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方针和测试策略的区别

发布于:2024-08-08 ⋅ 阅读:(172) ⋅ 点赞:(0)

测试方针可以指导团队进行测试,它是产品中的通用要求,原则或底线。

测试方针可以是公司层面指定的针对测试的统一要求,可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产品,并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适用的,可以理解为公司目前的测试真理,测试方针包含如下内容。

目标和范围
定义测试的主要目标。
明确哪些功能将被测试,哪些不会。
指定测试级别(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资源
描述用于测试的人力、工具和环境资源。
包括测试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方法论和策略
选择适合项目的测试方法(如敏捷、瀑布或迭代)。
决定何时以及如何进行自动化测试与手动测试。
描述缺陷管理流程。
计划和调度
制定测试活动的时间表。
规划测试周期和里程碑。
质量标准和验收准则
定义软件必须满足的质量标准。
设立通过测试的条件。
风险管理
识别可能影响测试的风险因素。
提出风险缓解策略。
沟通和报告
描述测试状态和结果的沟通方式。
设定定期报告的频率和格式。
测试环境
描述测试所需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环境。
说明如何设置和维护测试环境。
培训和支持
确保测试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提供持续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机会。
度量和评估
设定用于评估测试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性能指标(KPIs)。
计划对测试过程进行定期评审。

测试策略是针对当前项目来指定的,考虑的是组织,产品和研发模式的现状,会随着当前测试状况的变化而调整,测试策略包含如下内容。

测试范围
定义哪些功能、模块或组件将被测试,以及测试的程度。这包括确定哪些部分是测试的重点,哪些部分可以接受较少的测试。
测试目标
明确测试想要达到的结果,比如发现特定类型的缺陷、验证特定的功能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测试角色和责任
定义谁将参与测试活动,每个团队成员的职责是什么,以及他们之间的协作方式。
测试方法
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以及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的混合使用。
测试工具
确定将使用的测试管理、自动化、性能或安全测试工具。
测试层级
决定在哪个层级上进行测试,例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测试类型
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测试环境
描述测试将要进行的环境,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配置。
风险和处理方案
识别潜在的测试风险,如时间限制、资源不足或技术障碍,并制定相应的缓解措施。
测试指标
设定衡量测试成功与否的量化指标,如缺陷密度、测试覆盖率、测试效率等。
测试可交付成果
列出测试活动产生的文档、报告和其他输出物。
测试准入和准出标准
定义何时开始测试(准入标准),以及测试何时可以被认为已经完成(准出标准)。
测试策略的调整
说明在项目进展中如何根据反馈和变更请求调整测试策略。

测试策略的制定应考虑到项目的具体需求、时间框架、预算限制和质量目标,它是一个动态文档,可能需要随着项目的推进而更新和优化。测试策略应当在整个项目团队之间共享,以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对测试活动有清晰和一致的理解。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