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学习笔记第1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灰灰题库)

发布于:2025-07-05 ⋅ 阅读:(12) ⋅ 点赞:(0)

1 单选题
在滑动窗口协议中,采用回退 n 自动重复请求,如果窗口大小为 63,帧序号的数字范围是______。
A. 0 到 63
B. 0 到 64
C. 1 到 63
D. 1 到 64

答案:A。

解析:在回退 N (Go - Back - N )自动重复请求的滑动窗口协议里,帧序号的范围是 0 到窗口大小的值。这里窗口大小为 63 ,所以帧序号数字范围是 0 到 63 ,主要依据该协议中帧序号与窗口大小的对应规则来确定,这样设置能利用序号区分不同帧,实现对发送、确认等过程的有效管理 。帧序号的数字范围是0到窗口大小。

2单选题
第三层交换技术中,基于核心模型解决方案的设计思想是____。
A. 路由一次,随后交换
B. 主要提高路由器的处理器速度
C. 主要提高关键节点处理速度
D. 主要提高计算机的速度考察对基于核心模型解决方案的设计思想的理解。
        在五层模型中,第三层是网络层,路由器位于网络的关键节点,通过优化关键节点的处理能力来优化整个网络。

在第三层交换技术中,基于核心模型解决方案的设计思想需要从其技术原理出发分析:

一、核心模型的设计目标

核心模型的核心思路是优化网络中关键节点(如核心路由器)的数据包处理效率,通过减少重复路由计算来提升整体性能。其与 “路由一次,随后交换”(流模型)的区别在于:

流模型(如传统三层交换):针对特定数据流,首次路由后通过硬件交换加速后续数据包转发。

核心模型:聚焦于网络中的核心节点,通过优化核心节点的处理能力(如硬件加速、算法优化),使关键路径上的数据包能快速转发,而非针对所有数据流。

二、选项分析

A. 路由一次,随后交换:这是流模型(如 Cisco 的 CEF 技术)的设计思想,而非核心模型。

B. 主要提高路由器的处理器速度:单纯提升处理器速度并非核心模型的核心思想,核心模型更强调架构层面的关键节点优化。

C. 主要提高关键节点处理速度:符合核心模型的设计目标,即通过优化核心节点(如核心路由器)的处理能力,加速关键路径上的数据包转发,减少网络瓶颈。

D. 主要提高计算机的速度:与三层交换技术的设计无关,属于无关选项。

三、答案

C. 主要提高关键节点处理速度

3单选题
网络传输中对比特流进行封装成帧并保证透明传输,在 OSI 体系中是由哪一层实现____。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 透明传输 差错检测,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后,就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当传送的帧是用文本文件组成的帧时(文本文件中的字都是从键盘上输入的),其数据部分显然不会出现像SOH或EOT这样的帧定界控制字符。可见不管从键盘上输入什么字符都可以放在这样的帧中传输过去,因此这样的传输就是透明传输。他们都是数据链路层要考虑的问题,请考生注意模型中记忆各层的功能。

这道题考查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各层在数据处理中的职责:

各层功能分析

物理层:主要负责处理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纤等)上的信号传输,包括电压、接口、传输速率等物理特性,不涉及 “封装成帧” 和 “透明传输” ,所以 A 选项错误 。

数据链路层:功能之一就是将物理层传来的比特流进行封装,形成数据帧,同时通过一系列机制(如字节填充、零比特填充等)实现透明传输,保证数据帧能在链路中正确传递,B 选项正确 。

网络层:重点是进行网络互联、路由选择、分组转发等,处理的是数据包(分组),而非 “封装成帧” 的操作,C 选项错误 。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实现可靠传输或不可靠传输,处理的是报文段等,不涉及 “封装成帧”,D 选项错误 。

4单选题
关于 ARPANET 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ARPANET 的成功运行证明了交换理论的正确性

B. ARPANET 是 Internet 的基础

C. Web 服务的出现促进了 ARPANET 的发展

D. ARPANET 采用的是 TCP/IP 标准

综上,答案选 B,是数据链路层实现对比特流封装成帧并保证透明传输。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UNIX(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软件组作的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互联网)。该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ARPANET出现时间比WEB服务早得多。

5单选题
在对 OSI 参考模型中第 n 层与 n + 1 层关系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____。

A. 第 n - 1 层为第 n 层提供服务

B. 第 n 层和 n + 1 层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C. 第 n 层利用 n + 1 层提供的服务为 n - 1 层提供服务

D. 第 n + 1 层为从 n 层接收的数据添加一个头部

        在OSI 参考模型中,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而网络通信则可以自上而下(在发送端)或者自下而上(在接收端)双向进行。

6 单选题
在 OSI 模型中,第 N 层和其上的第 N + 1 层的关系是____。
A. 第 N 层为第 N + 1 层服务
B. 第 N + 1 层将从第 N 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部
C. 第 N 层利用第 N + 1 层提供的服务
D. 第 N 层对第 N + 1 层没有任何作用

第 6 题

答案:A

解析:在 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中,层次结构遵循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的原则。第 N 层是第 N + 1 层的服务提供者,为第 N + 1 层提供特定功能的服务 ,方便第 N + 1 层实现自身功能。B 选项,是第 N 层为数据添加头部等(不同层有不同的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操作 ),不是第 N + 1 层对从 N 层接收的信息加头部;C 选项,逻辑颠倒,是下层为上层服务,并非上层为下层服务;D 选项,第 N 层对第 N + 1 层有服务支撑作用,并非无任何作用。

        本题考查OSI模型的层次关系。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层的协议对上层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也就是下一层要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为上一层数据进行封装,因此答案为A,这里选项B和C的说法正好相反,应该是第N层将从第N+1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第N+1层利用第N层提供的服务。

7 单选题
在 TCP/IP 协议通信过程中,数据从应用层到网络接口层经历的变化序列是____。
A. IP 数据报→报文流→传输协议分组→网络帧
B. 报文流→传输协议分组→IP 数据报→网络帧
C. 报文流→IP 数据报→传输协议分组→网络帧
D. IP 数据报→传输协议分组→报文流→网络帧

第 7 题

答案:B

解析:在 TCP/IP 协议栈中,数据从应用层开始:

应用层产生报文流(应用程序数据等 );

传输层(如 TCP、UDP )会对报文流进行分割、封装,形成传输协议分组(TCP 段或 UDP 数据报 );

网络层(IP 层 )将传输层传来的分组封装成 IP 数据报,添加 IP 地址等网络层头部信息;

数据链路层会把 IP 数据报封装成网络帧,添加 MAC 地址等数据链路层头部和尾部信息,所以变化序列是报文流→传输协议分组→IP 数据报→网络帧,选 B。

这道题主要考OSI和TCP/IP协议的层次的理解
对于OSI:
物理层——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帧
网络层——包
传输层——段/消息
表示层——字符或字
应用层——程序
而TCP/IP:
从上至下依次是报文字节流、分组、IP数据报、帧,本题问TCP/IP且是从上至下,故选B。

8 单选题
OSI 模型中的实体指的是____。
A. 实现各层功能的规则
B. 每一层中实现该层功能的软件或硬件
C. 上下层之间进行交互时所要的信息
D. 同一结点中,相邻两层相互作用的地方

第 8 题

答案:B

解析:OSI 模型中的 “实体”,指的是在每一层中,实际实现该层功能的软件(如协议软件、应用程序等 )或硬件(如网络接口卡等网络设备 )。A 选项,“实现各层功能的规则” 是协议,不是实体;C 选项,“上下层之间进行交互时所要的信息” 一般指服务数据单元等,并非实体;D 选项,“同一结点中,相邻两层相互作用的地方” 是服务访问点(SAP),不是实体。实体是每一层中实现该层功能的软件和硬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一层次中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协议包含了三个要素,分别是语法、语义和时序。基本概念题,请考生不要混淆。

