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G RedCap技术部署已进入规模商用阶段,四大运营商加速推进RedCap网络建设,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已开通RedCap基站超过100万个,覆盖330多个城市。工信部政策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RedCap连续覆盖,连接数达到千万级,终端产品超过100款 。在特殊环境应用方面,中国移动已在珠穆朗玛峰部署5G-A基站并支持RedCap功能,实测单小区上行容量达200+Mbps,满足科考数据实时回传、高清直播等需求 。在行业应用领域,RedCap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视频监控等场景,通过降低终端成本60%以上,有效解决了5G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瓶颈问题 。未来,随着R18标准演进和芯片模组成本进一步下降,RedCap有望在2026年实现连接数过亿,成为5G中高速物联网的主力技术。
中国5G RedCap基站开通现状
中国5G RedCap基站开通情况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四大运营商均在积极推进RedCap网络部署。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已开通RedCap基站超过60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县城以上区域的n28频段(700MHz),并按需开通n41/n79频段 。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在珠穆朗玛峰开通首个5G-A基站,该基站同时支持RedCap功能,为珠峰景区提供更强大的网络支持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自2024年3月起在浙江、贵州、广东、河南、上海等五省(市)完成全球首个全频段、全制式、全场景5G轻量化(RedCap)商用验证,当前已在全国17个省份实现5G RedCap连续覆盖 。广东电信与联通于2024年4月完成广东省全域3.5GHz+2.1GHz共12万站的RedCap功能开通,形成了广域连续覆盖、室内深度覆盖的大带宽容量5G RedCap网络 。中国广电依托700MHz黄金频段优势,积极参与RedCap技术发展,已完成首批5G RedCap新型应急广播终端技术试点,并在2025年3月完成全国首例高可靠5G RedCap应急广播测试 。
从技术演进角度看,RedCap是5G R17版本中关注度最高的物联网领域创新,为5G一张网中引入了中高速物联网能力 。其通过裁剪5G终端能力(如减少带宽、降低天线数目、简化MIMO层数等),有效降低了终端复杂度、成本和功耗,同时保留了5G网络的低时延、高可靠性和大带宽特性 。这种"轻量化5G"技术填补了传统4G物联网(如Cat.1/Cat.4)与5G全功能终端之间的空白,为中高速物联网场景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RedCap模组价格已降至200元以下,随着规模商用,预计到2025年底将进一步降至100元以内,接近4G Cat.4模组的成本水平 。
特殊环境应用案例:西藏珠峰
西藏珠峰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的特殊环境,是中国5G RedCap技术应用的重要试验场。中国移动西藏公司于2024年在珠峰开通5G-A基站,该基站同时支持RedCap功能,标志着这座世界最高峰迈入5G-A时代 。珠峰基站部署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极端低温(零下20℃)、缺氧环境、雪崩落石等危险因素,以及基站建设位置的高海拔限制(海拔5300米、5800米、6500米处) 。
在珠峰RedCap应用中,中国移动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单小区上行容量达200+Mbps,单用户上行峰值100+Mbps,相同边缘速率下相比4G Cat.4提升覆盖7dB 。这些性能指标使RedCap能够满足珠峰景区视频监控、科考数据实时回传、登山者通信保障等高价值应用场景需求。具体而言,RedCap在珠峰的应用包括:
景区视频监控:利用5G RedCap技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部署视频监控摄像头,结合AI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日常巡检和异常情况实时监测,极大提升了景区管理效率 。
科考与环保监测:为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可靠通信保障,科考人员能够实时上传监测数据,高效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 。
应急通信:中国移动西藏公司与中兴通讯合作,在珠峰部署RedCap功能,支持"三断"(断网、断电、断路)场景下的应急通信保障,确保极端环境下通信不中断 。
5G-A通感一体技术:中国移动在珠峰部署的5G-A基站还支持通感一体化功能,能够实现300米以下低空连续感知,为未来低空经济应用(如无人机巡逻、观光)奠定基础 。
重点行业应用案例
RedCap技术已在中国多个重点行业实现应用落地,特别是在电力、工业、视频监控等领域。这些行业应用不仅验证了RedCap的技术可行性,也为5G物联网规模化应用提供了示范。
电力行业:中国电信和广东电网合作,将RedCap应用于配网PMU(同步相量测量)、线路故障监测等场景,实现低时延(<20ms)、高可靠性(99.99%)的数据传输,终端成本降低60% 。中国移动在西藏电网部署RedCap基站,结合700MHz频段优势,提升偏远地区覆盖能力,支持智能台区、线路巡检等业务 。这些应用显著提升了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领域:中国联通在广东佛山美的、万家乐等工厂部署超过2000个RedCap站点,支持物流AGV、设备联机、园区监控等应用场景 。例如,美的厨热洗碗机工厂通过RedCap DTU终端连接MES系统,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可视化和可控化,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中国联通还联合汽车制造企业,在车联网领域完成全球首商用,预计2025年装车率将进一步提升 。这些应用表明,RedCap已成为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
