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k8s基础概念知识系列四(服务、负载均衡和联网)

发布于:2025-08-19 ⋅ 阅读:(18) ⋅ 点赞:(0)

1、Kubernetes 网络模型

Kubernetes 网络模型由几个部分构成:

  1. 集群中的每个 Pod 都会获得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集群范围 IP 地址。

    • Pod 有自己的私有网络命名空间,Pod 内的所有容器共享这个命名空间。 运行在同一个 Pod 中的不同容器的进程彼此之间可以通过 localhost 进行通信。
  2. Pod 网络(也称为集群网络)处理 Pod 之间的通信。它确保(除非故意进行网络分段):

    • 所有 Pod 可以与所有其他 Pod 进行通信, 无论它们是在同一个节点还是在不同的节点上。 Pod 可以直接相互通信,而无需使用代理或地址转换(NAT)。

    在 Windows 上,这条规则不适用于主机网络 Pod。

    • 节点上的代理(例如系统守护进程或 kubelet)可以与该节点上的所有 Pod 进行通信。
  3. Service API 允许你为由一个或多个后端 Pod 实现的服务提供一个稳定(长效)的 IP 地址或主机名, 其中组成服务的各个 Pod 可以随时变化。

    • Kubernetes 会自动管理 EndpointSlice 对象,以提供有关当前用来提供 Service 的 Pod 的信息。

    • 服务代理实现通过使用操作系统或云平台 API 来拦截或重写数据包, 监视 Service 和 EndpointSlice 对象集,并在数据平面编程将服务流量路由到其后端。

  4. Gateway API (或其前身 Ingress 使得集群外部的客户端能够访问 Service。

    • 当使用受支持的 云提供商(Cloud Provider) 时,通过 Service API 的 type: LoadBalancer 可以使用一种更简单但可配置性较低的集群 Ingress 机制。
  5. NetworkPolicy 是一个内置的 Kubernetes API,允许你控制 Pod 之间的流量或 Pod 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流量。

在早期的容器系统中,不同主机上的容器之间没有自动连通, 因此通常需要显式创建容器之间的链路,或将容器端口映射到主机端口,以便其他主机上的容器能够访问。 在 Kubernetes 中并不需要如此操作;在 Kubernetes 的网络模型中, 从端口分配、命名、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应用配置和迁移的角度来看,Pod 可以被视作虚拟机或物理主机。

这个模型只有少部分是由 Kubernetes 自身实现的。 对于其他部分,Kubernetes 定义 API,但相应的功能由外部组件提供,其中一些是可选的:

- Pod 网络命名空间的设置由实现容器运行时接口(CRI)的系统层面软件处理。
- Pod 网络本身由 Pod 网络实现管理。 在 Linux 上,大多数容器运行时使用容器网络接口 (CNI) 与 Pod 网络实现进行交互,因此这些实现通常被称为 CNI 插件。

- Kubernetes 提供了一个默认的服务代理实现,称为 kube-proxy, 但某些 Pod 网络实现使用其自己的服务代理,以便与实现的其余组件集成得更紧密。

- NetworkPolicy 通常也由 Pod 网络实现提供支持。 (某些更简单的 Pod 网络实现不支持 NetworkPolicy,或者管理员可能会选择在不支持 NetworkPolicy 的情况下配置 Pod 网络。在这些情况下,API 仍然存在,但将没有效果。)

- Gateway API 的实现有很多, 其中一些特定于某些云环境,还有一些更专注于“裸金属”环境,而其他一些则更加通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为什么需要 Service?

Pod 的 IP 不是固定的,Pod 重建时 IP 会变。

应用之间需要 稳定的访问入口。
👉 Service 提供了一个固定的访问地址(ClusterIP / DNS),并通过标签选择器将流量转发到后端 Pod。

解决使用Pod IP 访问应用的问题;

Kubernetes 中 Service 是主要用于Pod之间的通信,相对于Pod的IP它创建完成以后就是不变的资源; 将运行在一个或一组 Pod 上的网络应用程序公开为网络服务的方法。

Namespace级别的隔离。

2.1、定义service

最常用的service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y-service
spec:
  selector:
    app: demo-nginx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80
      targetPort: 80
      name: http

2.2、Service的类型

    - ClusterIP:在集群内部使用的,默认类型
	- NodePort:在每个宿主机上暴露一个随机端口,30000-32767,--service-node-port-range,集群外部可访问。
	- LoadBalancer:使用云服务商提供的IP地址。成本太高。
	- ExternalName:反代到指定的域名上。

没有Selector的service。不会自动创建EndPoints。
192.168.1.100 3306 没有selector的service的名字+端口进行访问到192.168.1.100 3306。
172.16.1.100