9 单选题
高速以太网与传统以太网(10BASET)相同的是____。
A. 传输编码方法
B. 帧格式
C. 争用期时间
D. 帧间时间间隔

第 9 题

答案:B

解析:高速以太网(如 100BASE - T、1000BASE - T 等 )和传统以太网(10BASE - T )为了保证网络设备、协议等之间的兼容性,帧格式是相同的,这样不同速率以太网环境中,数据帧能正常识别、处理 。A 选项,传输编码方法有差异,比如 10BASE - T 和高速以太网的编码方式不同;C 选项,争用期时间与以太网的传输速率、网络最大距离等相关,高速以太网因速率提升等,争用期等参数有变化;D 选项,帧间时间间隔也会因网络特性不同有差异,高速以太网为适配高速传输,在这方面有调整。高速以太网和传统以太网只在物理层上的标准不同。

10 单选题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PDU 的长度越大越好
B. PDU 的长度越小越好
C. PDU 的长度不要太大,但也不能太小
D. PDU 的长度没有规定,可随便定

第 10 题

答案:C

解析:PDU(协议数据单元 )长度需要合理权衡。如果 PDU 长度太大,一方面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会增加,一旦出错重传的数据量也大,会增加传输时延、占用网络资源;另一方面可能超出网络链路的 MTU(最大传输单元 ),导致分片等额外操作,增加处理复杂度 。如果 PDU 长度太小,会使协议开销(如头部信息等占比 )增大,传输效率降低,所以 PDU 长度不要太大,但也不能太小,要在合理范围,C 正确。A、B 选项片面强调长度大或小的好处,不符合实际需求;D 选项,PDU 长度不是随意定的,要遵循协议规范和网络环境要求,所以错误。一般来说, 通信网络只能接收一定数量的数据块,例如,ATM 网限制为 53 个字节;以太网最多接收 1518 个字节。所以,选项 D 肯定是错误的。PDU 的长度太大,对接收方缓冲区的要求必然高,使延迟时间长,不利于通信设备的共享。PDU 的长度太小,有效数据所占的比例也相应减小,接收方产生的中断也就增多,使花在处理 PDU 上的时间过多,所以,PDU 长度的设定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故选项 C 正确。

11 单选题
在 C/S 模式的网络中,最恰当的是____。
A. 客户机提出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
B. 服务器有时可以同时为多个客户机服务
C. 客户机可以将服务器的资源备份在本地,以避免向服务器请求服务
D. 服务器永远是网络的瓶颈

第 11 题

答案:A

解析:C/S(客户机 / 服务器)模式核心就是客户机发起请求,服务器接收并处理请求,再把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B 选项,“有时可以同时为多个客户机服务” 表述不准确,服务器通常具备并发处理能力,可同时为多个客户机服务,不是 “有时”;C 选项,客户机备份服务器资源违背 C/S 模式逻辑,C/S 模式下客户机主要是请求服务,资源集中在服务器管理维护;D 选项,“永远” 太绝对,通过合理架构设计(如负载均衡、集群等 )可缓解服务器瓶颈问题,服务器不一定一直是瓶颈。根据 C/S 模式的定义,选项 A 描述了 C/S 模式的基本工作流程。服务器必须总能而不是有时可以同时为多个客户机服务,否则网络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由于服务器的资源太庞大,而且很多资源因为知识产权、保密、管理复杂等一系列的原因,使客户机不可能都把服务器的资源备份到本地。
从表面上看,服务器可能是网络的瓶颈,但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网络的主要瓶颈不在服务器,而在通信线路。

12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网络层的协议是网络层内部处理数据的规定
B. 接口实现的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
C. 在应用层与网络层之间的接口上交换的是包
D. 上一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就是下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

第 12 题

答案:D

解析:在 OSI 模型或 TCP/IP 体系中,上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传递到下层时,会被下层当作服务数据单元(SDU)进行封装等处理,即上一层的 PDU 就是下一层的 SDU,D 正确 。A 选项,网络层协议是控制网络层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不只是内部处理数据;B 选项,接口主要实现的是不同系统、层之间的交互,不只是人与计算机,比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也有接口;C 选项,应用层与传输层之间交互的是报文等,网络层处理的是分组(包 ),应用层和网络层不直接通过接口交换包。协议是不同系统的对应层的交往规则,涉及双方,只有一方时不成为协议。网络中的接口是指在一个系统内部相邻层之间的交往规则。网络中只对相邻层之间定义接口,不能跨层定义接口。
根据数据传送单位的变化规则,上一层交给下一层的数据,就是下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加上协议控制信息后变成协议数据单元交给下一层,又变成下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

13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在较小范围内同内布置的一定是局域网,而在较大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广域网
B. 城域网是连接广域网而覆盖园区的网络
C. 城域网是为淘汰局域网和广域网而提出的一种网络技术
D. 局域网是基于广播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广域网是基于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

第 13 题

答案:D

解析:局域网常基于广播技术(如以太网用 CSMA/CD ,属于广播式信道访问 ),通过广播方式实现数据传输等;广域网多基于交换技术,借助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进行数据转发交换 。A 选项,网络类型不是仅由范围决定,比如一些大范围的专用网络,虽覆盖广但不是广域网;B 选项,城域网是覆盖城市范围的网络,不是连接广域网覆盖园区;C 选项,城域网不是为淘汰局域网和广域网,是针对城市区域网络需求的一种网络类型,与局域网、广域网互补共存。通常而言,局域网的覆盖范围较小,而广域网的覆盖范围较大,但这并不绝对。有时候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采用广域网,这取决于应用的需要和是否采用单一网络等多种因素。特别是局域网技术的进步,使得其覆盖范围越来越大,达到几十千米的范围。
城域网是利用广域网技术、满足一-定区域需求的一种网络,事实上,城域网的范围弹性非常大。
最初的局城网采用广播技术,这种技术-直被沿用,而广域网最初使用的是交换技术,也一直被沿用。

14 单选题
所谓 “三网合一” 是指____的融合。
A. 局域网、企业内部网、互联网
B. 电信网、局域网、有线电视网
C. 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
D. 电信网、无线网、有线电视网

第 14 题

答案:C

解析:“三网合一” 指电信网(提供语音、数据通信等 )、互联网(提供各类网络应用服务 )、有线电视网(提供视频等内容服务 )在技术、业务、网络等层面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业务互通 。A 选项,局域网、企业内部网、互联网不是 “三网合一” 所指;B 选项,局域网不是 “三网” 之一;D 选项,无线网不是传统 “三网合一” 中的 “三网” 范畴,传统是电信、互联、有线电视网。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

15 单选题
所有互联网标准都以____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发表。
A. MD5
B. DES
C. RFC
D. Diffie - Hellman

第 15 题

答案:C

解析:互联网标准通常以 RFC(Request For Comments,请求评论 )的形式发布,RFC 文档详细规定了互联网的各种协议、技术规范等内容,供全球网络技术人员参考、讨论和遵循 。A 选项,MD5 是哈希算法,用于数据完整性校验等;B 选项,DES 是对称加密算法;D 选项,Diffie - Hellman 是密钥交换算法,它们都不是互联网标准的发布形式。

        Request For Comments(RFC),是一系列以编号排定的文件。文件收集了有关互联网相关信息,以及UNIX和互联网社区的软件文件。基本的互联网通信协议都有在RFC文件内详细说明。RFC文件还额外加入许多的论题在标准内,例如对于互联网新开发的协议及发展中所有的记录。因此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标准都有收录在RFC文件之中。

16 单选题
可以为用户动态分配 IP 地址的服务是____。
A. POP
B. SMTP
C. SNMP
D. DHCP

第 16 题

答案:D

解析:

选项 A:POP(Post Office Protocol ,邮局协议 ),主要用于接收电子邮件,和 IP 地址动态分配无关。

选项 B: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用于发送电子邮件,不涉及 IP 地址分配 。

选项 C: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用于网络设备的管理、监控等,比如获取设备状态、配置参数等,不能分配 IP 地址 。

