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行web相关代码前先在bash命令 npm install 的意义是什么?
在运行 Web 相关代码前执行 npm install
命令的主要意义是:
安装项目依赖:Web 项目(尤其是基于 Node.js、React、Vue 等框架的项目)通常会依赖大量第三方库或工具包(如框架本身、UI 组件库、构建工具等)。这些依赖信息会记录在项目的
package.json
文件中。创建依赖目录:命令执行后会自动创建
node_modules
文件夹,并将所有依赖包下载到该目录中,供项目代码引用。确保环境一致性:通过读取
package-lock.json
或yarn.lock
文件(如果存在),npm install
会精确安装指定版本的依赖,保证不同开发者或部署环境中使用的依赖版本一致,避免因版本差异导致的兼容性问题。
简单来说,npm install
就像是为项目 "配齐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只有完成这一步,项目才具备正常运行或构建的基础环境。
2 “DON NOT DO THIS” ,不推荐这么写代码发起GET请求
这段代码不推荐这么写,主要原因在于 get('/api/stories')
是异步操作,但代码里把它当成同步逻辑处理了,具体问题如下:
1. 异步操作的特性
在 JavaScript 中,像 get
(通常是基于 fetch
或 Axios 等库的封装)这类网络请求是异步任务 ,它不会立即返回结果,而是会在未来某个时间(比如服务器响应后)才拿到数据。
但代码里直接写 const stories = get('/api/stories')
,试图把异步操作的 “未完成状态” 赋值给 stories
,这时候拿到的不是实际的接口响应数据,可能是一个 Promise 对象(如果是基于 Promise 的异步方案)或者是未决议的异步结果,无法直接用来渲染或做后续逻辑。
2. 引发的问题
- 数据渲染异常:后续执行
setStories(stories)
时,因为stories
不是真实的接口数据,很可能导致组件渲染出错误内容(比如空值、不符合预期的结构 ),页面表现异常。 - 无法处理异步流程:没有对异步操作的 “成功”“失败” 做区分,一旦网络请求超时、接口报错,代码也没办法捕获错误、做重试或提示用户, robustness(健壮性)极差。
正确的写法思路
如果是基于 React 的函数组件(结合 hooks ),常用的正确处理方式(以 fetch
+ useState
+ useEffect
为例 ):
jsx
import React, { useState, useEffect } from 'react';
// 假设 get 是封装后的请求函数,返回 Promise
const get = (url) => fetch(url).then(res => res.json());
const MyComponent = () => {
const [stories, setStories] = useState([]);
useEffect(() => {
// 发起异步请求
get('/api/stories')
.then(data => {
// 拿到真实数据后,再更新状态
setStories(data);
})
.catch(error => {
// 捕获错误,可做错误提示、降级处理
console.error('请求故事数据失败:', error);
});
}, []); // 空依赖,组件挂载时只执行一次
return (
<div>
{stories.map(story => (
<p key={story.id}>{story.title}</p>
))}
</div>
);
};
这样就能妥善处理异步请求的 “等待响应”“获取数据”“处理失败” 等各个阶段,让代码逻辑更合理、页面表现更可靠 。
如果是普通的 JavaScript 环境(非 React 也类似),可以用 async/await
语法让异步逻辑更清晰:
js
const getStories = async () => {
try {
const stories = await get('/api/stories');
setStories(stories); // 这里假设 setStories 是合理的状态更新函数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请求出错:', error);
}
};
// 调用异步函数
getStories();
总之,核心就是要遵循异步操作的流程,等拿到真实数据后,再去更新状态、驱动页面变化,别把异步任务当同步逻辑写,这就是代码注释说 “DON NOT DO THIS” 的原因啦。
【我的想法:不推荐这么写,因为实际上异步操作未必会按我们设想的顺序执行,也就是setstories本意想要获取故事列表的时候,由于操作的异步特性,实际上还没拿到get api】
你理解得非常准确,核心问题就是 异步操作的 “不确定性” 导致代码逻辑与实际执行顺序脱节 ,展开补充下关键原因和影响:
一、异步操作的本质:“非阻塞” 与 “延后执行”
JavaScript 里的异步操作(像 get('/api/stories')
这类网络请求),会被引擎 “挂起”,优先执行同步代码。也就是说:
js
// 1. 发起异步请求(此时浏览器/Node 会去后台等待接口响应,但不会阻塞后续代码)
const stories = get('/api/stories')
// 2. 同步执行 setStories,此时 stories 是“未完成”的异步结果(比如 Promise)
setStories(stories)
执行顺序上,setStories
会比 get
的 “接口响应回调” 先执行 ,相当于 “还没拿到数据,就告诉组件更新状态”,最终存到 stories
里的不是真实数据,而是异步任务本身(比如 Promise)。
二、引发的具体问题
状态更新无效:
setStories
接收的是 “未完成的异步结果”,组件可能渲染空数组(初始值[]
),或者因为类型不匹配(比如 Promise 无法直接渲染)报错。无法处理异步流程:
没有监听 “请求成功 / 失败” 的时机:- 成功时,真实数据回来后,代码没逻辑再触发
setStories
; - 失败时(网络波动、接口报错),也无法捕获错误做重试、提示用户。
- 成功时,真实数据回来后,代码没逻辑再触发
三、解决思路:“等待异步完成,再更新状态”
