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PA是什么?
JPA(Java Persistence API)和JDBC类似,也是官方定义的一组接口,但是它相比传统的JDBC,它是为了实现ORM而生的,即Object-Relationl Mapping,它的作用是在关系型数据库和对象之间形成一个映射,这样,我们在具体的操作数据库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去和复杂的SQL语句打交道,只要像平时操作对象一样操作它就可以了。 在之前,我们使用JDBC或是Mybatis来操作数据,通过直接编写对应的SQL语句来实现数据访问,但是我们发现实际上我们在Java中大部分操作数据库的情况都是读取数据并封装为一个实体类,因此,为什么不直接将实体类直接对应到一个数据库表呢?也就是说,一张表里面有什么属性,那么我们的对象就有什么属性,所有属性跟数据库里面的字段一一对应,而读取数据时,只需要读取一行的数据并封装为我们定义好的实体类既可以,而具体的SQL语句执行,完全可以交给框架根据我们定义的映射关系去生成,不再由我们去编写,因为这些SQL实际上都是千篇一律的。 而实现JPA规范的框架一般最常用的就是Hibernate,它是一个重量级框架,学习难度相比Mybatis也更高一些,而SpringDataJPA也是采用Hibernate框架作为底层实现,并对其加以封装。
二、使用步骤
1、配置数据源
这里用的yml方式,里面的jpa就是数据库的名称,大家也可以写其他的,前提是这个数据库存在,用户名和密码写自己的就好。
spring:
datasource:
driver-class-name: com.mysql.cj.jdbc.Driver
password: wc
url: jdbc:mysql://localhost:3306/jpa
username: root
2、导入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jpa</artifactId>
</dependency>
3、创建实体类并通过注解方式让数据库知道我们的表长什么样
这里就可以知道表的名称是users(当然你可以任意取名),表的创建一般都有主键和自增操作,这里全部通过注解来完成。这里第一次创建表的时候表名会爆红,我们需要给他手动指定数据库,也就是数据源配置时的数据库
@Data
@Entity //表示这个类是一个实体类
@Table(name = "users") //对应的数据库中表名称
public class Account {
@GeneratedValue(strategy = GenerationType.IDENTITY) //生成策略,这里配置为自增
@Column(name = "id") //对应表中id这一列
@Id //此属性为主键
int id;
@Column(name = "username") //对应表中username这一列
String username;
@Column(name = "password") //对应表中password这一列
String password;
}
这里我们还需要设置自动表定义ddl-auto
ddl-auto属性用于设置自动表定义,可以实现自动在数据库中为我们创建一个表,表的结构会根据我们定义的实体类决定,它有4种
create 启动时删数据库中的表,然后创建,退出时不删除数据表 create-drop 启动时删数据库中的表,然后创建,退出时删除数据表 如果表不存在报错 update 如果启动时表格式不一致则更新表,原有数据保留 validate 项目启动表结构进行校验 如果不一致则报错
4、启动测试类完成表创建
这时候可以看到控制台打印这两句话,就会发现表已经创建成功了(和我们自己去敲命令行十分类似,hibernate帮我们完成这些操作,是不是很方便) 删表是因为选择了create策略创建表,后面还会讲其他的策略。 Hibernate: drop table if exits account Hibernate: create table users (id integer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password varchar(255), username varchar(255), primary key (id)) engine=InnoDB
我们可以添加一条记录测试一下表
发现没有问题。
5.如何访问我们的表,也就是如何对表进行操作(这里用接口自带的方法,后面会讲自定义方法)
这里我们需要自定义借口继承接口JpaRepository
@Repository
public interface AccountRepository extends JpaRepository<Account, Integer> {
}
注意JpaRepository有两个泛型,前者是具体操作的对象实体,也就是对应的表,后者是ID的类型,接口中已经定义了比较常用的数据库操作。编写接口继承即可,我们可以直接注入此接口获得实现类: 这是查操作
@SpringBootTest
class JpaTestApplicationTests {
@Resource
AccountRepository repository;
@Test
void contextLoads() {
//直接根据ID查找
repository.findById(1).ifPresent(System.out::println);
}
}
@Test
void addAccount(){
Account account = new Account();