选项 D: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其核心功能就是为网络中的主机动态分配 IP 地址,还能分配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网络参数,所以选 D 。

        动态分配IP地址即DHCP服务。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通常被应用在大型的局域网络环境中,主要作用是集中的管理、分配IP地址,使网络环境中的主机动态的获得IP地址、Gateway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并能够提升地址的使用率。

17 单选题
The standard protocol for the Internet is____。
A. TCP/IP
B. OSI
C. DSL
D. RS-232C

第 17 题

答案:A

解析:

选项 A: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 网际协议 )是互联网实际运行的一套协议体系,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标准,让不同设备能在网络中互联互通,所以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是 TCP/IP 。

选项 B: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连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是一种理论框架,并非实际互联网运行的标准协议 。

选项 C: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户线路 ),是一种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的宽带接入技术,不是互联网标准协议 。

选项 D:RS - 232C 是一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常用于设备之间的短距离串行通信,和互联网标准协议无关,所以选 A 。

        因特网采用的标准协议(TCP/IP )这个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的。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比如计算机)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TCP/IP是一个四层的分层体系结构。高层为传输控制协议,它负责聚集信息或把文件拆分成更小的包。低层是网际协议,它处理每个包的地址部分,使这些包正确的到达目的地。

18 单选题
TCP/IP 协议有多少层____。
A. 3
B. 4
C. 5
D. 6

第 18 题

答案:B

解析:TCP/IP 协议体系从下到上分为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处理与物理网络的连接和数据帧的收发;网络层主要处理 IP 数据报的路由、转发等,核心协议是 IP;传输层包含 TCP、UDP 等协议,负责端到端的通信;应用层有 HTTP、FTP、SMTP 等各种应用协议 。所以 TCP/IP 协议有 4 层,选 B 。

1、应用层:应用层是TCP/IP协议的第一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
2、运输层:作为TCP/IP协议的第二层,运输层在整个TCP/IP协议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且在运输层中,TCP和UDP也同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网络层:网络层在TCP/IP协议中的位于第三层。在TCP/IP协议中网络层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终止以及IP地址的寻找等功能。 
4、网络接口层:在TCP/IP协议中,网络接口层位于第四层。由于网络接口层兼并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网络接口层既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也可以为网络层提供一条准确无误的线路。

19 单选题
Internet 最早起源于____。
A. ARPAnet
B. MILnet
C. NSFnet
D. ANSnet

第 19 题

答案:A

解析:

选项 A:ARPAnet(阿帕网)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发的网络,它是 Internet 的前身,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 Internet 最早起源于 ARPAnet 。

选项 B:MILnet 是美国国防部建立的军事网络,它是在 ARPAnet 基础上分离出来的,不是 Internet 的起源 。

选项 C:NSFnet(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在推动互联网向全社会普及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是起源,是在 ARPAnet 之后发展起来的 。

选项 D:ANSnet(先进网络和服务网络),是为了支持高性能计算等应用的网络,也不是 Internet 的起源,所以选 A 。

        因特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首先用于军事连接,后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20 单选题
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而且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的系统属于____。
A. 计算机网络
B. 终端分时系统
C.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D. 多机系统

第 20 题

答案:A

解析:

选项 A: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包括软件、硬件、数据等 ),与题目描述完全契合,所以选 A 。

选项 B:终端分时系统主要是让多个终端共享计算机的资源,终端本身没有独立的计算功能,和题目中 “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具备独立功能 )不符 。

选项 C: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强调的是整个系统像一个统一的计算机一样协同工作,各计算机之间的耦合度高,更注重任务的分布式处理,和题目中强调的 “连接在一起、通信和共享资源” 的基础网络概念有区别 。

选项 D:多机系统通常指在一个物理位置上的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系统,一般没有 “地理上分散” 的特点,不符合题目描述,所以选 A 。

        计算机网络: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而且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的系统。

21 单选题
目前人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是根据______的观点来定义的。
A. 资源共享
B. 狭义
C. 用户透明性
D. 广义

第 21 题

答案:A

解析: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强调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共享 ),通过网络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是依据资源共享观点定义,A 正确;狭义观点等不符合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流定义内涵,B、C、D 错误。

        目前人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是根据资源共享的观点来定义的。

22 单选题
与总线型网络相比,星型网络的最大优点是______。
A. 易于管理
B. 可靠性高
C. 信道利用率高
D. 总体传输性能高

第 22 题

答案:B

解析:星型网络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各节点与中央节点相连,一个节点故障(非中央节点)一般不影响其他节点,可靠性高;总线型网络某一段总线故障可能致整个网络通信受影响。易于管理不是星型相对总线型最突出优点,总线型信道利用率在一定场景有优势,总体传输性能也不是星型最大优势,所以选 B 。因为总线型网络中,总线单点故障会造成这个网络不通,故星型网络的可靠性更高,选B。

23 单选题
OSI 参考模型的第 5 层(自下而上)完成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A. 差错控制
B. 路由选择
C. 会话管理
D. 数据表示转换

第 23 题

答案:C

解析:OSI 参考模型自下而上共 7 层,第 5 层是会话层,主要功能是会话管理,包括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等,C 正确;差错控制常是数据链路层等功能,A 错误;路由选择是网络层功能,B 错误;数据表示转换是表示层(第 6 层 )功能,D 错误。

        OSI参考模型自下而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第5层为会话层,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这也是会话层得名的原因。

24 单选题
网络中如下资源属于通信子网______。
A. 集线器
B. 网桥
C. 网络协议变换器
D. 以上都是

第 24 题

答案:D

解析:通信子网负责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任务,集线器用于集中连接设备、网桥用于连接不同局域网网段、网络协议变换器用于协议转换适配,它们都属于通信子网范畴,所以以上都是,选 D 。

        通信子网:是指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通信子网主要包括: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网络协议变换器等设备。

25 单选题
假设 OSI 参考模型的应用层欲发送 400B 的数据(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之外,其他各层在封装 PDU 时均引入 20B 的额外开销,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______。
A. 80%
B. 83%
C. 87%
D. 91%

第 25 题

答案:A

解析:OSI 参考模型共 7 层,除物理层和应用层,还有 5 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 ),每层引入 20B 开销,总开销为 5×20=100B 。应用层数据 400B,总传输数据量(数据 + 开销 )是 400+100=500B 。传输效率 = 应用层数据量 ÷ 总传输数据量 ×100% ,即 400÷500×100%=80% ,选 A 。

        OSI参考模型共7层,除去物理层和应用层,剩五层。它们会向 PDU 引入 20Bx5=100B 的额外开销。应用层是顶层,所以它的数据传输效率为400B/500B = 80%,答案选A。

26 单选题
在 OSI 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______。
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传输层
D. 网络层

第 26 题

答案:C

解析:OSI 参考模型共 7 层,层间服务是 “自下而上” 提供,会话层(第 5 层 )的直接下层是传输层(第 4 层 ),传输层为会话层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等,所以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传输层,选 C ;应用层在会话层之上(第 7 层 ),A 错误;表示层(第 6 层 )在会话层之上,B 错误;网络层(第 3 层 )在传输层之下,不直接为会话层服务,D 错误。

        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即会话层的下一层,是传输层,选C。

27 单选题
下列不是链路层主要目的的是______。
A. 为 IP 模块发送和接收 IP 数据报
B. 为 ARP 模块发送 ARP 请求和接收 ARP 应答
C. 为 RARP 模块发送 RARP 请求和接收 RARP 应答
D. 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例如分组的选路

第 27 题

答案:D

解析:链路层(数据链路层 )主要功能有链路连接的建立、维护与拆除,帧的封装、传输、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也为 IP、ARP、RARP 等模块提供数据收发服务(如为 IP 模块转发 IP 数据报),A、B、C 属于链路层目的;处理分组选路是网络层功能,不是链路层主要目的,选 D 。

