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和毛选—分享压箱底的成长经验

发布于:2025-02-13 ⋅ 阅读:(126) ⋅ 点赞:(0)

1. 先发电子书上架通知

我写的《云计算行业进阶指南》电子书,已经在京东读书APP里上线了。

我仍然推荐普通读者读纸质书;电子书主要服务于海外等物流不便的朋友,以及眼花需要放大字体的朋友。

只为这一个事儿发篇文章叨扰粉丝,有点不地道,所以我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2b1a453eb5ae0c9a181caf7bf0e0f49b.gif


2. 我为什么懂得多?

我就不客套不谦虚了,大家关注我的号,就是因为我的云计算观点有价值。我认识很多云计算高手,他们的文笔也不差,工作更努力热忱。但是,我就是能够更快速发现问题的本质,能够体系化组织描述这些信息。我几个月里对很多云产品和云岗位的认知,确实比大部分从业者做三五年的感悟更深刻。

到了日常工作中,我的工作路径也比同事们更清晰,我的执行手段也很硬。日常工作不方便公开详细介绍,大家就看我识别职场混子和行业喷子的速度,是不是比大家更快?我给出对付他们的建议,是不是都能打蛇到七寸?

  • 很多朋友认为我特别努力,或者我是个天才,不是的,“努力和天才”都会让事情走向不可复制。

  • 我在《云计算只有懒没有卷》第五节认真介绍,我能发现很多别人没发现的知识,并不是我聪明,更不是我努力,而是云行业现在的知识太浅薄了。

跟诸位工作努力、技能专业的云从业者相比,我最特殊的地方是:

 我10岁就看了毛选第一卷。

  • 我儿时求知欲旺盛,但农村里连电视都不能常看,我读遍了手头所有有文字的纸片儿。

  • 偶然间,我发现了一本“红宝书”。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运齿轮,开始转动。

小布尔乔亚们不用跑,本文谈的是云计算可以学习的思维方法论,云计算这种商业行为,并不涉及那些崇高理想和乐观精神。

我分享这段独特的成长经历,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低成本复制出逻辑思维方法论。

毛选原文网上就能查到,春节假期读几篇文章并不难,我写本文就是给大家的新春祝福。

64b483c3b329763b35e3fd44df79d6d0.gif


3. 毛选前十篇都是方法论

我推荐毛选的目的,是帮大家找到开展工作的思维方法。长征之前,教员做过很多一线具体工作;长征之后,他做的更多的是宏观设计。因此,本文只推荐大家阅读他在长征前,毛选第一卷的前10篇文稿。

我列这十篇文章的字数,就是让大家放心,字不多,不难读。

905c5b3053c70c1b17791fd5fd1ac863.png

毛选第一卷内还有《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非常非常厉害,但也更加难懂难学。大家以前上学时都学过,但估计学生都听不进去。如果大家读了上述10篇文章后,胸口堵着一股暖流,脑中思绪万千,那时再读一读这两篇文章,会有更深的收获。

毛选第一卷的其他文章,毛选其他卷,读不读都是你们的个人选择。我只擅长云计算,也不是政经号,不会直接给大家做相关推荐。

f08a750e6a8d51262a8e94cb2d6dd3df.gif


4. 四点相同方法论

我们读毛选时,很容易拜服于那些惊为天人的规划、贴合实际的判断、环环相扣的执行方案。但是,别走偏了,教员写毛选的目的不是要膜拜他,而是跟读者分享世界观和方法论。100年后的世界已经被改观了,但100年前的方法论,我亲身体验,在云计算行业依旧适用。

如果大家能够学会毛选中的那些方法论,你们会发现,教员书中那些惊为天人的规划、贴合实际的判断、环环相扣的执行方案,都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本节介绍我在毛选中学到的、我做云大量使用、并且建议诸位做云、做互联网、做IT、做其他人都应该学会的四点方法论。

4.1 明确工作目标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乃至整本毛选的第一句正文。

我们接到的工作目标,可能是“革命、救国、爱民”,也可能是“技术好、收入高、夸奖多”。但大家仔细想想,这不是明确的目标,而是主观努力的方向。真正的工作目标是“团结贫下中农”,或者“提高云平台资源利用率到N%”。

我的书稿第一章节,就是介绍“云计算既是产品又是资源还是服务”、“云产品会覆盖所有中后台IT组件”。很多读者反馈,这第一章感觉是深奥的废话。但是,后续大家看的很爽很硬核的产品和岗位分析,都是围绕着这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展开的;如果没有明确的核心目标,硬编几十万字,逻辑都很难自洽。

4.2 实事求是做调查

“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事情都不难。但是,落到云行业内,从高管到员工,大家从其他同事手里获取的数据,是完整和准确吗?如果不准,你们有尝试超过本岗工作定位,亲身去获取真实数据吗?

