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做rpc这个项目
2.rpc和http应用场景有什么区别
RPC适合系统内部各模块间高效通信(如电商系统的订单和支付模块)
HTTP适合不同系统间跨网络交互(如调用第三方天气接口)
http
http1--1.1
HTTP 1.0是无状态、无连接的应用层协议,每次请求都要建立新TCP连接,用完就断
虽可通过cookie/session做身份和状态管理,但存在无法复用连接、队头阻塞等问题
不支持文件断点续传,缓存控制也较简单,带宽利用有浪费;
HTTP 1.1做了改进
支持长连接,能在一个TCP连接上传多个请求响应,引入更多缓存策略和range头域实现部分资源请求,
新增错误状态码,还要求请求带host头域,提升了性能与功能。
--http2
http2:http://www.http2demo.io/
HTTP/2 兼容 HTTP/1.1 靠 Upgrade 机制:
客户端先通过请求头里的 Connection 和 Upgrade 字段,询问服务器是否支持 HTTP/2(协议名 h2c)。
- 服务器若不支持,就按 HTTP/1.1 通信;
- 若支持,会返回 101 状态码,之后用 HTTP/2 通信。
像 OkHttp 这类工具也用类似协议协商升级的方式,先以 HTTP/1.1 发请求,再看服务器是否支持升级。
3.nginx的反向代理和正向代理 nginx的负载均衡策略
正向代理:客户端主动配置,代理客户端
反向代理:代多台服务器,做内部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策略
随记
- 随机:随机选集群节点处理请求,请求多了各节点负载会趋于平衡,简单高效,适合对负载均衡要求不高的场景。
- 加权随机:按服务器权重复制后随机选,比如服务器 A权重1、B权重2,复制成[A,B,B]再随机选, 但依赖伪随机数,集群伸缩时精度有问题。
轮询
- 简单轮询:按顺序轮流把请求分给服务器,不考虑服务器性能差异,易造成资源浪费,应用少。
- 加权轮询:给服务器设置权重,根据性能分配请求。有经典(WRR)和交错(IWRR)两种实现,IWRR能避免节点负载尖刺,节点权重相近时效果好,权重差异大时和WRR效果趋同,实践中还会用节点权重最大公约数优化。
- 平滑加权轮询:解决加权轮询可能连续调用同一服务器的问题,让请求分配更均匀,避免服务器连续过载。
hash
- Hash 类:
- 哈希取模:对请求相关内容哈希后取模,把请求分到对应服务器。
- 一致性 Hash:解决服务器增减时大量请求重新分配的问题,更稳定。
- 最少活跃数:把请求分给当前活跃调用数最少的服务器,因为活跃数少说明服务器效率高。
- 引申出的负载均衡方式有 DNS 负载均衡、Nginx 的四层和七层负载均衡,以及 CPU 多核间的负载均衡等。
负载均衡应用
- DNS负载均衡:靠DNS服务器返回不同IP分配请求,简单易扩展,但难实时感知服务器状态,调整生效有延迟。
- Nginx四层负载均衡:基于传输层IP和端口转发请求,性能高且能做健康检查,却无法深度处理应用层数据。
- Nginx七层负载均衡:解析应用层(如HTTP)内容来分发请求,灵活能实现复杂逻辑,但更耗CPU,性能有损耗。
- CPU多核间负载均衡:系统用调度算法把任务分到空闲CPU核心,提升CPU利用率和系统性能,不过调度算法复杂,还可能有额外开销。
DNS
攻击者为放大DNS响应,常查ANY类型(请求所有记录)。常见DNS记录类型有A(解析域名到IP)、NS(指定域名服务器)、CNAME(别名解析)等。
防御可通过检测源IP的ANY查询次数,超阈值就拦截。针对伪造IP,可强制升级到TCP:按标准,DNS查询先试UDP,响应截断就用TCP重发,解析器和服务器需支持TCP作为备份。
4.为什么选择protobuf 为什么protobuf不需要带属性
代码
syntax="proto3"; package contacts; // 非嵌套 message Phone { string phone_num = 1; } message PeopleInfo { string name = 1; // 姓名 int32 age = 2; // 年龄 // 可嵌套 // message Phone // { // string PhoneNum = 1; // } repeated Phone phones = 3; // 电话 }
a
用Protobuf是因为它序列化高效、数据传输快,还能跨语言、版本兼容好。Protobuf里的int类型有int32、int64、uint32、uint64、sint32、sint64等,像int32、int64常用。比如通讯录项目,用int32存年龄,还能嵌套定义电话等消息结构,方便又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