在TCP/IP协议族中,链路层主要有三个目的:
1.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2.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
3.为RARP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28 单选题
在 OSI 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______。
A. 对话管理
B. 数据格式转换
C. 路由选择
D. 可靠数据传输

第 28 题

答案:B

解析:OSI 参考模型中应用层(第 7 层 )的相邻层是表示层(第 6 层 ),表示层主要功能包含数据表示转换(如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不同编码格式转换等 ),B 正确;对话管理是会话层(第 5 层 )功能,A 错误;路由选择是网络层(第 3 层 )功能,C 错误;可靠数据传输常由传输层(第 4 层 )等保障,D 错误。

        OSI 参考模型中,应用层的相邻层是表示层。表示层是 OSI 七层协议的第六层。表示层的目的是表示出用户看得懂的数据格式,实现与数据表示有关的功能。主要完成数据字符集的转换、数据格式化和文本压缩、数据加密、解密等工作。因此答案选 B。

29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______。
A. 网络的层次
B. 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 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 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第 29 题

答案:C

解析:网络体系结构描述网络的层次结构、各层功能、层间接口及每层使用的协议等,是 “功能与协议的集合”,不涉及协议内部具体实现细节(属于协议实现范畴,不是体系结构描述内容 ),选 C ;A、B、D 均是网络体系结构描述内容,不符合题意。

考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体系结构。因此 A、B、D 正确,而体系结构是抽象的, 它不包括各层协议及功能的具体实现细节。

30 单选题
现在最流行的局域网的网络拓扑是______。
A. 总线拓扑
B. 环形拓扑
C. 星形和扩展星形拓扑
D. 层状拓扑

第 30 题

答案:C

解析:当前局域网中,星形拓扑及扩展星形拓扑(通过集线器、交换机等设备扩展 )因布线简单、易于管理维护、故障排查方便、可靠性相对较高等优势,成为最流行的拓扑结构;总线拓扑存在单点故障影响全网等问题,环形拓扑也有类似故障传播等弊端,层状拓扑不是局域网主流,所以选 C 。

        星型拓扑结构中,网络中的各节点通过点到点的方式连接到一个中央节点(又称中央转接站,一般是集线器或交换机)上,由该中央节点向目的节点传送信息。由于中央节点要与多机连接,线路较多,为便于集中连线,采用一种成为集线器(HUB)或交换设备的硬件作为中央节点。一般网络环境都被设计成星型拓扑结构。星型网是广泛而又首选使用的网络拓扑设计之一。

31 单选题
在 ISO/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A. 提供可靠的端 — 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 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C. 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 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第 31 题

答案:B

解析:在 OSI 参考模型里,网络层的关键功能是进行路由选择(确定数据从源到目的的传输路径 )、拥塞控制(避免网络因数据过多而拥塞 )以及实现网络互连(连接不同类型网络 ),B 选项符合;A 选项是传输层功能,传输层保障端到端可靠通信;C 选项是数据链路层功能,数据链路层负责帧的传输等;D 选项是表示层功能,涉及数据格式转换等,所以选 B 。

[知识点]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

[评析] 网络层的功能是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建立逻辑链路,为报文或报文分组的传递选择合适的路由以实现网络互联。为进行路由选择,要选择合适的路由选择算法,并针对网络情况实现拥塞控制。

32 单选题
网络中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______。
A. 协议
B. 介质
C. 服务
D. 网络操作系统

第 32 题

答案:A

解析:协议就是网络中计算机之间通信时遵循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用来规范数据的格式、传输流程、差错处理等;介质是传输数据的物理载体(如网线 );服务是网络提供的功能支持;网络操作系统是管理网络资源等的系统软件,所以管理计算机通信规则的是协议,选 A 。网络中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协议。

33 单选题
在 TCP/IP 参考模型中 TCP 协议工作在______。
A. 应用层
B. 传输层
C. 互连层
D. 主机 - 网络层

第 33 题

答案:B

解析:TCP/IP 参考模型分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 - 网络层。TCP(传输控制协议 )和 UDP 都属于传输层协议,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保障数据可靠或高效传输,所以 TCP 协议工作在传输层,选 B 。

在TCP/IP参考模型中TCP协议工作在传输层。

34 单选题
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连网络计算机系统的______。
A. 硬件共享
B. 软件共享
C. 数据共享
D. 资源共享

第 34 题

答案:D

解析:组建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目的是实现网络中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这里的资源涵盖硬件(如打印机 )、软件(如应用程序 )、数据(如文件 )等,A、B、C 选项都只是资源共享的一部分,D 选项 “资源共享” 更全面准确,所以选 D 。

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连网络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资源包括了硬件、软件和数据。

35 单选题
在 TCP/IP 协议簇中,UDP 协议工作在______。
A. 应用层
B. 传输层
C. 网间网层
D. 网络互联层

第 35 题

答案:B

解析:在 TCP/IP 协议簇中,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和 TCP 一样,都工作在传输层,传输层协议为应用层提供不同类型的通信服务(UDP 提供无连接、不可靠但高效的服务 ),所以选 B 。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传输层。

36 单选题
在 Linux 系统中,对网络接口进行配置和查询的命令是______。
A. ping
B. nslookup
C. ifconfig
D. traceroute

第 36 题

答案:C

解析:ifconfig是 Linux 系统中用于配置和显示网络接口信息的命令,可设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查看网络接口状态 ;ping用于测试网络连通性;nslookup用于查询域名解析信息;traceroute用于追踪数据包传输路径,所以选 C 。

Linux 系统中最常用的网络配置命令,包括:ifconfig、route,其中ifconfig用来查看和配置网络接口,通常是网卡信息,包括:网络接口设备的IP地址和掩码等。

37 单选题
Internet 网络中使用的协议是______。
A. FTP
B. OSI
C. TCP/IP
D. Telnet

第 37 题

答案:C

解析:Internet 实际使用的是 TCP/IP 协议簇,它是一组协议的集合,保障网络中设备通信;FTP是文件传输协议,属于 TCP/IP 协议簇应用层协议;OSI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并非实际运行的协议;Telnet是远程登录协议,属于 TCP/IP 协议簇应用层协议,所以选 C 。

在Internet中,TCP/IP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Internet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

38 单选题
设数据传输速率为 4800b/s,采用 16 相相移键控调制,则调制速率为______。
A. 4800baud
B. 3600baud
C. 2400baud
D. 1200baud

第 38 题

答案:D

解析:数据传输速率 Rb​ 与调制速率 Rs​ 的关系为 Rb​=Rs​×log2​N(N 是进制数 )。这里 Rb​=4800b/s ,N=16 ,则 Rs​=Rb​÷log2​16=4800÷4=1200baud ,所以选 D 。

传输速率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bit)数来表示,调制速率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次数来表示,两者的关系为:传输速率=调制速率×单个调制状态对应的二进制位数。十六相调制(单个调制状态对应4个二进制位),传输速率是调制速率的4倍。

39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的是______。
A. 信道带宽
B. 数据传输速率
C. 误码率
D. 通信距离

第 39 题

答案:D

解析: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主要有信道带宽(信道能传输的频率范围 )、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时间传输数据量 )、误码率(错误码元数与总码元数比值 )等;通信距离不是数字通信系统特有的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也关注 ),所以选 D 。

通信距离不属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性能指标为带宽、时延、速率、时延带宽积、吞吐量等。

40 单选题
某同学在www.baidu.com的搜索栏输入 “重庆仙女山”,然后点击 “搜索”,请问他的这种信息资源检索是属于______。
A. 多媒体信息检索
B. 专业垂直搜索
C. 全文搜索
D. 分类搜索