account.setUsername("Admin");
account.setPassword("123456");
account = repository.save(account); //返回的结果会包含自动生成的主键值
System.out.println("插入时,自动生成的主键ID为:"+account.getId());
}
这是删操作
@Test
void deleteAccount(){
repository.deleteById(2); //根据ID删除对应记录
}
这是分页操作 每页只显示一个数据 ,大家可以先多添加几条记录后再来测试
@Test
void pageAccount() {
repository.findAll(PageRequest.of(0, 1)).forEach(System.out::println); //直接分页
}
6、方法名称拼接自定义SQL语句(重点),写在接口中
6.1.模糊查询
@Repository
public interface AccountRepository extends JpaRepository<Account, Integer> {
//按照表中的规则进行名称拼接,不用刻意去记,IDEA会有提示
List<Account> findAllByUsernameLike(String str);
}
再去测试类里测试(这里就是查名字中带有T的记录)
@Test
void test() {
repository.findAllByUsernameLike("%T%").forEach(System.out::println);
}
6.2.同时根据用户名和ID一起查询:
optional封装就可以使用ifPresent(System.out::println),大家自由选择
@Repository
public interface AccountRepository extends JpaRepository<Account, Integer> {
Account findByIdAndUsername(int id, String username);
//可以使用Optional类进行包装,Optional<Account> findByIdAndUsername(int id, String username);
}
@Test
void test() {
System.out.println(repository.findByIdAndUsername(1, "Test"));
}
6.3. 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某个ID的用户:
这里只需要用返回布尔值就可以了
@Repository
public interface AccountRepository extends JpaRepository<Account, Integer> {
boolean existsAccountById(int id);
}
@Test
void test() {
System.out.println(repository.existsAccountByUsername("Test"));
}
7、不使用方法名拼接
这里用到的?可以起到防止SQL注入的问题
7.1.改操作
//自定义SQL语句必须在事务环境下运行 必须有DML支持(Modifying) ?2表示下面的形参的第二个位置 这里不对表进行操作 直接对实体类进行操作 然后实体类映射到表中
@Transactional//这个注解也可以加到测试类上面 但需要跟进一个@commit提交事务的注解 因为测试类会自动回滚事务
@Modifying
@Query("update Account set password=?2 where id=?1")
int updatePasswordById(int id,String newPassword);
repository.updatePasswordById(1,"123");
7.2.当然要是自定义sql语句看着不习惯,也可以使用原生sql语句,也就是对表进行操作
@Modifying
@Query(value = "update account set password=?2 where name=?1",nativeQuery = true)//开启原生SQL
@Transactional
int updatePasswordByUsername(String username,String password);
repository.updatePasswordByUsername("test","123456");
8、关联查询一对一
在实际开发中,比较常见的场景还有关联查询,也就是我们会在表中添加一个外键字段,而此外键字段又指向了另一个表中的数据,当我们查询数据时,可能会需要将关联数据也一并获取,比如我们想要查询某个用户的详细信息,一般用户简略信息会单独存放一个表,而用户详细信息会单独存放在另一个表中。当然,除了用户详细信息之外,可能在某些电商平台还会有用户的购买记录、用户的购物车,交流社区中的用户帖子、用户评论等,这些都是需要根据用户信息进行关联查询的内容。 这里我们在写一个账户详细信息表并启动测试类完成表创建
@Data
@Entity
@Table(name = "account_details")
public class AccountDetail {
@Column(name = "id")
@GeneratedValue(strategy = GenerationType.IDENTITY)//还是设置一个自增主键
@Id
int id;
@Column(name = "address")
String address;
@Column(name = "email")
