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交换机堆叠与集群
1.1交换机堆叠、集群概述
1.2交换机堆叠基础
1.2.1交换机堆叠的基本概念
1.2.2 堆叠连接方式
1.2.3 堆叠的建立流程
1.2.4 堆叠的登陆
1.2.5 堆叠成员加入与退出
1.2.6 堆叠合并
1.2.7 堆叠的分裂与多主检测
1.2.8 堆叠的主/备倒换和系统升级
1.2.9 跨设备链路聚合与流量本地优先转发
1.3交换机堆叠配置与管理
1.3.1 配置交换机堆叠
1.3.2 配置多主检测
1.3.3 配置堆叠系统的其它功能
1.3.4 通过业务口普通线缆组件堆叠配置示例
1.3.5 之恋方式多主检测配置示例
1.4 CSS基础
1.4.1 集群基本概念
1.4.2 集群的连接
1.4.3 集群建立原理
1.4.4 集群登录
1.4.5 集群成员的加入与集群合并
1.4.6 集群主/备倒换和升级
1.5交换机集群配置与管理
1.5.1配置交换机集群软件
1.5.2 通过业务端口组建集群软件
第二章RSTP和MSTP
2.1 STP的不足
2.2 RSTP对STP的改进
2.2.1 端口角色的变化
2.2.2 重新划分的端口状态
2.2.3 配置BPDU格式的变化
2.2.4 配置BPFU处理的变化
2.2.5 拓扑变更机制的变化
2.2.6 RSTP的快速收敛机制
2.2.7 P/A收敛机制
2.3 RSTP配置
2.3.1 PSTP基本功能配置
2.3.2 RSTP基本概念配置示例
2.3.3 RSTP保护功能及配置
2.4 MSTP
2.4.1 MSTP产生的背景
2.4.2 MSTP基本概念
2.4.3 MSTP的端口角色
2.4.4 MSTP的端口状态
2.4.5 MSTP BPDU报文
2.4.6 MSTP拓扑计算原理
2.5 MSTP配置
2.5.1 MSTP基本功能配置
2.5.2 MSTP功能配置示例
第三章VLAN高级技术
3.1 VLAN聚合
3.1.1 VLAN聚合原理
3.1.2 Sub-VLAN之间的三层通信原理
3.1.3 Sub-VLAN与其他设备的二层通信原理
3.1.4 Sub-VLAN与外部网络的三层通信原理
3.1.5 配置VLAN聚合
3.1.6 VLAN聚合配置示例
3.2 MUX VLAN
3.2.1 MUX VLAN概述
3.2.2 配置MUX VLAN
3.2.3 MUX VLAN配置示例
3.3 QinQ
3.3.1 QinQ概述
3.3.2 QinQ封装结构
3.3.3 QinQ的实现方式
3.3.4 配置QinQ
3.3.5 基本QinQ配置示例
3.3.6 基于VLAN ID的灵活QinQ配置示例
第四章以太网交换安全技术
4.1 端口隔离
4.1.1 端口隔离概述
4.1.2 配置端口隔离
4.1.3 端口隔离配置示例
4.2 MAC地址表安全
4.2.1 MAC地址表项类型
4.2.2 配置MAC地址表安全功能
4.2.3 MAC地址表安全功能配置示例
4.3 MAC地址漂移预防与检测
4.3.1 配置防MAC地址漂移功能
4.3.2 配置MAC地址漂移检测功能
4.3.3 MAC地址防漂移与检测配置示例
4.4 端口安全
4.4.1 端口安全概述
4.4.2配置端口安全功能
4.4.3 端口安全配置示例
4.5 介质访问控制安全简介
4.6 流量抑制及风暴控制
4.6.1 流量控制和风暴控制基本原理
4.6.2 配置流量意抑制和风暴控制
4.7 DHCP Snooping
4.7.1 DHCP Snooping概述
4.7.2 配置DHCP Snooping基本功能
4.7.3 DHCP Snooping基本功能配置示例
4.7.4 DHCP Snooping的防攻击功能
4.7.5 DHCP Snooping攻击防范配置示例
4.8 IPSG配置与管理
4.8.1 IPSG基本工作原理
4.8.2 配置基于静态绑定表的IPSG
4.8.3 静态绑定IPSG防止主机私自更改IP地址配置示例
第五章路由控制和流量控制
5.1 路由控制和流量控制概述
5.2 访问控制列表
5.2.1 ACL的组成
5.2.2 ACL的分类
5.2.3 ACL的匹配机制
5.2.4 ACL规则的匹配顺序
