,就是让 style.css
里写的 .info
(类选择器)、div
(标签选择器)能找到 hello.html
里的元素,举个完整例子:
方法 1:给元素加类名 / 用对应标签
假设想让 h1
用 .info
样式、p
用 div
样式(虽然 p
不是 div
,但可以调整 CSS 选择器,或者直接改 HTML 标签 ),先改 hello.html
:
html
预览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Title!</title>
<!-- 引入外部样式,路径正确的话就能关联到 style.css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style.css" />
</head>
<body>
<!-- 给 h1 加 info 类,匹配 style.css 里的 .info 选择器 -->
<h1 class="info">Heading!</h1>
<!-- 把 p 改成 div 标签,匹配 style.css 里的 div 选择器;或者不改标签,改 CSS 选择器为 p -->
<div>Paragrah!</div>
</body>
</html>
然后调整 style.css
(如果不想改 HTML 标签,也可以把 div
选择器改成 p
,看你需求 ):
css
/* 匹配带 info 类的元素 */
.info {
color: blueviolet;
}
/* 匹配 div 标签(如果 HTML 里是 p 标签,就把这里改成 p ) */
div {
color: aquamarin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方法 2:直接写 HTML 标签 / 类名对应的样式
如果你想简单点,直接控制 h1
、p
这些现有标签,也可以改 style.css
里的选择器,比如:
css
/* 直接选 h1 标签 */
h1 {
color: blueviolet;
}
/* 直接选 p 标签 */
p {
color: aquamarin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这样 hello.html
不用改,保持原来的 h1
、p
标签,样式也能生效,因为 CSS 直接通过标签名选中了它们 。
总结一下,核心就是 HTML 元素的类名、标签名,要和 CSS 里的选择器对应上 ,这样样式才能 “找到” 元素并生效。你可以根据需求选方法,保存代码后刷新浏览器,就能看到颜色变化啦~
总结:
我知道了,其实就是要对应着 <h1>Heading!</h1> <p>Paragrah!</p>要修改的标签名字!
对哒,你理解得很到位啦!CSS 就是通过选择器(像标签选择器、类选择器、ID 选择器 等)去 “找” HTML 里对应的标签、类名、ID 的元素,然后给它们设置样式。
就拿你这代码来说,要是想改 h1
和 p
的样式,在 style.css
里可以直接用标签选择器,像这样:
css
h1 {
color: red; /* 把 h1 文字改成红色 */
font-size: 24px; /* 调整字体大小 */
}
p {
color: blue; /* 把 p 文字改成蓝色 */
line-height: 1.6; /* 调整行高 */
}
这样写,style.css
里的 h1
选择器就对应 hello.html
里的 <h1>Heading!</h1>
,p
选择器对应 <p>Paragrah!</p>
,保存后刷新页面,就能看到样式变化啦,继续加油探索呀~
3 与git有关的一些配置收获的常识()
1. Git 身份配置
- 用户名与邮箱的作用:
Git 提交时需要记录作者身份(user.name
和user.email
),用于版本历史追踪。 - 全局设置命令(所有仓库生效):
bash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你的用户名"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你的邮箱@example.com"
- 仓库特定设置(仅当前仓库生效):
去掉--global
参数,在仓库目录下单独设置。 - 查看已设置的值:
bash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2. 提交文件的基本流程
- 添加文件到暂存区:
bash
git add 文件名 # 添加单个文件 git add . # 添加当前目录所有文件
- 提交暂存区的文件到本地仓库:
bash
git commit -m "提交说明" # 添加有意义的提交信息
- 常见错误处理:
- 若提示
Untracked files
,需先执行git add
。 - 若提示
Author identity unknown
,需配置user.name
和user.email
。
- 若提示
3. Git 基础概念
- 工作区(Working Directory):你实际编辑文件的地方。
- 暂存区(Staging Area):准备提交的文件缓存区,通过
git add
进入。 - 本地仓库(Local Repository):通过
git commit
将暂存区内容提交到本地。 - 远程仓库(Remote Repository):如 GitHub,通过
git push/pull
同步。
4. 其他实用命令
- 查看提交历史:
bash
git log
- 查看仓库状态(检查文件修改 / 未追踪):
bash
git status
5. 最佳实践
- 提交信息规范:使用清晰、简洁的描述(如
修复登录bug
、添加用户列表功能
)。 - 全局与局部配置:根据需求选择配置范围(全局适合个人统一身份,局部适合工作 / 个人项目区分)。
- 关联远程仓库:若需推送到 GitHub,需先执行:
bash
git remote add origin 远程仓库URL git push -u origin main # 首次推送需关联分支
这些是 Git 最基础但核心的操作,掌握后你可以完成日常开发的版本控制需求。如果需要深入学习,可以继续探索分支管理、合并冲突解决等进阶功能!
4 git和github项目同步的实践知识
一、初始化与关联远程仓库
本地仓库初始化
通过git init
在 VS Code 的项目文件夹中创建本地 Git 仓库(生成隐藏的.git
文件夹,用于跟踪文件变化)。关联 GitHub 远程仓库
- 先在 GitHub 上创建一个同名空仓库(如
my-web-project
,暂不勾选初始化文件,避免冲突)。 - 通过命令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Hub仓库URL]
将本地仓库与远程仓库关联(origin
是远程仓库的默认别名)。 - 用
git remote -v
验证关联是否成功(会显示远程仓库的fetch
和push
地址)。
- 先在 GitHub 上创建一个同名空仓库(如
二、分支与推送准备
- 设置主分支名称
执行git branch -M main
将本地默认分支重命名为main
(与 GitHub 远程仓库的默认分支名保持一致,避免冲突)。
三、提交本地文件(核心步骤)
提交的必要性
只有本地仓库有提交记录(即保存了文件版本),才能推送到远程仓库。若未提交,会出现error: src refspec main does not match any
错误。提交流程
git add .
:将当前文件夹下所有文件暂存(add
后文件进入待提交状态)。git commit -m "提交说明"
:将暂存的文件正式提交到本地仓库(-m
后的文字需简要描述本次提交内容,如 “初始化项目”)。
四、推送到 GitHub 远程仓库
首次推送命令
执行git push -u origin main
,将本地main
分支推送到远程origin
仓库的main
分支。-u
表示设置默认推送关联,后续推送可直接用git push
。
推送失败的常见原因及解决
- 本地无提交记录:按上述 “提交流程” 先添加并提交文件。
- 远程仓库非空(如 GitHub 上勾选了初始化 README):需先拉取远程内容并合并,命令为
git pull origin main --allow-unrelated-histories
,解决冲突后再推送。
五、终端工具说明
- VS Code 的 CMD 终端 和 Git Bash 均可执行 Git 命令,区别仅在于终端本身的语法(如 CMD 用
dir
查看文件,Git Bash 用ls
),不影响 Git 功能。 - 无需切换终端,保持使用 CMD 即可完成所有操作。
六、验证结果
推送成功后,刷新 GitHub 仓库页面,即可看到本地提交的文件(如 index.html
、css
文件夹等),完成本地与远程仓库的同步。
通过以上步骤,就能实现从本地项目创建到 GitHub 远程同步的完整流程,后续开发中只需重复 “修改文件 → git add .
→ git commit -m "说明"
→ git push
” 即可持续更新远程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