  • 我写过一篇《基础数据是错的》的文章。云厂商做出各种宏观规划时,看似精妙认真,但就是无法执行,原因就是原始数据或者直接就是错的、或者是只说一半儿的。

有些人会拿着自己的职级和岗位摆谱,懒得去做实事求是的调查。你们查查教员的履历,他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已经身居高位了,你们凭什么摆谱?我的亲身经历,很多跨岗位知识简单的就像戳窗纸,谁都能戳。

4.3 分类对比是最好的分析方法

毛选文章中,几乎每段文章都涉及到了分类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目的、不同角度、不同统计口径的样例。

如果能掌握分类对比的方法,我们会发现,分析一堆事物比分析一个事物更简单。分析单点事物很容易失去焦点,而分类对比一大堆事物时,我们更容易抓大放小,只关注事物的关键特性。

  • 比如,《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对红军来源做分类:军校优等生、革命工农、俘虏解放战士。聪明的读者很容易想到,这三类红军会有哪些差异。

在从事云计算工作时,我为《IaaS和PaaS云产品》做过分类分析,我为《云产品对公司的价值》做过分类分析,我为《云销售的真实人员构成》做过分类分析。我们只要稍作分类,很多复杂的表象都会变得很简单。

我们可以再做个思想实验:很多人都说“文科生难找工作”,那我们把“文科生”分成三类:“文科学霸+普通学生+为了轻松混文凭而选文科的学渣”。此时,问题是不是就瞬间变简单了?

4.4 多因多果复杂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我们从小就知道,做事要抓住主要矛盾,别被次要矛盾投入太多精力。但深思一步思考,大多数事情都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多个原因导致了多个结果”,这才让事物确实存在多种矛盾。因为存在多种矛盾,我们才必须识别出哪个是主要矛盾。

我们不能随手抓到一个矛盾,就认为这是主要矛盾甚至唯一矛盾。毛选中有一篇文章,有一整个章节都在批驳和铲除“极端XX化”。这说明,只抓只看“够不够XX”这一个矛盾,容易误入歧途。

很多人会把因为一堆矛盾同时产生的两个结果,当做了因果关系。大家都听过“给一堆小孩做今天少发糖明天多发糖的实验,其中那几个选择延迟满足的小孩,长大以后更容易成才”的故事吧。这个观测现象是真的,但真实的原因是“父母言而有信”、“家庭经济条件好”、“孩子很少被恶意欺骗”等等积极原因,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会同时导致“小孩相信延迟满足”和“小孩更容易成才”两个结果。

云计算行业里,大量存在多个岗位、多个流程都存在重大失误,导致很难抓住主要矛盾的情况,甚至同一个表象背后,各自有不同的主要矛盾,需要进行分类处理。我就举一个例子,大家看看这篇《遇到价格战怎么办》,有多少种抓矛盾的可能?

e1269af318cd1de8451cfc1196049ed8.gif


5. 我们能学会他,这些知识并不难

重复这一句话:如果大家能够学会毛选中的那些方法论,你们会发现,教员书中那些惊为天人的规划、贴合实际的判断、环环相扣的执行方案,都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在文章结尾,我还要说明一个关键点:这些方法论真的不难学,我们只要想学,就能学会他的方法论。

教员早期的生活经历,就是一个四处求学的普通青年,他成长过程中没有一步登天的际遇,也充满了迷茫。一定说他的典型特质,那就是“实事求是”+“认真想出路”,然后他就自然而然得摸索出这些方法论了。

教员写文章编毛选,就是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掌握同样的知识的。这些预设读者既包括文盲劳动者,也包括10岁时的我。你们都是30岁、40岁是知识分子了,想懂就一定能看懂的。

- 谈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还有一个不算证据的证据。有一种网络小说叫“援共文”,就是现代人穿越到民国,想着靠自己的能力救国图强。只要小说作者保持着严谨逻辑性去协作,他写上几十章以后,就会变成红宝书中分析的样子,只走教员发现的那一条路了。这就是“自然而然”和“水到渠成”,大家都一样的。

8aa2762d62ec52378ae5f27475d4623b.gif


0. 小彩蛋

我前文说过,教员不需要膜拜,他是在跟读者分享世界观和方法论。100年后的世界已经被改观了。

从彩蛋闲聊的角度看,世界改观了吗?教员真的不需要膜拜吗?

有一个伟大的偶然,有一份真挚的迷恋,马上就是“75年以后了”。

1955年,教员预测,我们超过美国大概需要75年时间。

彼时彼刻……此时此刻……带着热泪微笑吧:

bfc9005782d409669e6d3f6f2111e5a6.png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