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所谓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个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 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和服务。将这样的 层次结构模型和通信协议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三要素分别是一-层次、协议、接口
层次:通常将系统中能提供某种或某类型服务功能的逻辑构造成为层,每一层都由一 些实体组成,能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的进程或程序都可成为一个逻辑实体,同一层中包含的 两个实体称为对等实体。
协议:是指两个对等实体间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接口:相邻层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界面,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通过接 口使用下层的服务。
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有IBM公司的SNA, DEC公司的DNA, HP公司的DSN, ISO公布的 OSI参考模型以及美国国防部开发的TCP/IP模型。这些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其分层的数量、各层的名称、内容以及提供的服务都有所不同。
<网络体系结构层次模型的优点>
从上节课我们讨论的2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例子,可以看出采用层次结构模型能 够带来很多好处:
第一,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知道该层通过层 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由于每一层只实现一种相对对立的功能,这样整个网络问题的复 杂程度就降低了很多。
第二,灵活性好。某层的改变(如由于技术的变化,原来用双绞线传输介质的现在采 用光纤传输),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不影响其上下层。
第三,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第四,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变得容易控制和处理。
第五,有利于促进标准化工作,因为每一层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务都有了精确的说明。
那么分层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各层的功能及技术实现要有明显的差别,交界面的相互作用要少,各层要 相互独立。
二,每一层应完成精确定义的功能
三,分层处应当选择接口的描述最少、层间交互最少的地方
四,层次数目要适当,应考虑数据传输过程的特点,在双方形成对等层关系
五,每一层功能的选择应利于标准化
<网络通信协议>
如果说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的骨架和神经,那么通信协议是网络的心脏和血液。
计算机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使得数据 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使网络中数据通信能正常进行而建立的规则、标 准和约定的集合称为“网络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有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
语法——是指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是语法的含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简单来说,假如将网络中通信双方比喻为2个人进行谈话,那么,语法相当于规定了双方的方式,语义则相当于规定了谈话的内容,同步则相当于规定 了双方按照什么顺序来进行谈话。
协议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文字描述。
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协议软件。
目前这些协议软件都被集成打包到相应的操作系统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