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年少日记》观后感

发布于:2024-04-29 ⋅ 阅读:(30) ⋅ 点赞:(0)

上周看完电影《年少日记》,整部电影是描写,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通过弟弟的回忆,来串出整个事情脉络,反应现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使用作为弟弟的主人公,完善自己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也就是这几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听三嫂和自己母亲聊天,说自己的邻居家,也就是大哥家孩子,上高三的时候,人抑郁了,现在休学在家修养,自己想起以往回家时,觉得他的母亲,对他管教挺严格的,在我家玩1个小时,就只是玩一个小时,基本都是卡着时间的,时间一到,不论玩什么,都能立刻放下,然后回家了,当时家里的亲戚,还夸赞说,这孩子自控力太好了,但自己觉得,自控力确实很强,但是不对东西痴迷,未来应该也很难对什么专心,当然自己可能想的也不对。
不过让自己在意的,不是他母亲的管教,而榜样这个东西,真是会影响他人的,他的母亲,多少没有文化,人就显现特别尖酸刻薄,三句话不离钱,有次自己说自己这身衣服是靠自己努力挣来的,虽然贵些,但也是自己的劳动所得,而他的母亲听说了这些话之后,一个劲说,真好啊,我什么时候也能挣这么多钱啊,我也想要。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非常势利眼,或者用东北的话讲,“掉钱眼里”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自己父母,孩子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是他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一言一行,就会塑造孩子性格,孩子非常讨厌她母亲,当真正爆发的时候,就无法控制了,后来孩子不行上学,她母亲软硬都用过,一提学习,孩子就吱哇乱叫,摔东西等等,一查是抑郁症,就不再敢硬逼他了。

(2)文明的体现
家里的亲戚,来自己家串门的时候,会时常了解他,说挺可惜的,学习那么好,现在只能在家里,什么也不做,她母亲原本对他期望极高,现在都是泡影了,而与二哥家的孩子形成鲜明对比,他家孩子从小就是学习不好,父母也没有什么过高期望,直接送到技术学习,掌握一门手艺,将来能养活自己就行,有时,反而觉得那个孩子活得挺轻松的。
而亲戚另一端话,说:咱们小时候,哪有听说谁谁抑郁的,现在也是,总是能听说谁家孩子抑郁了。这种情况转变,说明现代社会越来越关心,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了,这是文明的进化,至少自己小时候,没怎么听过谁家孩子抑郁的事,而现在我们知道,精神世界也需要宽慰,逼迫的紧了,也会形成精神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别人的孩子

看完这部电影后,多少感觉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说大多数中国家庭孩子都会有些感同身受,小时候,我们总是能听说“别人家的孩子”,电影中,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正好是他的弟弟。这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最是折磨人的,父母直接拿弟弟和哥哥比较,有不开心,就去训哥哥,而作为父亲,甚至家暴母亲,当代情况下,一般谁有这样的性格,我们都会指责他这个人,但也有一种说法,是这个人小时候经历不好,就是父亲他小时候也经历过家暴,所以才会这样。这弟弟长大后,对父亲也没什么好感,即使生病了,也只是很冷漠的看了一眼,原来老是家暴的父亲,可能也没想过会被这样对待。同时这也导致,弟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即使面对爱的人,也不敢组成家庭,即使他小时不是被家暴的那个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自己有时候也会想这样的问题,可能自己小时候被训习惯了,油盐不进,但是有时候自己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可能也是因为童年有些不好影响,或者说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受到过一些影响,它就像顽疾一样,存在我们精神中的某一处,被我们埋藏的很深,是我们无法磨灭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