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AD域安全漏洞带来的痛点
部分企业客户选择宁盾身份域管的重要动因之一,正是微软 AD 域及 Windows Server 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微软 AD 域信创整改项目中,“宁盾如何保障加域计算机终端安全” 是被高频问及的关键问题。微软 AD 域作为企业组织身份验证与权限管理的核心系统,一旦遭受攻击,可能引发全域性安全风险,其典型渗透路径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 特权提升攻击:攻击者利用漏洞从普通用户提升到域管理员等特权身份,进而控制整个域环境;
- 凭证窃取与滥用:通过窃取用户凭证实施横向移动,非法访问敏感资源、部署勒索软件或寻找进一步渗透机会;
- 协议与配置漏洞:LDAP、Samba、Kerberos 等协议与配置漏洞,例如,LDAP 匿名查询可能导致用户、组及计算机信息泄露,共享文件被窃取/篡改、文件服务瘫痪等;
- 管理疏忽隐患:密码策略较弱、密码复杂度低或永不过期,未禁用默认共享可能被攻击者利用上传恶意工具。
针对这些痛点,宁盾身份域管是如何设计以保障安全性的呢?
宁盾身份域管的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
针对 AD 域的多种安全痛点,宁盾身份域管通过认证、传输、存储及权限管理的全链路设计,构建了覆盖加域终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能力。
1. 双向认证与动态加密机制
宁盾身份域管在客户端与服务端的数据传输中采用双向证书认证模式,同步验证计算机身份与用户身份是否正确,从源头上杜绝身份认证凭据被窃取或篡改的风险。
2. 证书加密存储与使用控制
(1)计算机证书防护:基于“程序固定密钥+计算机主板号加盐”的组合方案,通过国密算法加密存储。即使攻击者从数据库中窃取计算机证书,也无法完成解密与非法使用。
(2)用户证书防护:用户证书采用“静态密码+计算机与认证服务器之间的会话加密”双重机制。即便数据库中的用户证书被窃取,因缺乏动态会话密钥仍无法解密使用。值得强调的是,系统本地不存储用户静态密码,仅在用户登录成功后临时解密用户证书;用户登出时自动清除会话凭据及证书数据,确保无残留存储风险。
3. LDAP最小化权限管控
宁盾 LDAP 服务通过三重策略限制权限滥用:
(1)默认禁用普通用户的 LDAP 数据同步权限,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2)对匿名账号权限严格限制为“只读 Root Default Setting”,并支持限制 LDAP 请求 IP 源;
(3)还可基于应用限制输出的 LDAP 范围、属性,实现应用侧 LDAP 权限最小化。
4. 协议与域控组件的自主化设计
宁盾身份域管不依赖开源 Samba 协议或微软 AD 域控服务器组件来实现域控功能,避免开源协议/组件漏洞引入的安全风险。在密码管理方面,除支持常规的密码复杂度、有效期策略外,还提供自定义弱密码库功能,可实时检测并拦截弱密码登录行为。
5. 系统架构与管理权限分离
宁盾身份域管采用“计算机访问-域服务器访问”分离的架构设计。系统管理平台配套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管理员密码策略强化、IP 白名单限制、防暴力攻击及增加 MFA 多因素认证等。更关键的是,域管理员账号与系统管理员账号严格分离,即使系统管理员账号被破解,攻击者也无法访问宁盾域控。
通过上述技术设计与管理机制的协同作用,宁盾身份域管有效规避了微软 AD 域在身份和凭证窃取、协议漏洞、管理疏忽等环节的典型风险,将国产身份域控的安全性进行了全方位升级,为加域计算机终端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本文来源于宁盾,仅供学习和参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和复制。如欲了解更多内容,可前往宁盾官网博客解锁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