5.2.5 基本ACL的配置与管理
5.3 IP前缀列表
5.3.1 IP前缀列表的匹配机制
5.3.2 IP前缀列表与ACL的区别
5.3.3 创建IP前缀列表
5.3.4 IP前缀列表的应用情形
5.4 Filter-Policy
5.4.1 Filter-Policy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的应用
5.4.2 Filter-Policy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的应用
5.5 MQC
5.5.1 MQC简介
5.5.2 配置流分类
5.5.3 配置流策略
5.5.4 配置流分类
5.5.5 应用流策略
5.5.6 MQC在策略路由中的应用
5.6 路由策略
5.6.1 路由策略的组成及匹配规则
5.6.2 配置路由策略
5.6.1 路由策略的应用
5.6.2 路由策略应用配置示例
5.7 策略路由
5.7.1 策略路由概述
5.7.2 策略路由语法结构
5.7.3 本地策略路由
5.7.4 接口策略路由
5.7.5 配置本地策略路由
5.7.6 配置接口策略路由
第六章OSPF路由
6.1 OSPF基础
6.1.1基于链路状态运行
6.1.2 区域
6.1.3 度量
6.1.4 路由类型
6.1.5 OSPF特殊区域
6.2 OSPF报文
6.2.1 OSPF报头格式
6.2.2 Hello报文格式
6.2.3 DD报文格式
6.2.4 LSR报文格式
6.2.5 LSU报文格式
6.2.6 LSAck报文格式
6.3 OSPF LSA
6.3.1 LSA头部格式
6.3.2 Router-LSA
6.3.3 Network-LSA
6.3.4 Network-summary-LSA
6.3.5 ASBR-summary-LSA
6.3.6 AS-external-LSA
6.3.7 NSSA LSA
6.4 OSPF工作原理
6.4.1 OSPF的3张表
6.4.2 OSPF区域内路由计算原理
6.4.3 OSPF区域间路由计算原理
6.4.4区域间路由的防环机制
6.4.5 OSPF外部路由引入原理
6.5 配置OSPF特殊区域
6.5.1配置OSPF的Stub/Totally Stub区域
6.5.2 OSPF Stub和Totally Stub区域配置示例
6.5.3 配置OSPF的NSSA/Totally NSSA区域
6.5.4 配置OSPF的NSSA/Totally NSSA区域示例
6.6 OSPF基本特性及配置
6.6.1 配置OSPF在不同网络类型中的属性
6.6.2 配置OSPF虚连接
6.6.3 OSPF虚连接配置示例
6.6.4配置OSPF报文认证
6.6.5 OSPF报文认证配置示例
6.7 OSPF路由控制
6.7.1 配置OSPF接口开销
6.7.2 配置OSPF等价路由
6.7.3 配置Silent-Interface
6.7.4 OSPF接口开销调和等价路由配置示例
6.7.5 配置OSPF引入外部路由
6.7.6 配置OSPF路由汇总
6.7.7 OSPF路由引入和路由汇总配置示例
6.7.8配置OSPF路由过滤
6.7.9 OSPF路由过滤配置示例
6.7.10 配置对发送的OSPF LSA进行过滤
6.7.11 配置对Type-3 LSA进行过滤
6.7.12 OSPF转发地址
6.8 OSPF快速收敛特性及配置
6.8.1 PRC工作原理
6.8.2 配置智能定时器
6.8.3 配置OSPF IP FRR
第七章 IS-IS路由
7.1 IS-IS协议基础
7.1.1 OSI网络组成
7.1.2 IS-IS基本术语
7.1.3 IS-IS路由器类型
7.1.4 IS-IS路由类型
7.1.5 IS-IS与OSPF区域划分的区别
7.1.6 IS-IS的两种地址格式
7.2 IS-IS报文格式
7.2.1 IS-IS主要报文类型
7.2.2 IS-IS PDU报头格式
7.2.3 IIH PDU报文格式
7.2.4 LSP报文格式
7.2.5 SNP报文格式
7.2.6 IS-IS PDU可变长字段格式
7.3 IS-IS协议基本原理
7.3.1 IS-IS邻接关系建立原则
7.3.2 广播网络上邻接关系的建立流程
