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usb,iic他属于驱动还是设备

发布于:2025-08-29 ⋅ 阅读:(19) ⋅ 点赞:(0)

一、Linux 中“设备”与“驱动”的区别

Linux内核采用了一种“驱动模型”,其核心思想就是​​将“设备”和“驱动”分离​​。

  1. ​设备 (Device)​

    • ​它是什么​​:代表一块​​真实的、物理的硬件​​。它存在于电路板上,有一个具体的物理地址(如SPI总线1,片选0)。

    • ​它的职责​​:描述“​​这是什么​​”以及“​​它在哪里​​”。它负责提供硬件的​​资源信息​​,例如:

      • 它的内存地址(IOREMAP)或端口地址。

      • 它使用的中断号(IRQ)。

      • 它的时钟配置。

      • 它在哪条总线上(例如,挂在哪个SPI控制器的哪个片选上)。

    • ​如何描述​​:在Linux中,设备信息通常通过​​设备树 (Device Tree)​​ 或 ​​ACPI表​​ 来静态声明,或者在板级代码中注册。它最终在内核中表现为一个 device对象。

  2. ​驱动 (Driver)​

    • ​它是什么​​:代表一段​​控制设备的软件代码​​。它本身不是硬件,而是操作硬件的程序。

    • ​它的职责​​:描述“​​如何操作​​”这个设备。它负责实现硬件的​​操作接口​​,例如:

      • 如何初始化设备。

      • 如何从设备读取数据。

      • 如何向设备写入数据。

      • 如何配置设备的工作模式。

      • 如何处理设备产生的中断。

    • ​如何描述​​:驱动是一个内核模块,其中包含一个 device_driver结构体,并实现了各种操作函数(如 probe(), remove(), read(), write())。

​一个生动的比喻:​

  • ​设备​​ 就像是一把 ​​锁​​。它有一个具体的形状(钥匙孔),固定在一个具体的位置(一扇门上)。

  • ​驱动​​ 就像是这把锁的 ​​钥匙​​。它知道如何与锁的钥匙孔匹配并转动,从而打开或关闭这扇门。

  • ​总线​​(如SPI)就像是 ​​管理整栋楼所有门和钥匙的物业经理​​。它负责匹配“锁”和“钥匙”(即设备和驱动)。

​匹配过程 (Probing):​

系统启动时,内核(总线核心)会知道所有注册的“设备”和“驱动”。它会不断地尝试为每个设备寻找其匹配的驱动,也为每个驱动寻找其匹配的设备。匹配通常基于:

  • 设备树中的 compatible属性(最常用)。

  • 设备名称。

  • 设备ID(如USB的PID/VID)。

一旦匹配成功,驱动的 probe()函数就会被调用。在这个函数中,驱动会获取设备提供的资源(IRQ、地址等),并初始化设备,最终让设备变得可用(如生成一个 /dev/xxx设备节点)。


二、SPI, USB, I2C 属于驱动还是设备?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答案是:​​它们既是驱动,也是设备,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是一种“总线类型”和“框架”​​。

严格来说,SPI、I2C、USB 在 Linux 中代表的是​​总线类型​​和​​核心框架​​。它们本身包含了“总线驱动”和“总线设备”的概念,并为挂载在其上的​​外部设备​​提供服务和匹配规则。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我们以 ​​SPI​​ 为例进行分解:

  1. ​SPI 控制器 (Controller) / 适配器 (Adapter)​

    • ​它是“设备”​​:它是一块真实的、SoC内部的硬件,例如STM32的SPI1外设。它的资源(寄存器地址、中断号)需要通过设备树来描述。

    • ​它有“驱动”​​:内核有对应的驱动程序(如 spi-stm32.c)来操作这个SoC内部的SPI控制器硬件。这个驱动会向内核注册一个 ​​SPI 总线​​。

  2. ​SPI 核心 (SPI Core)​

    • 这是Linux内核提供的一个中间层框架。它定义了SPI的总线类型 (spi_bus_type),实现了设备和驱动的匹配规则,并为SPI控制器驱动和外部设备驱动提供了一系列API接口。

  3. ​挂载在SPI总线上的外部设备 (例如,一个SPI Flash芯片)​

    • ​它是“设备”​​:它是物理芯片,通过设备树描述(compatible = "jedec,spi-nor"reg = <0>;// 代表片选0)。

    • ​它有“驱动”​​:内核有对应的设备驱动(如 spi-nor.c),其 compatible属性与设备树中的值匹配。这个驱动通过SPI核心提供的API来发起SPI读写操作,从而控制外部的SPI Flash芯片。

​总结关系图:​

[ SPI Flash设备驱动 (spi-nor.ko) ]  // 知道如何操作SPI Flash芯片
          ↑ ↓ 通过SPI核心API通信
      [ SPI Core ]                 // 内核框架,提供通用接口和匹配规则
          ↑ ↓
[ SPI控制器驱动 (spi-stm32.ko) ]   // 知道如何操作SoC内部的SPI1硬件
          ↑ ↓ 操作硬件寄存器
      [ SPI控制器硬件 ]            // 真实的SPI1外设,挂在SoC内部总线上
          ↑ ↓ 产生SCLK, MOSI...信号
      [ SPI Flash芯片 ]           // 真实的物理芯片

​结论:​

  • ​SPI/I2C/USB 首先是一种“总线类型”​​。

  • 它们各自在Linux内核中都有一个​​核心框架​​(如 SPI Core, I2C Core, USB Core)来管理这种总线。

  • 对于这种总线本身,有​​控制器驱动​​(控制SoC内部的硬件控制器)。

  • 对于挂载在这种总线上的​​外部设备​​,有对应的​​设备驱动​​。

所以,说“SPI驱动”时,需要明确指的是​​控制SoC内部SPI控制器的驱动​​,还是​​控制外部SPI设备的驱动​​。通常大家说的是后者。USB和I2C同理。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