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备考第14天——业务处理系统(TPS)

发布于:2025-09-05 ⋅ 阅读:(24) ⋅ 点赞:(0)

一、TPS的核心概念与定位

1. 定义与演进
  • 定义:TPS(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又称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是处理企业日常事务的信息系统,如财务、库存、销售等局部业务管理。
  • 历史地位:计算机在管理领域最早的应用形式(20世纪50-60年代高潮),至今仍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 核心目标
    • 替代手工操作,提高事务处理效率。
    • 记录、传票、记账、统计和生成报表,支持作业层管理。
2. 系统特征
  • 结构化程度高:任务、资源、目标预先确定(如订单处理流程明确)。
  • 局部独立性:各TPS子系统(如工资管理、库存系统)独立运行,数据不共享,形成“信息孤岛”。
  • 边界桥梁作用:连接企业与外部环境(如银行存取款系统对接客户)。

二、TPS的核心功能与数据处理周期

1. 五大功能阶段
阶段 关键任务 技术实现
数据输入 获取原始数据(订单、发票等) - 人工输入:屏幕表单映射原始凭证
- 自动化输入:POS终端、OCR、ATM、扫描仪等
数据处理 加工事务数据 - 批处理:定期累积处理(如银行日终结算)
- 联机处理(OLTP):实时响应(需容错技术)
数据库维护 更新数据库以反映最新业务状态 增删改查操作,确保数据时效性
文件报表生成 输出行动文件(采购单)、信息文件(发票)、周转文件(多联票据)等 按用途分类输出,支持业务流转
查询处理 响应实时或批次查询(如销售员查合同状态) 数据库条件检索 + 权限控制机制
2. 批处理 vs 联机处理(OLTP)
特性 批处理 OLTP
适用场景 非实时需求(如周工资发放) 高实时需求(股票交易、航空订票)
优点 经济高效,适合大数据量 即时更新数据,快速响应查询
缺点 数据延迟,无法实时查询 成本高,需容错机制(双CPU、冗余数据)
典型案例 银行日终账目结算 在线支付系统

三、TPS的架构特点与设计原则

1. 系统架构特性
  • 分离式部署:各子系统独立软硬件环境,专用数据文件。
  • 低耦合性:避免跨系统数据交互,简化开发但限制扩展性。
  • 高可靠性要求:系统故障可能导致业务瘫痪(如航空订票系统)。
2. 设计原则
  • 模块化:按业务功能划分模块(如订单受理、发货准备、付款通知)。
  • 自动化优先:采用POS、OCR等减少人工输入错误。
  • 容错机制:OLTP系统需冗余设计(如双机热备)。

四、TPS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 信息产生器:TPS是MIS、DSS等高层系统的数据来源。
  • 与MIS的对比
    维度 TPS MIS
    层级 作业层 管理层
    功能重点 事务记录与报表 全局信息整合与决策支持
    数据结构化 高度结构化 半结构化(含分析模型)

五、重点考点与典型考题

1. 高频考点
  • TPS的五大功能阶段(输入→处理→输出)。
  • 批处理与OLTP的区别及适用场景。
  • TPS的“边界桥梁”作用与独立性特征。
  • 数据输入自动化技术(POS/OCR/ATM)。
2. 典型考题

题目1(选择题)
在TPS中,为应对硬件故障导致实时处理中断,最可能采用的技术是?
A. 批处理调度
B. 数据库索引优化
C. 双CPU容错设计
D. 人工数据备份
答案:C

题目2(简答题)
简述TPS在信息系统体系中的定位及其与MIS的关系。
答案要点

  • TPS是基础层系统,处理结构化事务,为MIS提供数据源。
  • MIS整合多部门TPS数据,提供全局分析,支持管理决策。

六、扩展思考:现代TPS的演进

  • 与微服务结合:将独立TPS子系统改造为微服务,提升灵活性。
  • 集成企业总线:通过数据交换总线实现TPS子系统间安全通信,打破信息孤岛。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