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代表模式基础概念
业务代表模式(Business Delegate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表示层(如 Web 界面)与业务层(如 EJB、Service)之间的通信抽象出来,通过一个中间组件(业务代表)来处理这种通信,从而降低表示层与业务层的耦合度。这种模式简化了客户端的调用逻辑,并隐藏了业务服务的实现细节和访问机制(如远程调用、事务管理等)。
业务代表模式的核心组件
业务代表(Business Delegate)
- 客户端的入口点,负责与业务服务通信
- 封装服务查找、调用和异常处理等逻辑
- 对客户端隐藏业务服务的实现细节
服务定位器(Service Locator)
- 负责查找和定位具体的业务服务
- 可以缓存服务引用以提高性能
- 通常与服务定位器模式结合使用
业务服务接口(Business Service)
- 定义业务服务的公共接口
- 所有具体业务服务都必须实现该接口
具体业务服务(Concrete Business Service)
- 实现业务服务接口,提供具体的业务功能
- 可以是 EJB、Spring Service 等不同类型的服务
查找服务(Lookup Service)
- 辅助组件,负责确定使用哪个具体服务实现
- 可以基于配置或运行时条件选择不同的服务实现
业务代表模式的工作流程
- 客户端请求:客户端通过业务代表发起业务请求
- 服务查找:业务代表通过服务定位器查找合适的业务服务
- 服务调用:业务代表调用业务服务的方法执行具体业务逻辑
- 结果返回:业务服务执行后返回结果,业务代表将结果传递给客户端
业务代表模式的实现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 Java 示例展示业务代表模式的实现:
// 1. 业务服务接口
interface BusinessService {
void process();
}
// 2. 具体业务服务 - EJB实现
class EJBService implements Business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 {
System.out.println("通过EJB服务处理业务逻辑");
}
}
// 3. 具体业务服务 - REST实现
class RESTService implements Business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 {
System.out.println("通过REST服务处理业务逻辑");
}
}
// 4. 服务定位器
class ServiceLocator {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 BusinessService> cache = new HashMap<>();
public static BusinessService getService(String serviceType) {
// 先从缓存中获取
BusinessService service = cache.get(serviceType);
if (service != null) {
return service;
}
// 缓存中没有,则创建新服务
if ("EJB".equalsIgnoreCase(serviceType)) {
service = new EJBService();
} else if ("REST".equalsIgnoreCase(serviceType)) {
service = new RESTService();
}
// 缓存新服务
if (service != null) {
cache.put(serviceType, service);
}
return service;
}
}
// 5. 业务代表
class BusinessDelegate {
private String serviceType;
public void setServiceType(String serviceType) {
this.serviceType = serviceType;
}
public void doTask() {
// 获取服务
BusinessService service = ServiceLocator.getService(serviceType);
// 调用服务
service.process();
}
}
// 6. 客户端
class Client {
private BusinessDelegate businessDelegate;
public Client(BusinessDelegate businessDelegate) {
this.businessDelegate = businessDelegate;
}
public void doTask() {
businessDelegate.doTask();
}
}
// 7. 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BusinessDelegatePatter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业务代表
BusinessDelegate businessDelegate = new BusinessDelegate();
// 指定使用EJB服务
businessDelegate.setServiceType("EJB");
// 创建客户端并执行任务
Client client = new Client(businessDelegate);
client.doTask();
// 切换到REST服务
businessDelegate.setServiceType("REST");
client.doTask();
}
}
业务代表模式的应用场景
- 分布式系统 - 隐藏远程服务调用的复杂性(如 RMI、WebService)
- 异构系统集成 - 统一访问不同类型的服务(如 EJB、REST、SOAP)
- 表示层与业务层解耦 - 在 MVC 架构中,减少控制器与业务服务的直接依赖
- 服务切换 - 支持在不同服务实现之间动态切换(如开发环境与生产环境)
- 服务性能优化 - 实现服务缓存、负载均衡等优化策略
- 遗留系统封装 - 将旧系统的业务逻辑封装为统一的服务接口
业务代表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解耦表示层与业务层 - 客户端与业务服务实现分离,降低耦合度
- 简化客户端代码 - 客户端只需与业务代表交互,无需关心服务细节
- 提高可维护性 - 服务实现的变化不会影响客户端代码
- 支持服务切换 - 可以在不修改客户端的情况下切换服务实现
- 集中管理服务访问 - 服务访问逻辑集中在业务代表中,便于统一管理
- 优化服务调用 - 可以实现服务缓存、异步调用等优化策略
缺点:
- 增加额外层 - 引入业务代表层可能增加系统复杂度
- 可能导致过度抽象 - 如果业务代表设计不当,可能导致过度抽象
- 调试困难 - 服务调用路径变长,可能增加调试难度
- 服务定位器依赖 - 业务代表通常依赖服务定位器,可能引入全局状态
- 性能开销 - 额外的间接调用可能引入性能开销
- 不适合简单场景 - 对于简单应用,使用业务代表模式可能显得冗余
使用业务代表模式的最佳实践
- 保持业务代表轻量级 - 业务代表应只负责服务定位和调用,避免包含业务逻辑
- 使用接口编程 - 业务服务应基于接口定义,提高可替换性
- 服务缓存 - 对频繁使用的服务进行缓存,提高性能
- 异常处理 - 在业务代表中统一处理服务调用异常
- 异步调用支持 - 对于耗时操作,支持异步调用和回调机制
- 与其他模式结合 - 通常与服务定位器模式、工厂模式等结合使用
- 配置驱动 - 通过配置文件指定服务类型,便于环境切换
- 单元测试 - 对业务代表和服务进行充分的单元测试,确保其正确性
总结
业务代表模式通过引入一个中间层(业务代表)来处理表示层与业务层之间的通信,有效降低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它在分布式系统、异构系统集成等场景中尤为有用,能够隐藏服务调用的复杂性并支持服务的动态切换。在实际开发中,合理使用业务代表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更加灵活、可维护的系统,但需要注意控制业务代表的复杂度,避免引入不必要的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