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目录
一、如何理解云计算?
文章目录
前言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甚至通信等技术密不可分。
专业定义: “云计算是通过 网络 按需 提供 可动态伸缩的廉价 计算服务”
~
云:把 计算机资源 和 应用程序 都集中起来形成的 资源池。
简而言之: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等个性化服务方式。处理计算的数据中心就是云(云端)。
一、云计算
1.1、云计算的核心
云计算的核心是资源池(云),通过专门的软件实现和管理。
这张图形象的表达了用户、互联网 和 云端的关系;用户使用互联网为媒介进入云端请求服务,而云端将服务 分布式 处理结束后,返回信息。
用户可以动态的申请资源以支持各种应用程序运转,无须为繁琐的细节所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 业务。
业务:各行业中需要处理的事务。
1.2、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即为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也称为云平台。
- 云计算平台处理方式划分为3类
- 以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储型云平台
- 以数据处理为主的计算型云平台
- 两者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平台
- 阿里云:
1.2.1、云计算部署方式
云计算最主要的就是资源池(云),那资源多了就存在一个问题,这些资源放在哪里,应该怎么放?
- 根据放的地方
- 公有云
- 私有云
- 混合云
- 社区云
1、公有云
- 由第三方大公司承建和运营,并以一种即付即用、弹性伸缩的方式为政府或公众用户提供服务,包括 硬件和软件资源。
2、私有云
- 顾名思义,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在自家的数据中心上部署的专有服务。
1、企业自己部署
2、交由外部私有云厂商部署
注:
私有云厂商: Vmware、深信服、华为云和青云等。
3、混合云
- 近年来云计算的主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其本质是在公有云中创建网络隔离的专有云。
划重点了啊!!!
通过VPN/专线连接到内部私有云,实现公有云与私有云的连接
4、社区云 *
- 是企业(行业)的一种过渡阶段发展的产物。
面向一个行业(行业云)或一个地理区域范围内(园区云)提供服务。
实现面向区域用户需求的云计算服务模式。
·
另外一点:价格要贵于公有云。
二.云计算的服务类型
- 通过以上的 部署模式 将资源整合起来放到“云”端,然后对外提供服务。
但是呢!!!
用户很多,相应的 需求 也就 各种各样,那么应该怎么样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呢?
这就涉及到服务类型,不同的用户需求 提供不同的服务。
云化部署就是采用云化的方案,也叫SaaS模式,使用厂商提供的云服务器。
- 根据提供服务类型的不同分成:
- 软件即服务(SaaS)
- 平台即服务(PaaS)
-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以上是这是最常见三种服务。
2.1 软件即服务(SaaS)
- 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软件功能服务。
用户:通过订阅的方式随时随地在云上使用这些现成软件;
服务商:只需要托管和维护单个应用程序,进而降低了成本。
SaaS服务类型的典型代表有:NetSuite、Google Apps,微软office365等。
- SaaS采用灵活租赁的收费方式,
一方面,企业可以按需增减使用账号;
另一方面,企业按实际使用账户和使用时间付费。由于降低了成本,SaaS的租
说人话就是:更便宜!!!