要让代码符合 “先拿到数据,再更新状态” 的逻辑,核心是 **“等待异步操作结束,拿到真实结果后,再执行 setStories
”** ,常见方案有两种:
1. Promise + .then()
链式调用(通用语法)
js
// 1. 发起异步请求(返回 Promise)
get('/api/stories')
// 2. 等待请求完成,拿到真实数据(res)后,再更新状态
.then(res => setStories(res))
// 3. 可选:捕获请求失败,做错误处理
.catch(err => console.error('请求失败:', err))
2. async/await(更像 “同步写法” 的语法糖)
如果用在 React 组件里,常配合 useEffect
或自定义 Hook,示例:
jsx
import { useState, useEffect } from 'react';
const MyComponent = () => {
const [stories, setStories] = useState([]);
useEffect(() => {
// 封装异步逻辑为 async 函数
const fetchStories = async () => {
try {
// 等待接口响应,拿到真实数据
const res = await get('/api/stories');
// 数据到手后,再更新状态
setStories(res);
} catch (err) {
console.error('请求出错:', err);
}
};
// 调用异步函数
fetchStories();
}, []); // 空依赖,组件挂载时只执行一次
return <div>{/* 用 stories 渲染 UI */}</div>;
};
四、总结:“异步操作必须‘等结果’,再触发状态更新”
本质上,是要让 setStories
执行的时机,严格晚于 “接口数据返回” 。这样才能保证:
stories
存的是真实可用的数据;- 组件渲染、业务逻辑能基于正确的数据执行。
如果是 React 框架,还可以结合 useEffect
控制 “何时发起请求”(比如组件挂载时、某个状态变化时),让异步流程更贴合组件生命周期 。核心逻辑就是:异步操作要 “等结果”,再更新状态 ,避开 “异步未完成就执行同步逻辑” 的坑。
【promise相当于点外卖的订单吧,get就是已送达?】
这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可以顺着 “点外卖” 的场景,把 Promise 和 异步操作 讲得更透:
一、完整比喻:Promise 像 “外卖订单”
假设你在代码里点了一份 “数据外卖”(发起异步请求 get('/api/stories')
),可以对应成:
代码逻辑 | 外卖场景类比 | 核心含义 |
---|---|---|
get('/api/stories') |
下单外卖(骑手开始配送) | 发起异步操作,“订单” 已创建,但结果(外卖 / 接口数据)还没拿到 |
返回的 Promise |
外卖订单(订单状态:配送中) | 代表 “未来会完成的结果”,但当前还没拿到实际内容 |
.then(res => ...) |
外卖送达(拿到外卖,开始吃) | 异步操作完成,拿到真实结果(外卖 / 接口数据),执行后续逻辑 |
.catch(err => ...) |
外卖超时 / 商家拒单(处理异常) | 异步操作失败(网络问题、接口报错),执行错误处理逻辑 |
二、原代码的问题:“没等外卖送达,就说‘饭做好了’”
回到你的代码:
js
// 下单外卖(发起异步请求),但没等骑手送达
const stories = get('/api/stories')
// 直接告诉家人“饭好了”(更新状态),但此时外卖还在路上!
setStories(stories)
对应到外卖场景:
- 你下单后,直接跟家人说 “饭到了,快来吃”,但实际上外卖还在配送中。
- 结果就是:家人啥也吃不到(组件拿到的不是真实数据,渲染异常),甚至因为 “假消息”(错误的状态更新)导致混乱(页面报错)。
三、正确的流程:“等外卖送达,再通知家人”
要用 .then()
或 async/await
,等 “外卖(接口数据)真正到手”,再执行 setStories
:
1. 用 .then()
的写法(像 “等外卖电话,再通知家人”)
js
// 下单外卖(发起异步请求)
get('/api/stories')
// 外卖送达后(拿到真实数据),再通知家人(更新状态)
.then(storiesData => setStories(storiesData))
// 如果外卖超时/丢失(请求失败),处理异常
.catch(error => console.error('外卖没送到:', error))
2. 用 async/await
的写法(像 “亲自等外卖,拿到再喊家人”)
如果在 React 组件里,常配合 useEffect
jsx
import { useState, useEffect } from 'react';
const MyComponent = () => {
const [stories, setStories] = useState([]);
useEffect(() => {
// 封装成 async 函数,像“等外卖的过程”
const waitForStories = async () => {
try {
// 等待外卖送达(await 会暂停,直到拿到数据)
const storiesData = await get('/api/stories');
// 拿到数据后,通知家人(更新状态)
setStories(storiesData);
} catch (error) {
// 外卖没送到,处理异常
console.error('请求失败:', error);
}
};
// 开始等外卖
waitForStories();
}, []); // 组件加载时,只执行一次
return <div>{/* 用 stories 渲染内容 */}</div>;
};
四、总结:Promise 是 “未来结果的占位符”
- Promise 本身不是结果,而是 “承诺会拿到结果” 的 “订单”。
- 原代码的问题在于:没等订单完成(异步操作结束),就用 “订单”(Promise)当 “结果”(真实数据) ,导致逻辑失效。
通过 .then()
或 async/await
,我们能 **“等待订单完成,拿到真实结果后,再执行后续逻辑”** ,让代码像 “等外卖送到家,再喊家人吃饭” 一样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