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成像及参数原理入门

发布于:2025-02-10 ⋅ 阅读:(57) ⋅ 点赞:(0)

相机硬件组成部分参见
相机(Camera)硬件组成详解
图片参考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festival/jzj2023?bvid=BV19h4y1B71c

相机的本质是镜头+感光元件组成的
镜头决定视角
感光元件决定画质

焦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可以看出,焦距越小,视角越大,反之亦然。
一般情况下,相机镜头可以按视角分为

鱼眼镜头:焦距为16mm或更短,视角范围极广,接近180°
超广角镜头:24mm以下
广角镜头:24-35mm,视角范围广,景物个体小
标准镜头:35-85mm,视角接近于人类的视野
远摄镜头:85-300mm,视角范围窄,景物个体大
超远摄镜头:300mm以上

变焦24-70mm比较通用

画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画幅也叫底,底越大,可以容纳更多的像素,价格越贵越高端

光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数后边的F是指感光元件在单位面积上获得了多少光照,F=焦距/光圈直径
光圈越大,进光量也越大,背景虚化越明显

曝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快门决定什么时候让光进来,以及让多少光进来,光圈则是这个门框,开门时间的长短叫曝光时间

门越大,时间越长,进来的光线越多,越复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是长曝光)
反之门越小,时间越短,进来的光线越少,越精确,凝固瞬间的能力越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SO中文名是感光度,对应像素点对快门的敏感程度
提升ISO可以在光线不足时提升画面亮度,但同时也会增加画面噪点从而降低画质

信噪比:有用的光信号和无用的噪声信号之间的比值

镜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测光模式与曝光补偿

测光是摄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通过测量光线的强度来确定合适的曝光参数(如光圈、快门速度和ISO值)
例如Z5里有四种测光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左到右四个分别是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和亮部重点测光。
点测光,人像一个点,中央重点测光范围大一点,矩阵测光是全局平均值,比较保险,亮部重点测光是参考画面里最亮的那一部分(室外人像时候人物会欠曝)。

曝光补偿按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白加黑减,大面积白色的时候要加曝光补偿,黑色多的时候要降低曝光补偿。

四种模式
PASM模式是相机中常用的四种曝光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以下是PASM模式的区别及其适用场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模式(Program Mode,程序曝光模式)
特点:相机会自动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但用户可以手动调整ISO、曝光补偿等参数。
适用场景:适合新手或需要快速拍摄的场景,如日常抓拍、旅行等。

A模式(Aperture-Priority Mode,光圈优先模式)
特点:用户手动设置光圈大小,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
适用场景:适合需要控制景深的场景,如人像摄影(大光圈虚化背景)、风光摄影(小光圈确保前后景清晰)。

S模式(Shutter-Priority Mode,快门优先模式)
特点:用户手动设置快门速度,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光圈。
适用场景:适合需要控制动态效果的场景,如运动摄影(高速快门凝结动作)、流水摄影(慢速快门表现动感)。

M模式(Manual Mode,手动模式)
特点:用户需要手动设置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拥有完全的控制权。
适用场景:适合对摄影有深入理解和创意需求的场景,如星空摄影、棚拍等。

总结
P模式:适合新手或需要快速拍摄的场景。
A模式:适合需要控制景深的场景。
S模式:适合需要控制动态效果的场景。
M模式:适合对摄影有深入理解和创意需求的场景。
通过合理选择PASM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拍摄场景的需求,提升拍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