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定义与物理基础
光敏二极管(Photodiode,简称PD)是一种基于光电效应的半导体器件,其核心功能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其物理基础是PN结的光敏特性:当光子能量大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时,价带电子跃迁至导带,形成电子-空穴对(光生载流子)。这些载流子在PN结内建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产生光电流。
光敏二极管,又叫光电二极管(英语:photodiode )是一种能够将光根据使用方式,转换成电流或者电压信号的光探测器。管芯常使用一个具有光敏特征的PN结,对光的变化非常敏感,具有单向导电性,而且光强不同的时候会改变电学特性,因此,可以利用光照强弱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光敏二极管也叫光电二极管。光敏二极管与半导体二极管在结构上是类似的,其管芯是一个具有光敏特征的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因此工作时需加上反向电压。无光照时,有很小的饱和反向漏电流,即暗电流,此时光敏二极管截止。当受到光照时,饱和反向漏电流大大增加,形成光电流,它随入射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光线照射PN结时,可以使PN结中产生电子一空穴对,使少数载流子的密度增加。这些载流子在反向电压下漂移,使反向电流增加。因此可以利用光照强弱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常见的有2CU、2DU等系列。
二、管脚定义与极性识别
- 标准封装标识
- 色点/管键标记:靠近色点或管键的一脚为正极(阳极,Anode),另一脚为负极(阴极,Cathode)。
- 引脚长度:部分封装中,长引脚为正极,短引脚为负极。
- 万用表检测:
- 置于Rx1k档,遮挡受光窗口,测量两次反向电阻。
- 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红表笔接正极,黑表笔接负极。
- 特殊封装结构
- TO-46金属封装:阳极通过引脚A2引出,阴极直接连接管座(常见于激光头功率检测PD)。
- 侧面受光型:部分长方形管体通过标记角指示受光面方向,需结合器件手册确认极性。
三、核心接线方式与工作模式
光敏二极管的接线方式需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常见模式如下:
工作模式 | 接线方式 | 特点 |
---|---|---|
零偏压模式(光伏模式) | 阳极接地,阴极通过负载电阻连接至电源正极(或直接接至运放输入端)。 | 暗电流极低,噪声小,适用于微弱光信号检测;输出电压与光强线性相关。 |
反向偏压模式(光导模式) | 阴极接反向电压(如-5V),阳极接地或通过负载电阻连接至运放输入端。 | 响应速度快(纳秒级),适用于高速光通信;暗电流随反向电压增加而增大。 |
跨阻放大器(TIA)接线 | 阴极接运放反相输入端,阳极接地;运放输出端通过反馈电阻连接至反相输入端。 | 将微弱光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提高信噪比;反馈电阻与运放带宽决定响应速度。 |
激光功率自动控制(APC)电路 | PD阴极接至APC电路运放输入端,阳极接地;运放输出调节激光二极管(LD)驱动电流。 | 补偿温度漂移和光盘污染对光功率的影响;电位器可调整PD偏置电压,设置初始功率。 |
四、关键设计参数与选型依据
- 光谱响应范围
- 硅基PD:响应波长400-1100nm(峰值850-950nm),适用于可见光至近红外区。
- 锗基PD:响应波长800-1600nm,适用于红外通信但暗电流较大。
- InGaAs PD:响应波长900-1700nm,适用于长波长光通信。
- 响应度(S)
- 表示单位光功率产生的光电流(A/W),典型值0.4-0.9 A/W(硅基PD在可见光区)。
- 计算公式:S=PoptIPD,其中 IPD 为光电流,Popt 为入射光功率。
- 暗电流(I_D)
- 无光照时的反向电流,需低于光电流的1/10以避免干扰。
- 硅基PD暗电流通常小于1nA,锗基PD可达数百nA。
- 结电容(C_j)
- 影响高频响应,PIN-PD通过扩展耗尽层降低结电容,提高速度。
- 典型值:普通PN结PD结电容为几pF,PIN-PD可低至0.1pF。
- 抗反射涂层
- 减少光反射损失,提高量子效率(典型值>80%)。
- 涂层材料需与响应波长匹配(如SiO₂/TiO₂多层膜用于可见光区)。
五、典型应用场景
- 光通信接收端
- 使用PIN-PD或APD(雪崩光电二极管)接收高速光信号。
- 跨阻放大器将光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供后续电路处理。
- 激光功率监测
- PD检测LD输出光功率,通过APC电路稳定激光输出。
- 应用于光盘驱动器、光纤传感器等场景。
- 环境光检测
- 零偏压模式PD连接至微控制器ADC,测量环境光强度。
- 用于自动调光、光控开关等低速应用。
- 医疗与安防
- 血液透析器、临床血细胞计数器中实现光学信息转换。
- 红外探测器、烟雾报警器中检测光强变化。
六、设计注意事项
- 温度补偿
- 暗电流随温度升高而指数增长(暗电流是没有光照时候的电流),需采用温度补偿电路或选择低温系数PD。
- 电磁兼容(EMC)
- 在高速通信中,PD引脚需采用差分走线,减少串扰。
- 光路设计
- 确保光束聚焦于PD受光面,避免反射损失;可使用透镜或光纤耦合。
- 反向电压选择
- 反向偏压可提高响应速度,但需避免超过最大反向电压(V_R)导致击穿。
七、工作原理
光敏二极管是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分也是一个PN结,和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是,为了便于接受入射光照,PN结面积尽量做的大一些,电极面积尽量小些,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微米。
光敏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没有光照时(未导通),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于0.1微安),称为暗电流。当有光照时,携带能量的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称为光生载流子。利用的反向截止时。
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光敏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正向导通的功能与普通二极管无差异!!!!!
八、检测
检测光敏二极管,可用万用表Rx1k电阻档。
当没有光照射在光敏二极管时,它和普通的二极管一样,具有单向导电作用。正向电阻为8-9kΩ,反向电阻大于5MΩ。如果不知道光敏二极管的正负极,可用测量普通二极管正、负极的办法来确定,当测正向电阻时,黑表笔接的就是光敏二极管的正极。
当光敏二极管处在反向连接时,即万用表红表笔接光敏二极管正极,黑表笔接光敏二极管负极,此时电阻应接近无穷大(无光照射时),当用光照射到光敏二极管上时,万用表的表针应大幅度问右偏转,当光很强时,表针会打到0刻度右边。
当测量带环极的光敏二极管时,环极和后极(正极)也相当一个光敏二极管,其性能也具有单向导电作用和见光后反向电阻大大下降。
区分环极和前极的办法是,在反向连接情况下,让不太强的光照在光敏二极管上,阻值略小的是前极,阻值略大的是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