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与BERT BGE

发布于:2025-09-13 ⋅ 阅读:(17) ⋅ 点赞:(0)

GPT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是由OpenAI开发的一系列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它通过大规模无监督预训练学习语言统计规律,并能生成连贯、自然的文本,广泛应用于文本创作、对话系统、问答、翻译、摘要生成等多个领域。目前国内主流大模型(如 DeepSeek、通义千问、腾讯混元、文心一言、豆包 等)与 GPT 系列(如 GPT-4)相比,在技术、性能和应用场景上各有优劣。国产模型更侧重中文语境、行业数据(如金融、医疗)和本地化部署需求。GPT优势在于英语任务、多模态能力和全球通用性更强。

模型 开发公司 参数量/架构 训练数据特点 关键技术优势
DeepSeek 深度求索 MoE架构(3万亿参数,激活约400亿) 中英双语(7:3),强技术文档占比 长上下文(128K)、低延迟响应
通义千问 阿里巴巴 密集/MoE架构(最大2350亿参数) 多语言,中文优化,大量合成数据 QK归一化、Yarn扩展上下文
腾讯混元 腾讯 未完全公开(推测千亿级) 中文社交、内容创作数据 社交场景理解、内容生成
文心一言 百度 Transformer+知识增强 中文语料98%,行业数据丰富 中文优化、知识图谱融合
豆包 字节跳动 未完全公开(侧重轻量化) 多模态、社交媒体数据 移动端适配、实时交互
GPT-4 OpenAI 稠密Transformer(约1.8万亿参数) 多语言(英语主导),通用知识 多模态、强推理与创意生成

注:MoE(混合专家系统)架构是在经典 Transformer 基础上的重要演进,旨在保持强大能力的同时大幅提升计算效率。下面我会对比它们的核心区别,并介绍当前主流的大语言模型(LLM)架构。

BERT与BGE

BERT 和 BGE 都是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文本嵌入模型,它们能够将文本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值向量,但它们的侧重点和设计目标有所不同。

特性维度 BERT BGE (BAAI General Embedding)
全称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BAAI General Embedding
推出方 Google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BAAI)
核心架构 Transformer 编码器 基于 BERT 架构优化 (例如 BGE 使用了 RetroMAE 等预训练策略)
主要特点 双向上下文理解,通过 MLM 和 NSP 任务进行预训练 为检索任务专门优化,支持稠密、稀疏、多向量等多种检索模式
输出向量 上下文相关的词向量或句向量(通常取 [CLS] token 对应的输出) 高质量的句向量,针对语义相似度和检索任务进行了强化
训练策略 掩码语言模型 (MLM), 下一句预测 (NSP) 多阶段训练(预训练、通用微调、任务微调),常采用对比学习和难负例挖掘
代表性模型 bert-base-uncased, bert-large-cased 等 BGE-M3, BGE-large-zh, BGE-base-en-v1.5 等
主要应用场景 作为许多 NLP 任务的基础底座,用于微调完成文本分类、问答、命名实体识别等 语义检索向量相似度计算RAG(检索增强生成) 的召回阶段
关键优势 强大的语言表征能力,对词汇和句法有深刻理解 中文场景检索任务上表现尤为出色,榜单排名靠前

深入了解 BERT

BERT 在 2018 年由 Google 提出,是 NLP 领域的里程碑模型。它的核心突破在于采用了 双向 Transformer 编码器掩码语言模型 (MLM) 预训练任务。

  • 工作原理:BERT 在预训练时,会随机遮盖输入文本中的一些词元(Token),然后让模型根据上下文来预测这些被遮盖的词。这个过程迫使模型学习词汇深层的双向上下文表示,而不仅仅是单向的(像之前的 GPT)。此外,BERT 还通过下一句预测 (NSP) 任务来学习句子间的关系。

  • 如何使用:BERT 通常作为“预训练模型”,需要在特定下游任务(如情感分析、问答系统)的数据上进行微调(Fine-tuning),以充分发挥其能力。直接使用 BERT 生成句子向量(如对所有词向量取平均或使用 [CLS]标记的向量)进行相似度计算,效果可能并非最优。

深入了解 BGE

BGE 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BAAI)推出的一系列专为检索任务优化的文本嵌入模型。它在许多权威的嵌入模型评测榜单(如 MTEB)上,尤其是在中文任务中,表现非常出色。•

  • 设计目标:BGE 的核心目标是生成高质量的句子或段落级别的向量表示,使得语义相似的文本在向量空间中的距离更近,从而提升检索、聚类、语义相似度计算等任务的性能。

  • 关键技术:BGE(如 BGE-M3)采用了多阶段训练策略,包括预训练、通用微调和任务微调。它融合了对比学习、难负例挖掘等技术,并且创新地支持稠密向量稀疏向量多向量等多种表示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检索场景和需求。

  • 如何使用:BGE 通常不需要微调,可以直接开箱即用地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向量。对于 RAG 系统,BGE 是非常理想的检索器(Retriever),用于从知识库中快速找到与用户问题最相关的文档片段。

# 使用 FlagEmbedding 库调用 BGE 模型的示例代码
from FlagEmbedding import FlagModel

# 加载模型(以 BGE-large-zh 为例)
model = FlagModel('BAAI/bge-large-zh', query_instruction_for_retrieval="为这个句子生成表示以用于检索相关文章")

# 编码句子
sentences =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embeddings = model.encode(sentences)
print(embeddings.shape)  # 输出: (2, 1024) 两个句子,每个句子对应1024维的向量

# 计算余弦相似度
from sklearn.metrics.pairwise import cosine_similarity
similarity = cosine_similarity([embeddings[0]], [embeddings[1]])
print(f"相似度: {similarity[0][0]:.4f}")
如何选择?

选择 BERT 还是 BGE,取决于的具体任务:

  • 选择 BERT:当需要完成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问答等需要对语言结构有深刻理解的任务,并且愿意并有资源在特定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微调时。

  • 选择 BGE:当需要完成语义搜索、重复问题识别、检索增强生成(RAG) 等任务,需要快速获取高质量的句子或段落向量表示,并且希望开箱即用,无需或仅需少量微调时。特别是在处理中文文本的检索任务时,BGE 往往是首选

总而言之,BERT 是一个强大的通用基础模型,而 BGE 是在此基础上针对检索任务深度优化的专用嵌入模型


愿你我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成长,勇敢追求梦想,同时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