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十九)行为型:备忘录模式详解

发布于:2025-07-30 ⋅ 阅读:(20) ⋅ 点赞:(0)

设计模式(十九)行为型:备忘录模式详解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是 GoF 23 种设计模式中的行为型模式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并外部化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以便在之后能够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它通过引入“备忘录”对象来存储原发器(Originator)的快照,由管理者(Caretaker)负责保存和管理这些快照,从而实现状态的保存与恢复。备忘录模式是实现撤销(Undo)、重做(Redo)、事务回滚、游戏存档、对象版本控制、配置快照等关键功能的基础,是构建具备“时间旅行”能力、高容错性和用户友好性的系统的必备设计模式。

一、详细介绍

备忘录模式解决的是“需要保存对象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并在需要时恢复该状态,但又不能暴露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的问题。在传统设计中,若要实现撤销功能,可能会让对象提供 getState()setState() 方法,但这会破坏对象的封装性,暴露其内部结构,导致耦合度高、安全性差。

备忘录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状态的保存与恢复过程封装在三个角色中,通过“窄接口”与“宽接口”的设计,既保证了封装性,又实现了状态管理

该模式包含以下核心角色:

  • Originator(原发器):创建一个备忘录来记录当前内部状态,并可在需要时根据备忘录恢复状态。它负责定义如何保存和恢复自身状态。
  • Memento(备忘录):存储原发器的内部状态。备忘录对象的接口设计是关键:
    • 窄接口(Narrow Interface):对外(管理者)只暴露最小必要接口,通常无任何方法(或仅用于标识),防止管理者修改状态。
    • 宽接口(Wide Interface):对原发器暴露完整状态访问权限,允许原发器读取状态以恢复自身。
      在 Java 中,通常通过内部类包级私有类实现,利用访问控制机制实现接口隔离。
  • Caretaker(管理者):负责保存和管理备忘录对象,但不能对备忘录的内容进行任何操作或检查。它只是“保管”备忘录,并在需要时将其交还给原发器。

备忘录模式的关键优势:

  • 保持封装性:原发器的内部状态通过备忘录安全地外部化,管理者无法访问或修改。
  • 支持撤销/重做:通过保存多个备忘录(如栈结构),可实现多级撤销与重做。
  • 实现事务回滚:在操作失败时,可恢复到操作前的状态。
  • 支持版本控制:可保存对象的历史状态快照。
  • 解耦状态管理:状态的保存与恢复逻辑由原发器控制,管理者仅负责存储。

与“命令模式”相比,命令封装操作,备忘录封装状态;命令常与备忘录结合实现撤销功能(命令执行前保存状态)。与“观察者模式”相比,观察者关注状态变化的通知,备忘录关注状态的保存与恢复

备忘录模式适用于:

  • 需要实现撤销/重做功能(如文本编辑器、图形编辑器)。
  • 需要事务性操作或回滚机制。
  • 需要保存游戏进度或配置快照。
  • 需要对象状态的历史版本管理。

二、备忘录模式的UML表示

以下是备忘录模式的标准 UML 类图:

creates and uses
stores
Originator
-state: String
+setState(state: String)
+getState()
+createMemento()
+restore(memento: Memento)
Memento
-state: String
+getState()
Caretaker
-mementos: List<Memento>
+addMemento(memento: Memento)
+getMemento(index: int)

图解说明

  • Originator 创建 Memento 保存状态,并可从 Memento 恢复状态。
  • Memento 存储 Originator 的状态。
  • Caretaker 保存 Memento 对象,但无法访问其内容。
  • 实际实现中,MementogetState() 方法通常设为 private 或包私有,仅 Originator 可访问(通过内部类或友元机制)。

三、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实例及其UML图

以下是一个文本编辑器的示例,支持保存当前文本状态并撤销到之前的状态。

Java 程序实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 备忘录类:存储编辑器状态
// 使用包级私有类实现接口隔离
class EditorMemento {
    private final String content;
    private final long timestamp;

    // 包级私有构造函数,仅 Originator 可创建
    EditorMemento(String content) {
        this.content = content;
        this.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包级私有方法,仅 Originator 可读取状态
    String getContent() {
        return content;
    }

    long getTimestamp() {
        return timestamp;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Memento@" + timestamp + "[content='" + content + "']";
    }
}

// 原发器:文本编辑器
class TextEditor {
    private String content = "";

    public void type(String text) {
        this.content += text;
        System.out.println("📝 输入: \"" + text + "\"");
        System.out.println("📄 当前内容: \"" + content + "\"");
    }

    public String getContent() {
        return content;
    }

    // 创建备忘录(保存当前状态)
    public EditorMemento save() {
        System.out.println("💾 保存当前状态到备忘录");
        return new EditorMemento(content);
    }

    // 从备忘录恢复状态
    public void restore(EditorMemento memento) {
        this.content = memento.getContent();
        System.out.println("⏪ 恢复到备忘录状态: " + memento);
        System.out.println("📄 恢复后内容: \"" + content + "\"");
    }
}

// 管理者:历史记录
class History {
    private List<EditorMemento> mementos = new ArrayList<>();

