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硬件篇---Uart和Zigbee

发布于:2025-04-13 ⋅ 阅读:(49) ⋅ 点赞:(0)


前言

本文简单介绍了Uart和Zigbee的区别以及各自适应的场合。


一、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

1. 基本概念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设备间的异步数据传输。它通过两根信号线(TX发送、RX接收)实现全双工通信,无需共享时钟信号,依赖双方预先约定的**波特率(Baud Rate)**进行同步。

2. 工作原理

帧结构

每帧数据包含以下部分:

起始位

起始位(1位,低电平

数据位

数据位(5-9位,通常8位)

校验位

校验位(可选,奇偶校验)

停止位

停止位(1-2位,高电平

异步通信

发送端和接收端独立计时,通过起始位和停止位界定数据边界,依赖波特率匹配来减少时钟偏差

波特率

常见值有9600、115200等,表示每秒传输的符号数。需确保收发双方波特率一致,误差通常需小于3%。

3. 特点

优点

  1. 简单易实现,成本低。
  2. 支持全双工通信。
  3. 无需时钟线,节省硬件资源。

缺点

  1. 传输距离短(通常<15米)。
  2. 速率较低(一般≤115.2 kbps)。
  3. 无纠错机制,依赖校验位检测错误。

4. 典型应用

  1. 微控制器与**传感器(如GPS、温湿度模块)**通信。
  2. 通过USB转UART桥接器实现PC与嵌入式设备调试
  3. 工业控制中的设备级数据传输

二、ZigBee

1. 基本概念

ZigBee是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专为物联网设计,支持自组网和多跳传输,适用于低数据速率场景(如传感器网络)。

2. 技术细节

工作频段

2.4GHz

2.4 GHz(全球通用,16通道,速率250 kbps)

868MHz

868 MHz(欧洲)、915 MHz(北美),速率更低但穿透性更强。

网络拓扑

星型网络

星型网络:由**协调器(Coordinator)**集中管理终端设备。

网状网络

网状网络(Mesh):节点可互相中继数据,提升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簇状网络

簇状网络:分层结构,适用于复杂场景。

协议栈

物理层

物理层(PHY) & 媒体访问控制层(MAC):由IEEE 802.15.4定义。

网络层

网络层(NWK):负责路由、组网和安全

应用层

应用层(APL):包含应用支持子层(APS)和用户自定义应用

低功耗设计

支持休眠模式

支持休眠模式(如终端设备可休眠数年)。

数据传输时间短

数据传输时间短(典型数据包仅几毫秒)。

安全性

使用AES-128加密,支持网络密钥和链路密钥分层加密。

3. 特点

优点

  1. 低功耗,适合电池供电设备。
  2. 自组网能力强,支持大规模节点(理论上可达65000个)。
  3. 高可靠性(Mesh网络多路径冗余)。

缺点

  1. 带宽较低(≤250 kbps)。
  2. 传输距离短(室内约10-100米,室外可达1公里,依赖环境)。
  3. 网络配置复杂度较高。

4. 典型应用

  1. 智能家居(如智能灯泡、门锁)。
  2. 工业传感器网络(温度、湿度监测)。
  3. 医疗监护设备。
  4. 农业自动化(土壤湿度监测)。

UART与ZigBee的对比与协同

1. 核心区别

特性 UART ZigBee
通信类型 有线串行通信 无线网络通信
距离 短距离(<15米) 短到中距离(10米-1公里)
功耗 (但需有线连接) 极低(支持电池供电)
复杂度 简单 复杂(需组网协议栈)
应用场景 设备间点对点通信 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

2. 协同应用示例

  1. 物联网系统中,UART常作为ZigBee模块与主控芯片的接口
  2. 例如:
    传感器通过UART将数据发送给微控制器(如STM32)。
    微控制器通过UART连接ZigBee模块(如CC2530)。
    ZigBee模块数据无线传输至网关最终上传至云端。

总结

  1. UART是简单、可靠的有线串行通信方案,适合短距离设备级交互
  2. ZigBee是低功耗无线网络协议,适用于需要自组网和大规模节点的物联网场景。
  3. 两者常结合使用:UART负责本地设备通信ZigBee实现远程无线数据传输。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