第 40 题

答案:C

解析:全文搜索是指搜索引擎抓取网页全文内容建立索引,用户输入关键词搜索时,从索引中查找包含关键词的内容,百度等通用搜索引擎属于全文搜索;多媒体信息检索侧重检索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内容;专业垂直搜索针对特定领域(如医学、法律 );分类搜索是按分类目录(如新闻、娱乐 )查找,所以选 C 。

全文搜索引擎就是通过从互联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以网页文字为主)而建立的数据库中,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匹配的相关记录,然后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41 单选题
在 OSI 的术语中,同层实体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为______。
A. 接口数据单元
B. 服务数据单元
C. 协议数据单元
D. 访问数据单元

第 41 题

答案:C

解析:在 OSI 参考模型中,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是同层实体间交换的数据单元,用于实现该层协议功能 ;接口数据单元(IDU)是相邻层间接口传递的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SDU)是服务提供者和服务用户之间传递的数据单元,所以选 C 。

同层实体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42 单选题
RFC 文档是哪个组织发布的?______。
A. ISO
B. IETF
C. ITU - T
D. IEEE

第 42 题

答案:B

解析:RFC(Request For Comments,请求评论 )文档由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 发布,用于记录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协议等;ISO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 OSI 等标准;ITU - T 是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局;IEEE 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发布电气电子等领域标准,所以选 B 。

43 单选题
ISP 是指______。
A. Internet 服务商
B. 电信局
C. 供他人浏览的网页
D. 电子信箱

第 43 题

答案:A

解析:ISP 是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 的简称,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相关服务(如域名、空间 )等;电信局是提供通信服务的机构,只是 ISP 的一种;C 是网页,D 是电子邮箱,都不符合,所以选 A 。

ISP是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的缩写,即Internet服务提供商。如同用户安装一部电话要找电信局一样,用户接入Internet要找ISP。

44 单选题
网络应用软件有两种结构,有一种是客户 / 服务器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______。
A. F/S 结构
B. B/S 结构
C. C/S 结构
D. D/S 结构

第 44 题

答案:C

解析:客户 / 服务器结构英文是 Client/Server,简称 C/S 结构 ;B/S 结构是浏览器 / 服务器(Browser/Server )结构;A、D 不是对应客户 / 服务器结构的常规表述,所以选 C 。

网络应用软件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即C/S结构),一种是P2P体系结构。

45 单选题
OSI 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 分别为______。
A. 比特流,帧,数据分组,报文段
B. 帧,报文段,数据分组,比特流
C. 比特流,数据分组,帧,报文段
D. 帧,数据分组,报文段,比特流

第 45 题

答案:A

解析:OSI 模型中,物理层 PDU 是 比特流(传输二进制位 );数据链路层 PDU 是 帧(将比特流封装成帧,处理差错等 );网络层 PDU 是 数据分组(或数据包 )(负责路由、转发 );传输层 PDU 是 报文段(保障端到端通信 ),所以选 A 。

协议数据单元是指对等层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我们需要识记各个层的PDU,不要搞混。

46 单选题
在应用层有一个常用软件,它可以用来测试二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此软件的名称______。
A. routing
B. ping
C. ARP
D. RARP

第 46 题

答案:B

解析:ping是应用层常用工具,通过发送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echo 请求包,测试主机间连通性、网络延迟等;routing是路由相关操作 / 概念;ARP是地址解析协议(网络层 ),用于 IP 地址转物理地址;RARP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网络层 ),用于物理地址转 IP 地址,所以选 B 。

ARP协议作用是把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RARP协议的作用是把某个主机的物理地址解析为IP地址。routing是启用IP路由功能。

47 单选题
OSI 是一个网络参考模型,我们在计算机网络里主要学习的一个工业标准协议集是______。
A. OSI
B. ISO
C. ITU-T
D. TCP/IP

第 47 题

答案:D

解析:OSI 是参考模型,未大规模实际应用;ISO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 OSI 等标准;ITU - T 是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局;TCP/IP 协议集 是实际广泛应用的工业标准协议集,构建了 Internet 通信基础,所以选 D 。

OSI是七层模型,而在网络中我们主要学习的TCP/IP协议。需要掌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48 单选题
下列哪个协议是外部网关协议?______。
A. RARP
B. HTTP
C. OSPF
D. BGP

第 48 题

答案:D

解析:外部网关协议(EGP )用于不同自治系统间路由信息交换,BGP(边界网关协议 ) 是典型外部网关协议;RARP 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网络层,用于物理地址转 IP 地址 );HTTP 是超文本传输协议(应用层 );OSPF 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属于内部网关协议(IGP ,用于自治系统内 ),所以选 D 。

        Internet将路由选择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两大类。其中,内部网关协议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内部网关协议主要有: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和IS-IS(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协议)协议等。目前,外部网关协议主要是边界网关协议(BGP)。

49 单选题
在以太网 (Ethernet) 中,访问一个主机中的一个进程需要使用______。
A. IP 地址、传输层协议 (如 TCP、 UDP ) 端口号
B. MAC 地址、 IP 地址、传输层协议 (如 TCP、UDP 协议) 端口号
C. MAC 地址、 IP 地址
D. MAC 地址、端口号

第 49 题

答案:B

解析:在以太网中,要访问主机进程,需通过 MAC 地址(数据链路层,标识主机物理地址 ) 确定网络中的主机,IP 地址(网络层,标识主机逻辑地址 ) 确定主机位置,传输层协议端口号(如 TCP/UDP 端口 ,标识主机上的进程 ) 确定具体进程,三者结合才能准确访问,所以选 B 。

访问一个主机中的一个进程需要使用传输层端口地址,网络层ip地址,数据链路层MAC地址。

50 单选题
下面哪个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______。
A. ARP
B. TCP
C. UDP
D. IP

第 50 题

答案:B

解析:TCP(传输控制协议 ) 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通信服务,通信前需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通信后释放连接;ARP 是地址解析协议(网络层 );UDP 提供无连接、不可靠服务;IP 是网络层协议,提供无连接的分组传输服务,所以选 B 。

TCP/IP协议中,TCP和IP是最主要的协议。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而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TCP和UDP都要通过IP协议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51 单选题
Internet 最初创建的目的是用于______。
A. 政治
B. 经济
C. 教育
D. 军事

第 51 题

答案:D

解析:Internet 最初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开发的 ARPANET ,目的是用于军事领域,保障在核战争等情况下通信系统的生存性和可靠性,后续逐步发展为全球互联网,所以选 D。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Agency,DARPA)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

52 单选题
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______。
A. 局域网 / 广域网
B. 对等网 / 城域网
C. 环型网 / 星型网
D. 有线网 / 无线网

第 52 题

答案:B

解析:网络分类方式有按地理范围(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拓扑结构(环型网、星型网等 )、传输介质(有线网、无线网 )、工作模式(对等网、客户 - 服务器网 )等。对等网是按工作模式分类,城域网是按地理范围分类,二者分类维度不同,不能并列,所以 B 分类有误;A 是地理范围分类,C 是拓扑结构分类,D 是传输介质分类,均正确。

按照作用范围划分:局域网/广域网
按照网络拓扑划分:环型网/星型网
按照网络的传输介质:有线网/无线网
因此选B

53 单选题
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______。
A. PAN
B. LAN
C. MAN
D. WAN

第 53 题

答案:B

解析:PAN(个人区域网 )覆盖范围极小(如个人设备间 );LAN(局域网 )通常覆盖一栋建筑、一个校园等有限范围,大楼内的计算机网络符合;MAN(城域网 )覆盖城市范围;WAN(广域网 )覆盖广阔地理区域(如国家、全球 ),所以选 B 。

局域网(LAN):一般限定在较小的区域内,通常采用有线的方法连接起来。

城域网(MAN):规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

广域网(WAN):网络跨越国界、洲界,甚至遍及全球范围。

个人区域网(PAN):一般指家庭一台或多台电脑所使用的网络

无线局域网(WLAN):是指通过无线设备建立的,给支持无线通信的设备使用的,比如无线网卡,或手机上的WIFI。

54 单选题
一般来说,用户上网要通过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其英文缩写为______。
A. IDC
B. ICP
C. ASP
D. ISP