String email;
@Column(name = "phone")
String phone;
@Column(name = "real_name")
String realName;
}
再去Account实体类中添加外键 这时候再启动测试类后就会发现account表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 对象数据类型也是为了更好的插入数据,设定数据时直接当做一个对象来插入
//一对一
@JoinColumn(name = "detail_id")
@OneToOne//声明为一对一关系
AccountDetail detail;//对象类型,也可以理解这里写哪个实体类,外键就指向哪个实体类的主键
这里从日志中可以看出hibernate帮我们完成外键的创建
Hibernate: alter table users add column detail_id integer
Hibernate: create table users_detail (id integer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address varchar(255), email varchar(255), phone varchar(255), real_name varchar(255), primary key (id)) engine=InnoDB
Hibernate: alter table users add constraint FK7gb021edkxf3mdv5bs75ni6jd foreign key (detail_id) references users_detail (id)
但这还不能完成同时对两张表进行操作 设置懒加载完成想查什么就查什么功能,设置关联级别完成同时操作两张表
@JoinColumn(name = "detail_id")
@OneToOne(fetch = FetchType.LAZY, cascade = CascadeType.ALL) //设置关联操作为ALL
AccountDetail detail;
这里的关联级别也是有多个,一般设置为all就行
- ALL:所有操作都进行关联操作
- PERSIST:插入操作时才进行关联操作
- REMOVE:删除操作时才进行关联操作
- MERGE:修改操作时才进行关联操作
@Transactional //懒加载属性需要在事务环境下获取,因为repository方法调用完后Session会立即关闭
@Test
void pageAccount() {
repository.findById(1).ifPresent(account -> {
System.out.println(account.getUsername()); //获取用户名
System.out.println(account.getDetail()); //获取详细信息(懒加载)
});
}
现在我们就可以同时添加数据和删除了
@Test//一次性添加数据到两张表中
void add(){
Account account = new Account();
account.setUsername("Nike");
account.setPassword("123456");
AccountDetail detail = new AccountDetail();
detail.setAddress("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
detail.setPhone("1234567890");
detail.setEmail("73281937@qq.com");
detail.setRealName("张三");
account.setDetail(detail);//这里就是传入一个对象
account = repository.save(account);
System.out.println("插入时,自动生成的主键ID为:"+account.getId()+",外键ID为:"+account.getDetail().getId());
}
@Test//同时删除(建立在cascade = CascadeType.ALL的基础上)
void delete(){
repository.deleteById(3);
}
9、关联查询一对多(一个学生对应多个成绩),这里可以结合一对一进行操作
先创建成绩表,成绩表里设置两个外键
@Data
@Entity
@Table(name = "account_score")
public class score {
@GeneratedValue(strategy = GenerationType.IDENTITY) //成绩表,注意只存成绩,不存学科信息,学科信息id做外键
@Column(name = "id")
@Id
int id;
@OneToOne //一对一对应到学科表Subject上
@JoinColumn(name = "cid")
Subject subject;
@Column(name = "score")
double score;
@Column(name = "uid")//哪个学生
int uid;
}
现在去表中插入数据
三、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本文仅仅简单介绍了jpa的常用方法,而jpa还提供了大量能使我们快速便捷地处理数据的方法,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官网:Spring Data JPA
