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根据需求去设计测试用例
验证需求的正确性。
分析需求,细化需求,从需求中提炼功能模块,划分子功能,根据子功能去写测试用例。
二、具体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1.等价类
把输入(特殊情况才考虑输出)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如果这个测试用例测试通过,那我们就说这个测试用例代表的等价类测试通过。
有效等价类:根据需求规格说明,有意义的输入的数据集合,成为有效等价类;
无效等价类:不符合需求的;
为了解决测试用例太多,输入没有办法穷举的情况。
2.边界值
针对输入输出的边界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3.因果图法
因果图是一种逻辑图(恒等、与、或、非),当输入有很多,不同输入的组合对应不同的输出,用因果图来分析不同输入组合和不同输出之间的关系。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①分析出所有的输入输出;
②找出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③根据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画因果图;
④根据因果图画判定表;
⑤根据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举例:
4.正交法
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实验(测试)方法,根据正交性,从输入组合当中选取最优的组合进行试验,分析结果,通过这些最优组合得出的试验结果来分析这个试验的结果。
因素:输入的变量;
水平:变量的取值;
正交表的构成:
①列:因素数(变量的个数)
②水平数:每个变量的最大值个数
③行:L=(水平数-1)*因素数+1
正交表的性质:
①每一列不同数据出现的次数一致
②任意俩列不同数据的组合出现的次数一样
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①确定所有的输入(变量);
②确定每一个变量的取值个数;
③确定因素数(正交表的列),水平数;
④根据正交表的性质,把变量的值映射到表中;
⑤写测试用例,正交表的每一行就是一个测试用例;
⑥补充正交表中没有的但是自己认为可能出现的测试用例。
例:
姓名、邮箱、密码、确认密码、验证码,只考虑填或不填。
①②③因素数=5;水平数=2;正交表的列=因素数=5;正交表的行=(水平数-1)*因素数+1=6
④正交表:
⑤根据每一行写测试用例
⑥补充:全填和全不填。
5.场景法
根据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把场景中的每一个功能点提出来,考虑功能点可能的不同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去设计测试用例。例如:ATM取款机。
6.错误猜测法
根据测试人员的知识,经验,直觉去判断哪一个模块会出现问题,专门针对这个模块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其作为一种补充的测试用例的方法。
三、如何评价测试用例的好坏
1.用例表达清楚,无二义性;
2.用例可操作性强;
3.用例的输入输出明确,一条用例只有一个预期结果;
4.用例的可维护性好;
5.用例对需求覆盖率高;
6.暴露程序BUG的能力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