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自主驾驶(Self-driving car)作为未来社会必然趋势之一,吸引了众多青年人投身其中进行探索、开发、测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主驾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自主驾驶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它对人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将从自主驾驶的历史发展、技术概述、生态系统、应用场景等方面,阐述自主驾驶的知识背景、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及应用前景。
2.自主驾驶概述
2.1自主驾驶的历史演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198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刘慧卿教授和马克·帕特里克·沃尔夫教授一起提出了著名的“汽车自组织系统”理论,这是一个控制复杂动态系统的模型。该模型认为,汽车内部包含了一系列的控制单元,它们可以根据外部环境、自身状态、以及外部命令来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向甚至速度。通过自动调节控制单元的输出,汽车可以实现自组织的功能。同时,沃尔夫教授又提出,自组织控制在电子系统领域已经取得了成功,他预测到了在汽车行业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模式。
1997年马克·帕特里克·沃尔夫教授担任美国国家工程院自动化系博士后,研究了自动驾驶汽车的相关技术。此后,国际上相继出现了无人驾驶汽车、面向未来的商用汽车等多个新的产品和概念。
2001年,美国上海交通大学吴庆富教授领导的团队研制出了完全自主的自动驾驶汽车蓝盾牌,该汽车首次能够按照指定路线行驶。2006年,中国第一辆自主驾驶汽车——宁德时代的第一款车型——问界M650在上海正式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