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中写道:《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现在首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论语整体语言比较直白,可以一读即明,偶有不通或不懂的,先熟读成诵,然后遍寻释义,学习理解。
学而第一
第一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有朋自远方来:杨伯峻解释为有弟子自远方来请教。
-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远方来请教。
这里,我取第二条。
第二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注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
第五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敬事即敬业的意思。
人
和民
就有意思了。
古代“人”字有广狭两义。广义指一切人群,狭义的只指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群。这里和“民”相对,使用狭义。
第七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贤贤易色的解释:
- 对妻子看重品德,不看重姿色
- 对贤人,态度要好。
杨伯峻取第一条,我这里取第二条。
第十一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xìng】;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此处注意读音。
第十五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谈《诗》也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我)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种修养)怎么样?
孔子说:(也算是)可以了。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呀。
子贡说:《诗经》上说:(君子提高自己的修养)应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赐呀,可以和你说说诗经了,(因为)你已经可以举一反三了。
【背会之后又读了好多遍释义,最后理解了,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本文含有隐藏内容,请 开通VIP 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