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E-2020-24557

发布于:2025-08-07 ⋅ 阅读:(9) ⋅ 点赞:(0)

一、漏洞原理

       CVE-2020-24557 是 D-Link 路由器(如 DIR-816L2) 中存在的一个 命令注入(Command Injection) 漏洞,其核心原理为:

       ①路由器的管理界面(Web 或 CGI 接口)在处理某些用户输入的参数时,未对特殊字符(如 &|;)进行过滤或转义。

       ②攻击者可通过构造包含系统命令的参数,将这些命令注入到路由器的操作系统(如 Linux)中执行,从而完全控制设备。

       ③漏洞源于 CGI 脚本(如 /cgi-bin/ 下的文件)对用户输入的信任,未验证参数是否符合预期格式,直接拼接至系统命令中执行。

二、利用方式

  1. 攻击场景
    • 攻击者通过路由器的管理界面(默认端口为 80 或 8080)发送构造的 HTTP 请求,注入恶意命令。
    • 例如,访问以下 URL 可尝试执行系统命令(假设路由器 IP 为 192.168.0.1):
      http://192.168.0.1/cgi-bin/some_script.cgi?param=;id > /tmp/hacked.txt
      若参数未过滤,路由器会执行 id 命令并将结果写入 /tmp/hacked.txt,攻击者可进一步读取该文件获取权限信息。
  2. 利用链
    • 步骤1:探测路由器的 CGI 接口,识别可接受用户输入的参数(如 pingtraceroute 功能相关的参数)。
    • 步骤2:构造包含系统命令的参数,利用命令注入执行任意操作(如添加用户、修改配置、开启 Telnet 服务)。
    • 步骤3:通过注入的命令持久化控制(如创建后门账户、下载恶意固件),实现长期控制。
  3. 影响范围:主要影响 D-Link DIR-816L2 路由器固件版本 1.10 及更早版本,具体范围需参考 D-Link 官方安全公告。

三、防御措施

  1. 固件更新
    • D-Link 已通过固件更新修复该漏洞(如 DIR-816L2 固件版本 1.11B01 及以上),用户需立即升级至最新版本。
    • 定期检查 D-Link 官方支持页面(如D-Link Support),确保设备运行受支持的固件。
  2. 输入验证与过滤
    • 白名单机制:仅允许用户输入预定义的合法字符(如字母、数字、.-),禁止包含 ;&| 等命令分隔符。
    • 参数化执行:将用户输入作为独立参数传递,避免直接拼接至系统命令。例如,使用 execvp 替代 system 函数执行命令。
    • 示例代码:
      // 错误示例:直接拼接用户输入至命令
      sprintf(cmd, "ping %s", user_input);
      system(cmd);
      
      // 正确示例:使用参数化执行
      execlp("ping", "ping", user_input, NULL);
  3. 最小权限原则
    • 限制路由器操作系统(如 Linux)中运行 CGI 脚本的账户权限,确保其仅能执行必要操作(如无法修改系统文件或添加用户)。
    • 禁用不必要的系统服务(如 Telnet、FTP),仅保留必需的管理接口(如 HTTPS)。
  4. 网络层防护
    • 防火墙配置:限制路由器管理界面的访问来源(如仅允许内网 IP 访问),关闭外部网络对端口 80/8080 的访问。
    • 入侵检测系统(IDS):部署网络 IDS(如 Snort、Suricata),配置规则检测异常的 CGI 请求(如包含 ;id|rm 等特征的 URL)。
  5. 监控与审计
    • 开启路由器的日志功能,定期检查系统日志中的异常命令执行记录(如 ping 命令后跟随非 IP 地址的参数)。
    • 使用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工具集中分析日志,及时发现命令注入尝试。

总结

       CVE-2020-24557 是典型的设备管理界面命令注入漏洞,攻击者可利用其执行任意系统命令,完全控制路由器。防御核心是 固件更新、输入验证、最小权限原则网络层隔离。用户需结合技术措施(如过滤、防火墙)和管理措施(如定期更新、日志监控),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

 结语 

人生漫漫

自有答案

!!!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