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总结整理不易,希望大家点赞收藏。
给大家整理了一下计数据库系统概论中的重点概念,以供大家期末复习和考研复习的时候使用。
参考资料是王珊老师和萨师煊老师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的三个基本特点。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根据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管理,具有较小的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易扩展性,可大量共享。
数据库的三个基本特点: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
1.2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和操作系统一样是计算机的基础性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1)数据定义
(2)数据组织,存储,管理
(3)数据操纵
(4)数据库创建和维护
(5)事务的运行和管理
(6)其他功能{和其他软件通信,异构数据库访问,数据转换}
1.3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应用程序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维护数据的系统。
(可以理解为他是一个大范围。DBS=DB+DBMS+DBA+APP)
1.4 数据管理系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工管理。缺点:没有共享性,冗余度极大。需要人工操作,效率低。
第二阶段:文件管理。缺点:共享性小,冗余度大。独立性差
第三阶段:数据库系统管理。缺点:共享性大,冗余度小。较高独立性,效率高。
1.5 数据模型组成
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数据结构: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
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1.6 关系模型优点
(1) 基于严格的数学概念
(2) 数据结构清晰易懂
(3) 独立性高
1.7 模式
模式: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点的描述。
数据库的三级模型:模式,内模式,外模式
模式是全体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内模式是数据内部存储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外模式是用户视图。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从内到外的顺序是:内模式——模式——外模式(1:1:n)
1.8 数据库二级映像
数据库二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两个映像实现了模式之间的联系和转换。保证了数据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1.9 数据库的约束
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主属性(主键)不能取空值(不能不存在,无意义);
参照完整性:外键必须要么取空值,要么等于被参照表元组的主键。
用户定义完整性:根据具体语义要求进行的约束(比如,成绩要求0-1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