    // 保存备忘录
    public void push(EditorMemento memento) {
        mementos.add(memento);
        System.out.println("📦 管理者保存备忘录,历史记录数量: " + mementos.size());
    }

    // 获取备忘录(通常按栈或队列顺序)
    public EditorMemento pop() {
        if (mementos.isEmpty()) {
            System.out.println("⚠️  无可用备忘录");
            return null;
        }
        EditorMemento memento = mementos.remove(mementos.size() - 1);
        System.out.println("📤 管理者提供备忘录,剩余数量: " + mementos.size());
        return memento;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mementos.isEmpty();
    }
}

// 客户端使用示例
public class MementoPatter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 文本编辑器 - 备忘录模式示例\n");

        // 创建原发器和管理者
        TextEditor editor = new TextEditor();
        History history = new History();

        // 初始状态
        System.out.println("--- 初始状态 ---");
        editor.type("Hello");

        // 保存状态1
        System.out.println("\n--- 保存状态1 ---");
        history.push(editor.save());

        // 修改状态
        System.out.println("\n--- 修改状态 ---");
        editor.type(" World");

        // 保存状态2
        System.out.println("\n--- 保存状态2 ---");
        history.push(editor.save());

        // 再次修改
        System.out.println("\n--- 再次修改 ---");
        editor.type("! How are you?");

        // 撤销(恢复到状态2)
        System.out.println("\n--- 执行撤销 (Undo) ---");
        EditorMemento memento = history.pop();
        if (memento != null) {
            editor.restore(memento);
        }

        // 再次撤销(恢复到状态1)
        System.out.println("\n--- 再次撤销 (Undo) ---");
        memento = history.pop();
        if (memento != null) {
            editor.restore(memento);
        }

        // 尝试撤销(无更多状态)
        System.out.println("\n--- 再次撤销 ---");
        memento = history.pop(); // 应为空

        // 演示:管理者无法访问备忘录内容
        System.out.println("\n💡 说明:管理者 (History) 无法读取备忘录内容,");
        System.out.println("🔒 保证了封装性。备忘录的 getContent() 方法是包私有。");
    }
}
实例对应的UML图(简化版)
creates and restores
stores
TextEditor
-content: String
+type(text: String)
+getContent()
+save()
+restore(memento: EditorMemento)
EditorMemento
-content: String
-timestamp: long
+getContent()
+getTimestamp()
History
-mementos: List<EditorMemento>
+push(memento: EditorMemento)
+pop()
+isEmpty()

运行说明

  • TextEditor 是原发器,维护文本内容。
  • EditorMemento 是备忘录,存储文本快照和时间戳。
  • History 是管理者,使用栈结构保存备忘录,实现撤销功能。
  • 客户端通过 save() 创建备忘录并交由 History 保存。
  • 通过 pop() 获取备忘录并调用 restore() 恢复状态。
  • EditorMementogetContent() 为包私有,仅 TextEditor 可访问,History 无法读取内容,保证封装性。

四、总结

特性 说明
核心目的 安全保存并恢复对象状态,保持封装性
实现机制 原发器创建备忘录,管理者存储,原发器恢复
优点 保持封装性、支持撤销/重做、实现回滚、解耦状态管理
缺点 可能消耗大量内存(保存多个快照)、管理复杂状态时备忘录设计复杂
适用场景 撤销/重做、事务回滚、游戏存档、配置快照、版本控制
不适用场景 状态极小或无需保存、性能极度敏感、状态频繁变化

备忘录模式使用建议

  • 使用窄接口设计,防止管理者访问内部状态。
  • 考虑内存开销,可实现快照压缩、增量保存或限制历史记录长度。
  • 可结合命令模式,命令对象在执行前保存备忘录。
  • 在 Java 中,可使用内部类实现备忘录,天然支持访问控制。

架构师洞见:
备忘录模式是“状态持久化”与“时间控制”的抽象。在现代架构中,其思想已演变为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CQRS(命令查询职责分离)数据库事务日志分布式快照 的核心。例如,在事件溯源中,对象状态由事件流重建,每个事件相当于一个“操作备忘录”;在分布式系统中,Raft 或 Paxos 算法使用日志(Log)作为状态变更的备忘录;在云原生中,Kubernetes 的 etcd 存储集群状态快照;在 AI 训练中,模型检查点(Checkpoint)是典型的备忘录应用。

未来趋势是:备忘录将与区块链结合,每个区块是系统状态的不可变备忘录;在量子计算中,量子态的测量与保存面临“观测即改变”的挑战,需要新型备忘录机制;在元宇宙中,用户虚拟形象的状态快照是跨世界迁移的基础;在AI Agent 中,Agent 的记忆(Memory)可视为一种高级备忘录,存储其经验与状态。

掌握备忘录模式,有助于设计出具备容错性、可追溯性、用户友好性的系统。作为架构师,应在设计需要“撤销”、“回滚”或“历史状态管理”的功能时,优先考虑备忘录模式。备忘录不仅是模式,更是系统韧性的保障——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健壮性,不仅在于正确执行操作,更在于当错误发生时,系统有能力优雅地“回到过去”,从错误中学习并恢复,而非陷入不可逆的崩溃。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