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l开发日志_9

发布于:2025-09-13 ⋅ 阅读:(17) ⋅ 点赞:(0)

2025年9月11日

从这篇日志开始,是用 Markdown 文件写在文件的 journey 文件夹中,每篇日志对应一个文件。写完之后再同步到 CSDN 。毕竟在国内访问 GitHub 和写地理选择题没有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之前的日志就不誊抄了。Rail参考文档和Rail语法参考会写进 journey 文件夹。目前的 Rail 的两篇参考文档写得很苟矢,嗯,以后有空再改吧。

原文没图。发在 CSDN 的版本有图,方便阅读。

现在是大一的开学第二天。室友写作业我写作业,室友打游戏我敲代码。

关于重构信息类(Reference)的决定

之前的四个基本类型是,信息(Reference),分布(Aggregate),细节(Rail),构成(Category)。还有个要素,也挺基本的,但不算基本类型,因为写网址目录的时候可能不知道链接是什么。

在用 Rust 实现这些类型的多态的时候,注意到一个很像量子力学的结构:

之后 实现为信息 实现为细节 实现为分布 实现为构成
来自信息 # ref name # ref - node # ref + cat # ref
来自细节 # ref = value name = value - node = value + cat = value
来自分布 X X X + cat - node
来自构成 X X X X

信息之前的作用是一个模板的用法,这也是我觉得 Rail 语言有用的一个理由。后来在做前端,感觉省几个字不仅用处不大,还增大记住模板的语境负担。所以就想着把从细节到信息的映射给删掉。

那就是标签。所以信息这个词的译名就从 Reference 改成了 Tag 。其实一开始改成了 Trait ,但是觉得撞了 Rust 的关键词可能会让代码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行为。。。。。。

基于某些连我自己都描述不好的心里动机,顺便强调了 Element 的存在。一番爆改之后是这样子:

之后 实现为要素 实现为信息 实现为细节 实现为分布 实现为构成
来自要素 O # tag name = value - node + cat
来自信息 X O name # tag - node # tag + cat # tag
来自细节 X X O - node = value + cat = value
来自分布 X X X O + cat - node
来自构成 X X X X O

嗯。就这样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代码是这么组织的。因为文件太多了,所以以后可能不会每次都把所有的代码都贴上来,除非这个版本很稳定。

显然,这个目录结构是用 Rail 语言写的。(Micro 成就感

line.rs
opera.rs

+ line
  + element
    mod.rs
    from_meta.rs
  + tag
    mod.rs
    from_meta.rs
  + rail
    mod.rs
    from_meta.rs
    from_tag.rs
  + aggregate
    mod.rs
    from_meta.rs
    from_rail.rs
    from_tag.rs
  + category
    mod.rs
    from_meta.rs
    from_tag.rs
    from_rail.rs
    from_aggregate.rs
  + omission
    mod.rs
    placeholder.rs
  + comment
    mod.rs
    from_meta.rs
  + import
    mod.rs
    from_meta.rs
  + nil
    mod.rs
    from_meta.rs

+ opera
  meta.rs
  tag.rs
  rail.rs
  aggregate.rs
  category.rs
  

之后的开发规划

在最开始的时候,Rail 的设计只是放置网盘提供的下载链接,而且是用 JS 写到 .html 文件的 <script> 标签里的。后来才觉得也很适合写小说,适合收录绘画教程,适合收录各学院,专业,班级的群,适合表达一般的文件结构,。。。

所以,目前的想法是,先用 Rust 做一个表示基本类型的 crate,然后再慢慢写实现。比如说最开始的用途的实现叫做 wsc, 是 Wed Sites Collection 的缩写。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