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钉钉上长出的AI组织:森马的路径与启示

发布于:2025-09-10 ⋅ 阅读:(22) ⋅ 点赞:(0)

今年以来,生成式AI在企业界掀起了第二波热潮。不同于单点的效率提升,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组织级的转型,把AI写入文化与机制,真正让“个体效率”沉淀为“组织资产”。

森马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从工具到组织:森马的AI路径

森马的AI实践始于2023年。早期,他们选择了小切口落地:订货物料、电商创新页等对精度要求较低的场景。随着模型和工具能力的提升,团队逐渐把AI嵌入设计、研发、供应链、终端导购等更关键的环节。

真正的拐点出现在2024年之后。管理层通过“董事长信+海报宣传”形成氛围,HR部门同步推出学习课程、激励机制和认证体系,让AI不再是少数人的工具,而是成为所有员工都必须参与的组织工程。

从“数智先锋”到“尖刀营”,再到跨部门的自发小组,森马逐步构建了一个 自下而上的AI组织生态


钉钉的角色:组织神经网络

森马把钉钉作为核心承载平台,这一点非常关键。

  • 学习专区:通识课与岗位课分级推送,员工碎片化学习。

  • 案例库:优秀实践沉淀并复用,形成组织记忆。

  • AI社区:从设计大赛到内部小论坛,员工分享心得与工具包。

  • AI表格工单:问题收集、分流、反馈与迭代都在同一套系统内完成。

这意味着,钉钉不仅是沟通协作工具,更是一个组织的“操作系统”。业务神经末梢与管理毛细血管被串联起来,AI从“点状提效”走向“流程重构”。


价值链重塑:从效率到业务

森马的探索并未停留在局部提效,而是走向价值链驱动。

例如“高通百万T”项目,通过AI辅助快速定款、柔性快反,供应链提效超过80%;“AI练货”则将AI融入导购培训,结合业务规则形成可复制的训练模板。

这些案例显示,森马的目标不是“AI炫技”,而是把AI深嵌到研发、供应链、销售的核心骨架中,推动价值链整体加速。


算力与生态:隐形支撑

不过,组织级AI实践并非只依赖平台,还需要底层的算力与AI基础设施支撑。

例如,如何管理不同的AI模型、如何保障多区域实时计算、如何兼顾数据安全,这些往往决定了AI能否在企业大规模落地。

一些服务商正在这个领域提供解决方案。比如 MateCloud,作为AI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就强调“根据客户业务需求,帮助选择合适的大模型,并构建符合自身业务生态的AI环境”。对于希望像森马一样,将AI从单点工具升级为组织能力的企业而言,这类基础设施与咨询式支持,往往是连接技术与业务的关键桥梁。


可复制的启示

森马的案例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展现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径:

  1. 文化先行:让全员认知到AI的重要性。

  2. 机制支撑:学习、激励、认证一体化。

  3. 平台承载:用钉钉串联业务与组织流程。

  4. 价值链驱动:从效率走向业务结构重塑。

  5. 基础设施保障:在背后依靠算力与模型管理平台提供长期支撑。

这说明,企业要真正成为“AI组织”,不能只靠一两个工具,而是要做系统性的工程:机制、平台与生态共同演化。


结语

AI组织不是一蹴而就的“工具替代”,而是持续的“生产关系重构”。森马的实践证明,当企业把学习、激励、流程与平台打通,AI便能从个人的火花,转化为组织的结构化能力。

而未来,如何结合算力、模型与数据基础设施,把这些火花更高效地沉淀下来,将是更多企业在AI时代的必答题。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