ClusterIP+Ingress 域名访问

Service 类型 作用 使用场景
ClusterIP(默认) 仅在集群内访问 微服务之间通信
NodePort 在每个节点上开放一个端口(30000-32767),转发到后端 Pod 对外暴露服务(开发/测试)
LoadBalancer 使用云厂商负载均衡器,对外提供统一入口 云环境生产环境
ExternalName 将 Service 映射到外部 DNS 名称 调用外部数据库/第三方 API
Headless Service 不分配 ClusterIP,直接返回 Pod IP 数据库、StatefulSet 场景

2.3、Service 工作原理

kube-proxy 是核心组件,支持两种主要模式:

  • iptables 模式:通过 iptables 规则转发流量到后端 Pod。

  • ipvs 模式:基于 Linux IPVS,性能更高,适合大规模集群。

📌 流量路径:
客户端 → Service VIP(ClusterIP) → kube-proxy → Pod

2.4、Service 与 DNS

kube-dns/CoreDNS 自动为 Service 创建 DNS 记录。

访问方式:

myservice.my-namespace.svc.cluster.local

直接 myservice(同一命名空间)

3、Ingress(高级流量管理)

它是Kubernetes集群中服务的入口,可以提供负载均衡、SSL终止和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Treafik、Nginx、HAProxy、Istio。

Ingress 提供从集群外部到集群内服务的 HTTP 和 HTTPS 路由。 流量路由由 Ingress 资源所定义的规则来控制。

  • Service 暴露的是 四层网络 (TCP/UDP)。

  • Ingress 负责 七层 HTTP/HTTPS 路由,支持:

    • 域名路由(api.example.com → serviceA)

    • URL 路由(/shop → serviceB)

    • SSL 证书管理(HTTPS)

  • 常用 Ingress Controller:

    • Nginx Ingress Controller

    • Traefik

    • HAProx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gress 官方文档:https://kubernetes.io/docs/concepts/services-networking/ingress/

Ingress-Nginx安装文档:https://kubernetes.github.io/ingress-nginx/deploy/

Ingress-Nginx 文档:https://kubernetes.github.io/ingress-nginx/user-guide/nginx-configuration/

3.1、定义Ingress 资源

一个最小的 Ingress 资源示例: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Ingress
metadata:
  name: minimal-ingress
  annotations:
    nginx.ingress.kubernetes.io/rewrite-target: /
spec:
  ingressClassName: nginx-example
  rules:
  - http:
      paths:
      - path: /testpath
        pathType: Prefix
        backend:
          service:
            name: test
            port:
              number: 80

host: 可选参数,一般都会配置我们自己的域名。
path: 一个路径对应一个serviceName和一个Port
backend: path对应的后端是谁。
foo.bar.com/foo  service1:4200

Ingress:https://kubernetes.io/docs/concepts/services-networking/ingress/

3.2、Ingress 规则

每个 HTTP 规则都包含以下信息:

  • 可选的 host。在此示例中,未指定 host,因此该规则基于所指定 IP 地址来匹配所有入站 HTTP 流量。 如果提供了 host(例如 foo.bar.com),则 rules 适用于所指定的主机。
  • 路径列表(例如 /testpath)。每个路径都有一个由 service.name 和 service.port.name 或 service.port.number 确定的关联后端。 主机和路径都必须与入站请求的内容相匹配,负载均衡器才会将流量引导到所引用的 Service,
  • backend(后端)是 Service 文档中所述的 Service 和端口名称的组合, 或者是通过 CRD 方式来实现的自定义资源后端。 对于发往 Ingress 的 HTTP(和 HTTPS)请求,如果与规则中的主机和路径匹配, 则会被发送到所列出的后端。

通常会在 Ingress 控制器中配置 defaultBackend(默认后端), 以便为无法与规约中任何路径匹配的所有请求提供服务

4、常见面试高频问答

  • Q1:Pod IP 为什么不能直接对外提供服务?
    👉 Pod IP 动态变化、生命周期不固定,外部客户端无法直接依赖。

  • Q2:Service 如何选择后端 Pod?
    👉 通过 Label Selector 机制,所有匹配的 Pod 会加入 Endpoints。

  • Q3:NodePort 的局限性是什么?
    👉 端口范围有限(30000-32767),跨节点访问需要 NodeIP,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 Q4:Ingress 与 LoadBalancer 有什么区别?
    👉

LoadBalancer:提供四层入口,通常由云厂商实现。

Ingress:基于七层应用层路由,更灵活,能做域名/路径转发。

  • Q5:Headless Service 的应用场景?
    👉 数据库集群(如 MySQL、Redis、ZooKeeper、Kafka),需要直接访问每个 Pod 的真实 IP。

5、总结

Service 解决 Pod 动态 IP 的问题,Ingress 解决复杂的 HTTP 路由问题,LoadBalancer 提供云环境对外统一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