7.3.3 DIS选举
7.3.4 P2P网络邻接关系的建立
7.3.5 LSP交互过程
7.3.6 IS-IS路由计算原理
7.4 IS-IS的基本功能配置
7.4.1 配置IS-IS基本功能
7.4.2 IS-IS基本功能配置示例
7.5 IS-IS路由控制
7.5.1 调整IS-IS协议的优先级
7.5.2 调整IS-IS接口的开销
7.5.3 配置IS-IS等价路由
7.5.4 配置IS-IS路由渗透
7.5.5 IS-IS缺省路由控制
7.5.6 配置IS-IS引入外部路由
7.5.7 IS-IS引入外部路由配置示例
7.5.8 通过策略过滤IS-IS路由
7.5.9 配置IS-IS路由聚合
7.5.10 IS-IS路由聚合配置示例
7.5.11 配置IS-IS(IPv4)设备进入过载状态
7.6 IS-IS路由收敛
7.6.1 I-SPF
7.6.2 LSP快速扩散
7.6.3 IS-IS路由按优先级收敛
7.7 IS-IS安全性
7.7.1 IS-IS报文验证
7.7.2 配置IS-IS验证
7.7.3 IS-IS认证配置示例
第八章 BGP路由
8.1 BGP基础
8.1.1 AS
8.1.2 BGP概述
8.2 BGP报文及对等体关系建立
8.2.1 BGP报文格式
8.2.2 Open报文格式
8.2.3 Update报文格式
8.2.4 Notification报文格式
8.2.5 Keepalive报文格式
8.2.6 Route-refresh报文格式
8.2.7 BGP对等体关系建立
8.3 BGP状态机
8.4 BGP路由生成和通告原则
8.4.1 BGP路由的生成
8.4.2 BGP路由的4项通告原则
8.5 BGP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
8.6 BGP的主要路径属性
8.6.1 BGP路径属性分类
8.6.2 Origin属性
8.6.3 AS_Path属性
8.6.4 Next_Hop属性
8.6.5 Local_Pref属性
8.6.6 MED属性
8.6.7 Community属性
8.6.8 Atomic_Aggregate和Aggregator属性
8.6.9 PrefVal属性
8.7 BGP路由反射器
8.7.1 路由反射器角色
8.7.2 路由反射规则
8.7.3 RR的防环机制
8.7.4 BGP路由反射器配置及示例
8.8 BGP路由优选策略及规则刨析
8.8.1 BGP路由优选策略
8.8.2 BGP路由优选规则刨析示例基本配置
8.8.3丢弃下一跳不可达BGP路由的规则刨析
8.8.4 优选PrefVal值最大的路由的规则刨析
8.8.5 优选Local_Pref最大的路由的规则刨析
8.8.6 优选本地路由,手动聚合路由优于自动聚合路由的规则刨析
8.8.7优选AS_Path属性最短的路由的的规则刨析
8.8.8 优选Origin属性最优的路由的规则刨析
8.8.9优选MED属性值最小的路由的规则刨析
8.8.10 优选EBGP路由的规则刨析
8.8.11 优选到下一跳的IGP度量最小的路由的规则刨析
8.8.12 优选Cluster_List最短的路由的规则刨析
8.8.13 优选Router ID(Originator_ID)最小的设备发布的路由的规则刨析
8.8.14 优选具有最小IP地址的对等体通告的路由的规则刨析
8.9 BGP路由控制及高级特性
8.9.1 AS_Path Filter
8.9.2 AS_Path Filter应用配置示例
8.9.3 Community Filter
8.9.4 Community Filter应用配置示例
8.9.5 配置BGP ORF
8.9.6 配置BGP对等体组
8.9.7 配置BGP安全性
8.9.8 BGP GTSM应用配置示例
8.10 BGP EVPN基础
8.10.1 MP-BGP概述
8.10.2 EVPN概述
8.10.3 EVPN路由
第九章 DHCP、BFD和VRRP
9.1 DHCP基础和工作原理
9.1.1 DHCP报文
9.1.2 DHCP报文格式
9.1.3 DHCP报文Options字段
9.1.4 DHCP中继
9.1.5 DHCP客户端首次接入网络的IP地址分配原理