JPA与Mybatis的区别
其实JPA和mybatis大体上没什么区别,架构上很相似,mybatis就是mapper层,JPA就是repository层,其他都一样的
理论分析:
Spring Data JPA与Mybatis的设计原理不一样,前置根据领域设计进行建模,提倡面向对象思想,但是为了提供兼容性,提供自定义查询方法,可接入其他ORM框架;后者根据数据设计进行建模,多数实现为贫血模型。 Spring Data JPA:先有对象关系,后有数据表关系; Mybatis:先有数据表关系,后有对象关系。 Spring Data JPA(面向对象设计):强调对象,以及对象的特性(如:封装),考虑的是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对象的创建、持久化、状态的变更和行为等),对象的持久化只是对象的一种状态,所有操作皆由对象来完成,是对象的行为引发状态的改变,从而引起持久化状态数据的变化。 Mybatis(面向关系设计):强调数据的高效存取,开放数据表的操作,并不受实体的限制,可以随意进行表的关联,持久化的数据类似于某个事物的快照,事物状态的变化后引发对于快照的修改,有点直接面向数据库开发的感觉。 Spring Data JPA:SQL为动态创建,创建后存在SQL缓存 Mybatis:SQL为静态文件。
JPA注解
@Entity
标注用于实体类声明语句之前,指出该Java 类为实体类,将映射到指定的数据库表
@Entity 是一个类注解,用来注解该类是一个实体类用来进行和数据库中的表 建立关联关系,首次启动项目的时候,默认会在数据中生成一个同实体类相同名 字的表(table),也可以通过注解中的 name 属性来修改表(table)名称, 如@Entity(name=“user”) , 这样数据库中表的名称则是 user 。 该注解十分重要,如果没有该注解首次启动项目的时候你会发现数据库没有生 成对应的表。
@Table
当实体类与其映射的数据库表名不同名时需要使用 @Table 标注说明,该标注与 @Entity 标注并列使用,置于实体类声明语句之前,可写于单独语句行,也可与声明语句同行;
@Table 注解也是一个类注解,该注解可以用来修改表的名字, 该注解完全可以忽略掉不用,@Entity 注解已具备该注解的功能。
@Table 标注的常用选项是 name,用于指明数据库的表名
@Table标注还有一个两个选项 catalog 和 schema 用于设置表所属的数据库目录或模式,通常为数据库名。uniqueConstraints 选项用于设置约束条件,通常不须设置
@Id
标注用于声明一个实体类的属性映射为数据库的主键列。该属性通常置于属性声明语句之前
@Id 类的属性注解,该注解表明该属性字段是一个主键,该属性必须具备,不可缺少。
@GeneratedValue
@GeneratedValue 该注解通常和 @Id 主键注解一起使用,用来定义主键的 呈现形式,该注解通常有多种使用策略,先总结如下: @GeneratedValue(strategy= GenerationType.IDENTITY) 该注解由数据库自动生成,主键自增型,在 mysql 数据库中使用最频繁,oracle 不支持。
@GeneratedValue(strategy= GenerationType.AUTO) 主键由程序控制,默认的主键生成策略,oracle 默认是序列化的方式,mysql 默认是主键自增的方式。 @GeneratedValue(strategy= GenerationType.SEQUENCE) 根据底层数据库的序列来生成主键,条件是数据库支持序列,Oracle支持,Mysql不支持。 @GeneratedValue(strategy= GenerationType.TABLE) 使用一个特定的数据库表格来保存主键,较少使用。
用于标注主键的生成策略,通过 strategy 属性指定。默认情况下,JPA 自动选择一个最适合底层数据库的主键生成策略
在 javax.persistence.GenerationType 中定义了以下几种可供选择的策略:
IDENTITY:采用数据库 ID自增长的方式来自增主键字段,Oracle 不支持这种方式
AUTO: JPA自动选择合适的策略,是默认选项
SEQUENCE:通过序列产生主键,通过 @SequenceGenerator 注解指定序列名,MySql 不支持这种方式
TABLE:通过表产生主键,框架借由表模拟序列产生主键,使用该策略可以使应用更易于数据库移植
@Column
当实体的属性与其映射的数据库表的列不同名时需要使用@Column 标注说明,该属性通常置于实体的属性声明语句之前,还可与 @Id 标注一起使用
常用属性是 name,用于设置映射数据库表的列名。此外,该标注还包含其它多个属性,如:unique 、nullable、length 等
@Column 是一个类的属性注解,该注解可以定义一个字段映射到数据库属性的具体特征,比如字段长度,映射到数据库时属性的具体名字等。
@Transient
表示该属性并非一个到数据库表的字段的映射,ORM框架将忽略该属性
如果一个属性并非数据库表的字段映射,就务必将其标示为@Transient,否则,ORM框架默认其注解为@Basic
@Temporal
在核心的 Java API 中并没有定义 Date 类型的精度(temporal precision). 而在数据库中,表示 Date 类型的数据有 DATE, TIME, 和 TIMESTAMP 三种精度(即单纯的日期,时间,或者两者 兼备). 在进行属性映射时可使用 @Temporal 注解来调整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