视频监控:RedCap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其上行速率(4Mbps满足1080p,20Mbps满足4K高清视频)能够满足大部分场景需求 。中国电信联合浙江大华搭建RedCap视频专网,通过减少频宽、天线、调制阶数等,降低终端复杂度和规模部署成本 。在珠峰景区,RedCap支持高清云直播、裸眼3D云旅游等文旅应用场景,满足旅游景区新兴业务和游客多样化需求 。
应急广播:中国广电将RedCap与应急广播深度融合,在全国多个省市完成5G RedCap新型应急广播终端技术试点,攻克终端适配、专网组网等技术难题 。2025年3月,中国广电完成全国首例高可靠5G RedCap应急广播测试,在"三断"模拟场景下,RedCap应急广播终端通过700MHz堡垒基站实现应急信息实时收发,性能达标,为构建高可靠应急广播体系提供了新路径 。
政府政策支持与运营商行动计划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5G RedCap技术发展,工信部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RedCap产业成熟和应用创新。2023年10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明确了RedCap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及路径 。2024年4月,工信部进一步出台《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部署了七项主要任务:标准筑基、网络先行、能力升级、产品丰富、示范带动、安全护航和强化保障 。政策明确要求到2025年,推动5G RedCap芯片、模组、终端等产业关键环节成本持续下降,终端产品超过100款;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5G RedCap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在工业、能源、物流、车联网、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形成丰富应用场景 。
在政策引导下,四大运营商制定了各自的RedCap发展计划:
中国移动:发布"1+5+5"创新示范之城计划(1个产业集群创新中心、5个技术创新之城、5个应用示范之城),推动RedCap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2025年计划开通三载波聚合基站超5万个、RedCap基站超60万个,5G-A网络覆盖超330个城市,实现网络速率、覆盖范围、智能水平、连接能力全面提升 。中国移动还牵头成立6支RedCap产业链编队,完成业界首批RedCap技术试验,率先完成5家网络主设备厂商规模试验,实现RedCap从标准到产业的快速衔接 。
中国电信:依托"5G Inside"计划,实现RedCap改造,自研RedCap模组具有终端管理、流量直配、自检定障等功能 。2025年计划在广东全域完成3.5G+2.1GHz共12万站RedCap功能开通,形成广域连续覆盖网络,并启动"RedCap城市"试点,覆盖超200个城市 。中国电信已完成全国首个面向电力场景的5G RedCap技术试验,并在深圳、陕西、天津、安徽等地开展RedCap商用试点,覆盖工业制造、能源、医疗等领域 。
中国联通:全面启动"5G RedCap轻联万物2025"行动计划,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150个行业客户项目的商用落地,覆盖工业、电力、车联网等八大行业场景 。2025年计划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实现5G-A商用,包括RedCap功能 。中国联通已联合华为、百度等合作伙伴完成全球首个运营商的5G物联网RedCap 16个站连片部署实验局验证,并在济南莱芜完成全国首个RedCap终端接入5G网络的内场关键技术测试 。
中国广电:依托700MHz黄金频段优势,将RedCap与应急广播深度融合,构建高可靠应急广播体系 。中国广电已联合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试验基础上,在安徽省成功打通全国首个现网规模组网下的5G NR广播业务,并实现端到端流程验证 。2025年,中国广电计划在全国推进5G RedCap能力升级,结合700MHz频段优势,重点拓展应急广播、低空经济等场景应用 。
2025年全年部署计划与发展趋势
根据工信部政策要求和运营商最新规划,2025年中国5G RedCap基站部署将呈现以下特点:
基站部署目标:中国移动计划新增6.8万个3CC基站(通过将2.1GHz、3.5GHz等中高频段与低频段(如800MHz、2.1GHz)组合,实现高低频互补,有效解决高频段覆盖距离短、低频段容量不足的问题),RedCap基站总数预计超60万,覆盖330+城市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A基站约7万站,其中RedCap基站占相当比例 。中国广电将依托与中国移动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拓展RedCap基站覆盖范围,特别是在应急通信和低空经济领域 。综合四大运营商计划,预计2025年底全国RedCap基站总数将超过100万个,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及重点乡镇 。
连接数增长目标:工信部明确要求到2025年,5G RedCap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 。中国移动预计2025年RedCap在电力行业、工业行业、视频监控等领域将分别贡献千万级连接规模;在移动办公、智慧海域等领域将分别贡献百万级连接规模 。中国联通计划完成150个行业商用项目,覆盖八大行业 。中国电信已在多个行业场景验证RedCap应用,预计2025年连接数将显著增长 。综合来看,2025年RedCap连接数有望突破千万,为2026年连接数过亿奠定基础。
终端产品开发计划:工信部要求到2025年,RedCap终端产品超过100款 。目前,中国电信已对接RedCap行业终端超过50款,验证了超20个行业应用场景 。中国联通联合合作伙伴已完成工业网关、路由器等终端开发 。预计到2025年底,RedCap终端产品将超过100款,覆盖工业、电力、视频监控、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等多个领域 。