9.1.6 DHCP客户端IP地址续租原理
9.1.7 DHCP客户端重用曾经使用过的IP地址的工作原理
9.2 DHCP中继配置
9.2.1 配置设备作为DHCP中继
9.2.2 DHCP中继配置示例
9.3双向转发检测
9.3.1 BFD控制报文格式
9.3.2 BFD会话建立
9.3.3 BFD会话状态
9.3.4 BFD检测模式
9.3.5 BFD检测时间
9.3.6 BFD Echo功能
9.3.7 BFD主要应用
9.3.8 BFD基本配置
9.3.9 BFD联动配置
9.3.10 BFD单挑检测2层链路配置示例
9.3.11 BFD多跳检测配置示例
9.3.12 BFD与静态路由的联动配置
9.3.13 BFD与OSPF路由联动配置示例
9.4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9.4.1 VRRP基本概念
9.4.2 VRRP报文
9.4.3 VRRP Master(主用)选举和状态通告
9.4.4 VRRP基本工作原理
9.4.5 VRRP的两种主备模式
9.4.6 VRRP的典型应用
9.4.7 VRRP配置
9.4.8 VRRP主备备份配置示例
9.4.9 VRRP多网关负载分担配置示例
第十章 MPLS和MPLS LDP
10.1 MPLS基础
10.1.1 MPLS网络结构
10.1.2 MPLS标签
10.1.3 MPLS标签动作
10.2 MPLS标签转发原理
10.2.1 MPLS标签的分发
10.2.2 LSP的建立方式
10.2.3 MPLS体系架构
10.2.4 MPLS标签转发基本概念
10.2.5 MPLS标签转发基本流程
10.2.6 MPLS标签转发示例
10.3 静态LSP配置
10.3.1 配置静态LSP
10.3.2 静态LSP配置示例
10.4 LDP基础
10.4.1 LDP基本概念
10.4.2 LDP消息和两个阶段
10.4.3 LDP报文格式
10.5 LDP工作原理
10.5.1 LDP会话状态机
10.5.2 LDP会话的建立流程
10.5.3 LDP的标签发布和管理
10.5.4 LDP LSP的建立过程
10.6 LDP基础配置
10.6.1 配置LDP必选基本功能
10.6.2 配置标签发布和分配控制模式
10.6.3 配置LDP LSP建立的触发策略
10.6.4 配置LDP传输地址和PHP特性
10.6.5 MPLS LDP LSP配置示例
第十一章 MPLS VPN
11.1 MPLS VPN概述
11.2 MPLS VPN技术特性及应用
11.2.1 MP-BGP
11.2.2 VPN实例(虚拟路由转发)
11.2.3 RD和VPN-IPv4地址
11.2.4 VPN Target属性
11.2.5 MPLS VPN典型组网结构
11.3 MPLS VPN路由技术原理
11.3.1 私网MPLS标签的分配
11.3.2 私网VPN-IPv4路由加入对端VPN示例路由表
11.3.3 私网VPN-IPv4路由的发布
11.3.4 MPLS VPN的报文转发
11.4 配置基本MPLS VPN
11.4.1 MPLS VPN配置任务
11.4.2 配置PE之间的MP-IBGP对等体关系
11.4.3 在PE上创建、配置并绑定VPN实例
11.4.4 配置PE与CE之间路由
11.4.5 MPLS VPN配置示例
11.5 Hub and Spoke组网BGP/MPLS IP VPN配置
11.5.1 Hub and Spok组网MPLS VPN配置任务
11.5.2 配置5 Hub-PE与Hub-CE之间的路由交换
11.5.3 5 Hub and Spoke结构MPLS VPN配置示例
11.6 MCE配置与管理
11.6.1 MCE产生的背景
11.6.2 MCE主要配置任务
11.6.3 配置MCE与Site间的路由
11.6.4 配置MCE与PE之间的路由
11.6.5 MCE配置示例
11.7 MPLS VPN中的OSPF与BGP互操作
11.7.1 BGP新增的扩展团体属性
11.7.2 OSPF路由防环机制
11.8 跨域MPLS VPN简介
第十二章 IPv6、DHCPv6和OSPFv3
12.1 IPv6基础