2.2 平台即服务(PaaS)
- 平台即服务(PaaS,plantform as a service)
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用于在集成环境中开发、部署、运行和维护应用程序,帮助用户快速实现更多应用功能。
也就是说PaaS是将 一层软件或开发环境封装 并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用户可以基于此服务进行更高级开发。
·
即软件开发者可以直接在PaaS上自由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部署在服务商的基础设施上。
不需要购买和部署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web中间件等即可运行客户自己的应用程序。
典型代表:Google App Engine、微软 Azure等都是PaaS服务类型的。
PaaS能将现有的各种业务能力进行整合。
- 具体可以归类为应用服务器、业务能力接入、业务引擎、业务开放平台等。并将资源通过API开放给SaaS用户。
2.3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把较底层的服务器、虚拟机、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web网页的方式注册账号,然后申请CPU、内存、磁盘、存储、路由器、防火墙、负载均衡和数据中心空间等基础资源。
典型应用:
商业软件:亚马逊 AWS和goole CloudEngine,
开源软件:OpenStack和CloudFoundry等都是IaaS服务类型的。
三、云计算的基本特点
云计算平台整合了软硬件资源,通过网络对客户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即不受地点和客户端的限制,又具有这些特点。
- 超大规模
- 虚拟化
- 按需分配服务
- 广泛网络访问
- 高可靠性
- 多租户资源池
- 服务可以度量
- 可动态伸缩
- 极低成本
3.1、 超大规模
- 谷歌云计算平台已拥有上百万台服务器,亚马逊、IBM、微软、华为、阿里、腾讯等云服务也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云计算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3.2、 虚拟化
云计算都会采用虚拟化技术,用户并不需要关注具体的硬件实体,登陆到 云服务商的云控制台,去购买和配置你需要的服务(比如 云服务器,云存储,CDN等等),之后进行高级个性化设置,就可发布。
且你可通过 PC或移动设备来控制你的资源,好似云服务商为每一个用户都提供了一个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Internet Data Center)一样。
3.3 按需分配服务
云计算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按需购买。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买服务,甚至可以 按使用量 来进行 精确计费。通过自助式web界面购买和配置CPU、内存、磁盘、带宽、防火墙等计算资源,无需与每个服务商进行人工交互。
3.4 广泛网络访问
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和使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有行的实体。
用户 无须了解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电脑、PAD或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云服务的超强计算能力服务。
3.5 高可靠性
- 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加可靠。因为云端使用数据多副本容错机制、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措施、镜像和灾备方案、分布式集群技术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灾难时的停机时间。
3.6 多租户资源池
- 在云计算服务商汇集计算资源形成资源池,通过多租户模式为多个消费者提供服务。根据消费者需求动态分配、重新分配、自动回收和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
3.7 服务可以度量
- 所有 云服务和资源 都可以被度量,云计算系统能够 自动的控制、监控、优化、报告和取消资源的使用,为服务商和消费者提供透明的使用情况统计和实时结算等服务。
3.8 可动态伸缩
- 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服务器虚拟成多台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用来对计算资源进行虚拟化和管理,可以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
3.9 极低成本
- 自动化管理使数据中心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公用性和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设施可以建在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从而大幅降低资源成本。
- 因此云计算的具有前所未有的性价比。
四、云计算的优劣处
4.1 云计算的优势
-
- 提高资源利用率
指提高对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虚拟技术来达到资源的尽可能的最大化的利用。
使用云技术服务的方式,我们只为需要的并且使用的资源付费。
- 提高资源利用率
-
- 提升效率
云计算能提升开发效率、运行效率、维护效率、测试效率。
- 提升效率
-
- 降低成本
云用户 不需要考虑 投入硬件及硬件维护成本、软件及软件维护成本和管理 成本 等,
- 降低成本
-
- 降低硬件及维护成本
降低硬件成本和运维成本。云计算技术优化IT基础设施,降低了IT的硬件成本和运维成本,不存在硬件或软件安装或维护。
- 降低硬件及维护成本
-
- 降低软件及软件维护成本
您可以使用大部分免费软件,而无需购买昂贵的软件应用程序。
- 降低软件及软件维护成本
5.2 云计算的劣势
-
- 严重依赖互联网
如果你没有互联网连接,你甚至不能访问任何东西,包括你自己的文件。死亡的互联网连接意味着没有工作,并且在互联网连接很少或本质上不可靠的领域,这可能是一个破坏交易的行为。
- 严重依赖互联网
低速互联网连接(例如拨号服务所发现的连接)使云计算充满痛苦,但在5G时代来临之际,这个问题将不存在。
-
- 功能可能有限
这种情况必然会发生变化,但如今许多基于Web的应用程序不像基于桌面的应用程序那样功能全面。例如,您可以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进行更多操作,而不是使用Google Presentation的基于Web的产品。
- 功能可能有限
-
- 速度可能很慢
从接口到当前文档的所有程序必须从计算机来回发送到云中的计算机。如果云服务器在那个时候备份,或者如果互联网的发展缓慢,将无法从桌面应用程序中获得 即时的访问权限。
- 速度可能很慢
-
- 系统兼容性差
每个云系统使用不同的协议,并且不同的API可能无法在基于云的系统之间运行应用程序。
亚马逊已经创建了自己的数据库系统和工作流系统,所以你的应用程序将不得运行在该平台。
- 系统兼容性差
总结
今天云计算的分享到此就划上了一个句号,本文仅是介绍了云计算,云计算不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而是一种 全新的网络应用概念,云计算的核心概念就是 以互联网为中心,在网站上提供快速且安全的云计算服务与数据存储,让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使用网络上的庞大计算资源与数据中心。
完工,又到了说再见的地方了。废话不多说,求赞、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