第 54 题

答案:D

解析: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即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上网等服务;IDC(互联网数据中心 )提供数据中心服务;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是互联网内容提供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是应用服务提供商,所以选 D 。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指的是面向公众提供下列信息服务的经营者:一是接入服务,即帮助用户接入Internet;二是导航服务,即帮助用户在Internet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三是信息服务,即建立数据服务系统,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定期维护更新,并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

55 单选题
将传输比特流划分为帧,应属于下列 OSI 的哪一层处理?______。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传输层
D. 网络层

第 55 题

答案:B

解析:OSI 模型中,数据链路层 负责将物理层的比特流封装成帧,进行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实现相邻节点间可靠数据传输;物理层处理比特流传输;传输层负责端到端通信;网络层负责路由等,所以选 B 。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介乎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帧

56 单选题
协议是______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或约定。
A. 同一结点上下层
B. 不同结点
C. 相邻实体
D. 不同结点对等实体

第 56 题

答案:D

解析:协议是 不同结点对等实体 之间通信的规则约定,对等实体指同一层次、相互通信的实体;同一结点上下层间是服务关系,由接口规范;不同结点表述太宽泛,相邻实体也不准确,所以选 D 。

协议,网络协议的简称,网络协议是通信计算机双方必须共同遵从的一组约定。如怎么样建立连接、怎么样互相识别等。只有遵守这个约定,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交流。它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时序。
协议总是指某一层的协议。准确地说,它是在同等层之间的实体通信时,有关通信规则和约定的集合就是该层协议。因此,D选项正确

57 单选题
TCP/IP 协议是 Internet 中计算机之间通信所必须共同遵循的一种______。
A. 信息资源
B. 通信规则
C. 软件
D. 硬件

第 57 题

答案:B

解析:TCP/IP 协议是 Internet 中计算机通信遵循的 通信规则(协议本质 ),规定数据格式、传输流程等;不是信息资源、软件(是协议集合,非普通软件 )、硬件,所以选 B 。

TCP/IP属于网络协议的一种,可以认为是通信设备之间的语言,通信双方定义一下通信的规则、通信的地址、封转等,跟人说话的语法是一样的。

58 单选题
以下关于误码率的描述中,______是错误的。
A.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
B. 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要求的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造价就越高
C. 实际应用数据传输系统的误码率可以达到零
D. 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码元数越多,才会越接近于真正的误码率值

第 58 题

答案:C

解析: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参数,A 正确;要求误码率低,需更复杂设备保障,造价高,B 正确;实际传输中,噪声、干扰等无法完全消除,误码率不可能为零,C 错误;测量时码元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误码率,D 正确,所以选 C 。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要求的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造价就越高;实际应用数据传输系统的误码率永远不能达到零;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码元数越多,才会越接近于真正的误码率值。
误码率(SER:symbol error rate)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误码率=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100%。

59 单选题
计算机网络中可共享的资源包括______。
A. 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信道
B. 主机、外设和通信信道
C. 硬件、软件和数据
D. 主机、外设、数据和通信信道

第 59 题

答案:A

解析:计算机网络可共享资源涵盖硬件(如打印机、服务器 )、软件(如应用程序 )、数据(如文件 ),同时通信信道(网络传输的通道 )也可被共享用于数据传输等,A 全面;B、D 里 “主机、外设” 表述不如 “硬件” 概括性强,C 缺少通信信道,所以选 A 。

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及数据,通信信道。软件共享是指计算机网络内的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资源,包括各种语言处理程序、应用程序和服务程序。硬件共享是指可在网络范围内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硬件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对一些高级和昂贵的设备,如巨型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器、绘图仪、高分辨率的激光打印机等。数据共享是对网络范围内的数据共享。网上信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可以供每一个上网者浏览、咨询、下载。

60 单选题
路由选择功能是在 OSI 模型的______。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第 60 题

答案:C

解析:OSI 模型中,网络层 的核心功能之一是路由选择,即确定数据从源到目的节点的传输路径;物理层处理比特流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帧的传输和差错控制,传输层负责端到端通信,所以选 C 。

OIS参考模型共分7层,它们的功能分别是:①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送比特流。②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③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结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联网络来路由选择和中继数据;④传输层:常规数据传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⑤会话层:在两个结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⑥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⑦应用层:应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包括虚拟终端、作业传送与操作、文卷传送及访问管理、远程数据库访问、图形核心系统、开放系统互连管理等。

61 单选题
目前人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是根据______观点来定义的。
A. 资源共享
B. 狭义
C. 用户透明性
D. 广义

第 61 题

答案:A

解析:现代计算机网络定义强调 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等 ),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交互,狭义、用户透明性、广义等观点不符合当前主流定义内涵,所以选 A 。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62 单选题
在下面给出的协议中,______是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
A. TCP 和 FTP
B. DNS 和 SMTP
C. RARP 和 DNS
D. IP 和 UDP

第 62 题

答案:B

解析:TCP/IP 模型应用层协议有 DNS(域名系统,用于域名解析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邮件发送 )等;TCP 是传输层协议,RARP 是网络层协议(反向地址解析 ),IP 是网络层协议,UDP 是传输层协议,所以选 B 。

RARP、IP是网络层协议,TCP、UDP是传输层协议,DNS、SMTP、FTP是应用层协议。

63 单选题
在 OSI 参考模型中,对等层相互交换信息的实体构成______。
A. 通信实体
B. 相邻实体
C. 对等实体
D. 传输实体

第 63 题

答案:C

解析:在 OSI 参考模型中,对等实体 指不同系统中同一层次、相互通信的实体,它们遵循相同协议交换信息;通信实体表述太宽泛,相邻实体是同一系统中相邻层的实体,传输实体不是对应概念,所以选 C 。

对等实体是指一个计算机的实体与另一个计算机中对等地位的实体通信,在OSI参考模型中,虽然是对等实体之间通信,但是它们必须利用低层的服务才能使得那些消息得以通过。

64 单选题
在由路由器进行互联的多个局域网的结构中,要求每个局域网的______。
A. 物理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及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B.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C.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D. 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高层协议都可以不同

第 64 题

答案:C

解析: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当用路由器互联多个局域网时,物理层(如不同的网线、无线传输 )、数据链路层(如不同的链路协议 )、网络层(如不同的路由协议 )协议可以不同,但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如应用层协议 )需相同,才能保障应用层数据交互,所以选 C 。

路由器是在网络层上实现多个网络互联的设备,由路由器互联的局域网中,每个局域网只要求网络层以上高层协议相同。

65 单选题
虚电路服务位于的层次是______。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第 65 题

答案:C

解析:虚电路是网络层提供的一种面向连接的服务,在通信前建立虚电路(逻辑连接 ),通信过程中数据沿该路径传输,通信结束后释放,所以虚电路服务位于网络层,选 C。

66 单选题
下列哪个协议或服务使用 UDP 作为其传输层协议?______。
A. ICMP
B. DNS
C. E-mail
D. FTP

第 66 题

答案:B

解析:DNS(域名系统)在传输层通常使用 UDP 协议,因为域名解析请求和响应多为短报文,UDP 的无连接、高效特性适合;ICMP 是网络层协议 ;E - mail(电子邮件)常用 SMTP(传输层用 TCP )等协议,依赖 TCP 的可靠传输;FTP(文件传输协议)传输层使用 TCP,保障文件传输的可靠性,所以选 B 。