技术演进方向:3GPP R18标准将进一步增强RedCap功能,包括将载波带宽降低至5MHz,使峰值速率降至LTE Cat-1水平;对连续接收(DRX)进行增强,延长设备电池寿命 。中国移动计划在2025年继续推进RedCap与5G增强功能(如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5G LAN等)的融合应用,打造"5G-A+低空经济"、"5G-A+智慧工厂"、"5G-A+智能驾驶"等多个行业标杆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在积极推动RedCap与通感一体化技术的融合,拓展应用场景 。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RedCap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预计其将在2026年实现连接数过亿,成为5G中高速物联网的主力技术 。RedCap模组价格有望从2025年的200元左右进一步降至100元以内,接近4G Cat.4模组的成本水平 。同时,RedCap将与4G物联网技术形成互补,共同满足不同速率需求的物联网场景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RedCap有望在2025年底实现规模商用,成为5G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基础设施。
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RedCap技术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成本挑战:当前占据主流的4G Cat.4模组价格在40-80元之间,Cat.1模组成本也下探至10元以内 。为应对这一挑战,运营商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推进RedCap芯片、模组、终端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RedCap与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等5G增强功能结合,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中国移动预测,RedCap芯片和模组有望在一两年内达到LTE Cat.4的成本水平,模组价格将降至100元以下 。
网络覆盖挑战:5G RedCap的大范围应用依赖于5G网络的覆盖广度和深度。目前,虽然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基站总数超过425万个),但相比4G网络(基站总数超过600万个),其覆盖广度和深度仍有差距 。为解决这一问题,运营商采取了"网络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分阶段分区域推进RedCap商用 。中国移动已通过软件升级方式,使现有5G基站支持RedCap功能,无需额外硬件投入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通过共建共享方式,提高网络覆盖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
终端周期挑战:物联网终端的更新周期较长,许多设备的生命周期可达十年以上。在4G网络尚未退网的背景下,RedCap技术面临终端替代的挑战。为应对这一问题,运营商正积极推动从芯片、模组到终端设备的全产业链协同合作,促进RedCap与4G技术的融合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需求。
行业应用挑战:RedCap在不同行业场景的应用需求各异,如何实现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平衡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信部推动产业各方积极参与3GPP R18及后续版本RedCap的国际标准制定,增强面向大连接物联场景的技术能力 。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动RedCap与行业标准的融合,如中国移动在电力、工业等领域推动RedCap与行业应用标准结合,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
结语与展望
中国5G RedCap技术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四大运营商基站开通数量已超过100万个,覆盖330多个城市,为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随着基站部署、连接数增长和终端产品开发计划的推进,RedCap有望实现规模商用,成为5G中高速物联网的主力技术。
RedCap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在"技术性能与部署成本"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能够有效降低5G物联网终端的成本和功耗,同时保留5G网络的低时延、高可靠性和大带宽特性 。这使得RedCap成为解决5G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瓶颈的关键技术,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3GPP R18标准的演进和芯片模组成本的进一步下降,RedCap将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实现应用。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RedCap有望成为5G应用"轻装上阵"的重要推手,推动5G技术与AI、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
RedCap的规模化应用将为中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助力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5G改变社会"的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