12.1.1 IPv6的主要优势和过渡技术
12.1.2 IPv6报文格式
12.1.3 IPv6地址格式
12.1.4 IPv6单播地址
12.1.5 IPv6组播地址
12.1.6 IPv6任播地址
12.2 ICMPv6
12.2.1 ICMPv6报文格式
12.2.2 ICMPv6的PMTU发现机制
12.3 NDP
12.3.1 路由器发现
12.3.2 地址解析
12.3.3 邻居状态跟踪
12.3.4 重复地址检测
12.3.5 重定向
12.4 IPv6单播地址配置
12.4.1 RA报文
12.4.2 IPv6 SLAAC
12.4.3 IPv6单播地址配置
12.5 DHCPv6基础及地址自动配置
12.5.1 DHCPv6简介
12.5.2 DHCPv6报文
12.5.3 DHCPv6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原理
12.5.4 IPv6地址租约更新
12.5.5 DHC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原理
12.5.6 DHCPv6 PD自动配置原理
12.5.7 DHCPv6中继工作原理
12.5.8 DHCPv6地址确认、冲突检测和释放流程
12.5.9 DHCPv6服务器配置
12.5.10 DHCPv6服务器和用户端配置示例
12.6 OSPFv3基础及配置
12.6.1 OSPFv3与OSPFv2的基本区别
12.6.2 OSPFv3支持的网络类型
12.6.3 OSPFv3的LSA类型
12.6.4 OSPFv3基本功能配置
12.6.5 OSPFv3路由配置示例
第十三章 IP组播基础
13.1 IP组播基础
13.1.1 IPv4网络的3中数据传输方式
13.1.2 组播基本概念
13.1.3 组播服务模型
13.1.4 组播地址
13.1.5 IPv4组播协议
13.2 IGMP
13.2.1 IGMPv1
13.2.2 IGMPv2的改进
13.2.3 IGMPv3的改进
13.3 PIM基础及工作原理
13.3.1 PIM基本概念
13.3.2 PIM-DM基本工作原理
13.3.3 PIM-SM(ASM)工作原理
13.3.4 PIM-SM(SSM)工作原理
第十四章 大型WLAN组网
14.1 大型WLAN概述
14.2 VLAN Pool
14.3 DHCP技术
14.4 空口扫描
14.5 射频调优
14.6漫游技术
14.6.1 AC内漫游
14.6.2 AC之间漫游
14.6.3 二层/三层漫游
14.6.4 WLAN漫游配置
14.6.5 AC之间二层漫游配置示例
14.6.6 AC之间三层漫游配置示例
14.7 网络接入控制
14.8 VRRP双机热备份
14.8.1 HSB基础
14.8.2 VRRP热备份工作原理
14.8.3 VRRP热备份配置
14.8.4 VRRP热备份示例
14.9 双链路冷备份
14.9.1 基本工作原理
14.9.2 双链路冷备份配置
14.10 双链路热备份
14.10.1 基本工作原理
14.10.2 双链路热备份配置
14.10.3 备份方式的双链路热备份配置示例
14.11 “N+1”备份
14.11.1 基本工作原理
14.11.2 “N+1”备份配置
第十五章 网络管理、维护、故障排除与割接
15.1 网络管理
15.1.1 网络管理概述
15.1.2 网络管理的功能模型
15.2 网络管理协议简介
15.2.1 CLI方式的Telnet/SSH
15.2.2 SNMP
15.2.3 NETCONF
15.2.4 NetStream
15.2.5 采样流
15.2.6 Telemetry
15.2.7 链路层发现协议
15.2.8 端口镜像
15.3 网络维护
15.3.1 网络维护概述
15.3.2 信息中心
15.3.3 其他信息收集工具
15.4 网络故障排除
15.4.1 排除网络故障的基本流程
15.4.2 网络故障排除方法
15.5 网络割接
15.5.1网络割接的基本流程
15.5.2 前期准备阶段
15.5.3 割接实施阶段
15.5.4 割接收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