选项A:ICMP  基于TCP/IP协议
选项B:DNS: UDP协议
选项C:E-mail:TCP/IP协议
选项D:FTP文件传输 :TCP/IP协议

67 单选题
PING 命令使用了下列哪个协议提供的服务?______。
A. UDP
B. ICMP
C. TCP
D. HDLC

第 67 题

答案:B

解析:PING 命令通过发送 ICMP(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 )回显请求和接收回显应答,来测试网络连通性、延迟等;UDP、TCP 是传输层协议,HDLC 是数据链路层协议,所以选 B 。

ping使用的是ICMP协议,他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测试网络的联通状态。

68 单选题
下面哪个是 B 类 IP 地址______。
A. 230.0.0.0
B. 130.4.5.6
C. 230.4.5.9
D. 30.4.5.6

第 68 题

答案:B

解析:IP 地址分类中,B 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范围是 128 - 191 。A 选项 230.0.0.0 、C 选项 230.4.5.9 属于 D 类地址(224 - 239 );B 选项 130.4.5.6 ,第一个字节 130 在 128 - 191 ,是 B 类地址;D 选项 30.4.5.6 ,第一个字节 30 属于 A 类地址(0 - 127 ),所以选 B 。

B类地址的范围为128.0.01~191.255.255.254,可知B正确。

69 单选题
TCP/IP 协议是 Internet 中计算机之间通信所必须共同遵循的一种______。
A. 信息资源
B. 通信规则
C. 软件
D. 硬件

第 69 题

答案:B

解析:TCP/IP 协议是一组协议的集合,定义了 Internet 中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包括数据格式、传输流程、差错处理等;不是信息资源、软件(是协议规范,非普通软件 )、硬件,所以选 B 。

TCP/IP属于网络协议的一种,可以认为是通信设备之间的语言,通信双方定义一下通信的规则、通信的地址、封转等,跟人说话的语法是一样的。

70 单选题
INTERNET 最初创建的目的是用于______。
A. 政治
B. 经济
C. 教育
D. 军事

第 70 题

答案:D

解析:Internet 最初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开发的 ARPANET,目的是用于军事领域,保障在核战争等场景下通信系统的生存性和可靠性,后续逐步发展为全球互联网,所以选 D 。

71 单选题
带宽的本质含义是______。
A. 信号的频带宽度
B. 电信号的传输速度
C.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D. 网络数据的传输速度

第 71 题

答案:A

解析:带宽本质是信号的频带宽度,指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单位常为赫兹(Hz) ;B 选项电信号传输速度、C 选项电磁波传播速度(约光速)不是带宽本质;D 选项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如 Mbps )是带宽在实际应用中体现的网络传输能力,是基于频带宽度衍生的表现,所以选 A 。

带宽指信号所占据的频带宽度;在被用来描述信道时,带宽是指能够有效通过该信道的信号的最大频带宽度。
对于模拟信号而言,带宽又称为频宽,以赫兹(Hz)为单位。
对于数字信号而言,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链路能够通过的数据量。

72 单选题
当连接两个网络层协议不同的网络时,必须使用______。
A. 中继器
B. 集线器
C. 路由器
D. 网关

第 72 题

答案:D

解析:网关(Gateway)可实现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协议转换,常用于异构网络互联;中继器、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用于信号放大、扩展网络范围,不处理网络层协议;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用于连接网络层协议相同(或兼容 )的网络,实现路由转发,所以选 D 。

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网络层以上实现网络互连,是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与网桥只是简单地传达信息不同,网关对收到的信息要重新打包,以适应目的系统的需求。‘网关’一个大概念,不具体特指一类产品,只要连接两个不同的网络的设备都可以叫网关;而‘路由器’一般特指能够实现路由寻找和转发的特定类产品,路由器很显然能够实现网关的功能。所以答案是D而不是C。

73 单选题
Internet 中域名与 IP 地址之间的翻译是由______来完成的。
A. 域名服务器
B. 代理服务器
C. FTP 服务器
D. Web 服务器

第 73 题

答案:A

解析:域名服务器(DNS 服务器 )的核心功能是进行域名与 IP 地址的解析翻译,将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供网络通信使用;代理服务器主要用于代理访问、缓存等;FTP 服务器用于文件传输;Web 服务器用于提供网页服务,所以选 A 。

域名服务器实现IP地址与更易记的域名进行翻译转换的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是“代理”局域网内计算机访问Internet的服务器,FTP是用来完成文件传输的,Web服务器是负责提供万维网服务的。

74 单选题
浏览器与 WWW 服务器之间传输信息时使用的协议是______。
A. HTTP
B. HTML
C. FTP
D. SNMP

第 74 题

答案:A

解析: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是浏览器与 WWW 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等信息的应用层协议;HTML 是超文本标记语言,用于构建网页内容;FTP 是文件传输协议;SNMP 是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所以选 A 。

最常用的是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还有带安全的https协议等;HTML称为叫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标识性的语言。提供FTP服务的计算机称为FTP服务器,通常是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计算机,它负责管理一个文件仓库,互联网用户成功登录后可以通过FTP客户机从文件仓库中取文件或向文件仓库中存入文件,客户机通常是用户自己的汁算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是专门设计用于在 IP 网络管理网络节点的一种标准协议。

75 单选题
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______。
A. PAN
B. LAN
C. MAN
D. WAN

第 75 题

答案:B

解析:LAN(局域网 )通常覆盖有限地理范围,如一栋大楼、一个校园,符合 “一座大楼内计算机网络系统”;PAN 是个人区域网(如个人设备间 );MAN 是城域网(覆盖城市范围 );WAN 是广域网(覆盖广阔区域 ),所以选 B 。

局域网(LAN):一般限定在较小的区域内(小于10km的范围),通常采用有线的方法连接起来。 城域网(MAN):规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 广域网(WAN):网络跨越国界、洲界,甚至遍及全球范围。 个人区域网(PAN):一般指家庭一台或多台电脑所使用无线局域网(WLAN):是指通过无线设备建立的,给支持无线通信的设备使用的,比如无线网卡,或手机上的WIFI。

76 单选题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______。
A. 协议
B. 介质
C. 服务
D. 网络操作系统

第 76 题

答案:A

解析:协议就是为网络数据交换制定的规则、标准或约定,规范数据格式、传输流程等;介质是传输数据的物理载体;服务是网络提供的功能;网络操作系统是管理网络资源的系统软件,所以选 A 。

协议,网络协议的简称,网络协议是通信计算机双方必须共同遵从的一组约定。如怎么样建立连接、怎么样互相识别等。只有遵守这个约定,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交流。它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时序。
一种物质存在于另一种物质内部时,后者就是前者的介质;某些波状运动(如声波等)借以传播的物质叫做这些波状运动的介质。旧称媒质。
计算机中的服务是一种应用程序类型,在后台运行。服务应用程序通常可以在本地和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一些功能,例如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程序、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其他基于服务器的应用程序。
网络操作系统 ,是一种能代替操作系统的软件程序,是网络的心脏和灵魂,是向网络计算机提供服务的特殊操作系统。借由网络达到互相传递数据与各种消息,分为服务器(Server)及客户端(Client)。 而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管理服务器和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网络设备的共用,加以统合并控管流量,避免有瘫痪的可能性,而客户端就是有着能接收服务器所传递的数据来运用的功能,好让客户端可以清楚的搜索所需的资源。
 

77 单选题
站点 A、B、C 通过 CDMA 共享链路,A、B、C 的码片序列 (chipping sequence) 分别是 (1,1,1,1)、(1,-1,1,-1) 和 (1,1,-1,-1),若 C 从链路上收到的序列是 (2,0,2,0,0,-2,0,-2,0,2,0,2),则 C 收到 A 发送的数据是______。
A. 000
B. 101
C. 110
D. 111

第 77 题

答案:B

解析:CDMA 中,接收方用自己的码片序列与收到的混合序列做内积运算来提取发送数据。C 的码片序列是 (1,1,-1,-1),收到的序列分组(每 4 位一组,共 3 组 :(2,0,2,0)、(0,-2,0,-2)、(0,2,0,2) )。
对于 A 的码片序列 (1,1,1,1),计算内积:

