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知识点】CITE-seq分析 与 scRNA-seq数据分析

发布于:2025-08-09 ⋅ 阅读:(17) ⋅ 点赞:(0)

CITE-seq分析 与 scRNA-seq数据分析,两者在数据类型、分析流程、技术重点和结果解读上既有继承又有拓展。


🧬 一、基础定义

项目 scRNA-seq CITE-seq
全称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Cellular Indexing of Transcriptomes and Epitopes by Sequencing
类型 单模态:只测基因表达 多模态:RNA + 表面蛋白(ADT)
数据来源 mRNA(转录组) mRNA + 抗体条形码(表面蛋白)

🧪 二、数据结构对比

✅ scRNA-seq 数据结构:

  • 输入数据矩阵:细胞 × 基因

  • 通常是一个稀疏的 UMI 计数矩阵

✅ CITE-seq 数据结构:

  • 双模态数据

    • RNA矩阵:细胞 × 基因(与scRNA-seq相同)

    • ADT矩阵:细胞 × 抗体标签(即细胞表面蛋白表达)

📌 常用术语:

  • RNA assay:mRNA表达量(如 CD3E、ACTB 等)

  • ADT assay:抗体条形码标记的蛋白丰度(如 CD3、CD4、CD8 等)


🔬 三、分析流程对比(Seurat为例)

步骤 scRNA-seq分析 CITE-seq分析
1️⃣ 预处理 数据质控(过滤低质量细胞) RNA & ADT双通道同时质控
2️⃣ 归一化 SCTransform 或 LogNormalize 分别归一化 RNA 和 ADT(如 CLR)
3️⃣ 降维 PCA → UMAP/t-SNE RNA主导降维,也可融合ADT
4️⃣ 聚类 基于RNA建图(邻接图、Louvain) 可融合RNA+ADT建联合图
5️⃣ 差异分析 查找 marker genes 可同时找 marker genes + marker proteins
6️⃣ 细胞注释 基于RNA表达 + 文献比对 结合表面蛋白(更准)

🧠 四、CITE-seq 的优势与应用

✅ 优势:

  • 增强细胞分型准确性(特别是免疫细胞)

  • 蛋白表达比RNA更稳定 → 更少dropout

  • 可识别RNA表达模糊但蛋白分型清晰的细胞群

📌 应用场景:

  • 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

  • T细胞亚群识别(如 naive vs memory)

  • 多模态联合建模(TotalVI, Seurat v4, MOFA+ 等)


🧰 工具生态对比

工具 支持scRNA-seq 支持CITE-seq
Seurat v3/v4 ✅(多模态支持)
Scanpy ✅(通过 muon 或手动处理)
TotalVI ✅(专为RNA + ADT建模设计)
MOFA+ ✅(任意模态组合)
SingleR / Garnett 部分支持

🔎 结果示例图(假想):

  • scRNA-seq UMAP:细胞群按RNA聚类,可能存在“模糊边界”;

  • CITE-seq UMAP:更清晰地分出 CD4+ / CD8+ / Treg 等亚型;

  • FeaturePlot:CD3E(RNA) vs CD3(蛋白)对照,更准确识别细胞类型。


✍️ 总结一句话:

CITE-seq 分析是对传统 scRNA-seq 分析的功能增强,融合了蛋白模态信息,使细胞类型判别更加精细准确,尤其在免疫系统研究中具有重要优势。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