第一组:(2×1+0×1+2×1+0×1)÷4=(2+0+2+0)÷4=1

第二组:(0×1+(−2)×1+0×1+(−2)×1)÷4=(0−2+0−2)÷4=−1(对应数据 0 )

第三组:(0×1+2×1+0×1+2×1)÷4=(0+2+0+2)÷4=1
内积结果为 1、0、1,对应数据 “101”,所以选 B 。

把收到的序列分成每4个数字一组,即为(2,0,2,0)、(0,-2,0,-2)、(0,2,0,2),因为题目求的是A发送的数据,因此把这三组数据与A站的码片序列(1,1,1,1)做内积运算,结果分别是(2,0,2,0)·(1,1,1,1)/4=1,(0,-2,0,-2)·(1,1,1,1)/4=-1,(0,2,0,2)·(1,1,1,1)/4=1,所以C接收到的A发送的数据是101,选B。

78 单选题
802.3 以太网最小传送的帧长度为______个字节。
A. 1500
B. 32
C. 256
D. 64

第 78 题

答案:D

解析:802.3 以太网规定最小帧长度为 64 字节,目的是保证在网络最大跨距下,帧发送时间能让冲突检测机制有效工作,避免因帧过短导致冲突无法检测,所以选 D 。

以太网规定,以太网帧数据域部分最小为46字节。目的地址:6字节。源地址:6字节。类型/长度:2字节,0~1500保留为长度域值,1536~65535保留为类型域值(0x0600~0xFFFF)。数据:46~1500字节。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也就是以太网帧最小是6+6+2+46+4=64。

79 单选题
下列哪种设备可以实现两个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______。
A. 路由器
B. 集线器
C. 调制解调器
D. 转发器

第 79 题

答案:A

解析: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能连接不同网络(如不同网段、不同协议的网络 ),实现网络间的数据转发、协议转换;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用于连接同一网络内的设备,扩大网络范围;调制解调器(Modem)主要用于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常用于拨号上网等场景,不用于不同网络互联;转发器(如中继器 )工作在物理层,用于放大信号,延伸网络距离,不能互联不同网络,所以选 A 。

        路由器执行OSI网络层及其下层的协议转换,可用于连接两个或者多个仅在低3层有差异的网络。集线器工作在局域网(LAN)环境,像网卡一样,应用于OSI参考模型的第1层,因此又被称为物理层设备。调制解调器的作用就是当计算机发送信息时,将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可以用电话线传输的模拟信号,通过电话线发送出去;接收信息时,把电话线上传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转发器是一类重建到来的电子、无线或光学信号的网络设备。有了物理媒体如以太网或 Wi-Fi,数据传输在信号降级之前仅能跨越一个有限范围。实现物理层的连接,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整形或再生,起到扩展网段距离的作用。故本题A选项正确。

80 单选题
以下协议层次在 OSI/RM 中不需要驻留在通信子网内部的协议是______。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送层
E. 都需要驻留

第 80 题

答案:C

解析:OSI 参考模型中,通信子网包含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这些层的协议需驻留其中实现数据的传输、链路控制、路由等功能;传送层(传输层 )主要负责端到端的通信,其功能更多在资源子网的主机中实现,不需要驻留在通信子网内部,所以选 C 。

通信子网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81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多级页表优点的是______。
A. 加快地址变换速度
B. 减少缺页中断次数
C. 减少页表项所占字节数
D. 减少页表所占的连续内存空间

第 81 题

答案:D

解析:多级页表将页表分级存储,不需要一次性占用连续的大内存空间来存放整个页表,可有效减少页表所占的连续内存空间;A 选项,多级页表因分级查找,可能降低地址变换速度;B 选项,多级页表不直接减少缺页中断次数;C 选项,多级页表不会减少页表项所占字节数,所以选 D 。

避免把全部页表一直保存在内存中是多级页表的关键所在。特别是那些不需要的页表就不应该保留。

82 单选题
在 OSI 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______。
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传输层
D. 网络层

第 82 题

答案:C

解析:OSI 参考模型中,层间服务是 “自下而上” 提供,会话层(第 5 层 )的直接下层是传输层(第 4 层 ),传输层为会话层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等,所以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传输层,选 C ;应用层(第 7 层 )、表示层(第 6 层 )在会话层之上,网络层(第 3 层 )在传输层之下,不直接为会话层服务,A、B、D 错误。

OSI七层模型,自下而上依次为: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TCP/IP四层协议: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


TCP/IP 五层协议: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传输层为会话层提供服务。

83 单选题
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______。
A. 信噪比
B. 频率宽带
C. 调制速率
D. 信号传播速度

第 83 题

答案:D

解析:香农公式 C=Wlog2​(1+S/N) 表明,信道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噪比(S/N )、频率带宽(W )有关;调制速率会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进而影响传输速率;而信号传播速度(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不直接决定信道数据传输速率,它影响的是信号传输延迟,所以选 D 。

信号传播速度在一定介质中是固定的。

84 单选题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使用后退 N 帧协议 (GBN) 传输数据,甲的发送窗口尺寸为 1000,数据帧长为 1000 字节,信道宽带为 100Mbps,乙每收到一个数据帧立即利用一个短帧 (忽略其传输延迟) 进行确认,若甲乙之间的单向传播延迟是 50ms,则甲可以达到的最大平均数据传输速率约为______。
A. 10Mbps
B. 20Mbps
C. 80Mbps
D. 100Mbps

考虑制约甲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因素,首先,信道带宽能直接制约数据的传输速率,传输速率一定是小于等于信道带宽的;其次,主机甲、乙之间采用后退N帧协议,那么因为甲、乙主机之间采用后退N帧协议传输数据,要考虑发送一个数据到接收到它的确认之前,最多能发送多少数据,甲的最大传输速率受这两个条件的约束,所以甲的最大传输速率是这两个值中小的那一个。
甲的发送窗口的尺寸为1000,即收到第一个数据的确认之前,最多能发送1000个数据帧,也就是发送1000∗1000B=1MB的内容,而从发送第一个帧到接收到它的确认的时间是一个往返时延,也就是50+50=100ms=0.1s,即在100ms中,最多能传输1MB的数据,因此,此时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MB/0.1s=10MB/s=80Mbps。信道带宽为100Mbps,所以答案为min{80Mbps,100Mbps}=80Mbps,选C。

85 多选题
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______。
A. 点对点传输网络
B. 广播式传输网络
C. 数据传输网络
D. 对等式网络

第 85 题

答案:AB

解析: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点对点传输网络(数据在两个特定节点间传输,如专线连接 )和广播式传输网络(一个节点发送数据,网络中多个节点可接收,如无线局域网 );C 选项 “数据传输网络” 不是按通信方式的分类;D 选项 “对等式网络” 是按网络工作模式分类(与客户 - 服务器模式对应 ),所以选 AB 。

按照通信方式:(1)广播式传输网络 ( 2)点对点传输网络。
按地理范围分:(1)局域网(2)城域网(3)广域网
按传输速率分类:(1)低速网(2)高速网
按传输介质分类:(1)有线网(2)无线网
按拓扑结构分类:(1)总线型(2)星型(3)环型(4)树型

86 多选题
计算机网络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城域网、本地网(局域网)、广域网。

86 题

解析: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覆盖范围 )分类,可分为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如本地网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所以这里应填局域网、广域网,对应选项 1(本地网即局域网 )、2(广域网 ) 。

87 多选题
在 OSI 参考模型中,服务原语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请求、指示、响应和确认。

87 题

解析:在 OSI 参考模型中,服务原语有四种类型,分别是请求(用户实体请求服务 )、指示(服务提供者向用户实体指示 )、响应(用户实体对指示的回应 )、确认(服务提供者对请求的确认 ),所以填响应、确认,对应选项 1、2 。

用户和协议实体间的接口;通过服务原语请求某个服务过程,或者表示某个服务过程的完成情况。 在同一开放系统中,(N+1)实体向N实体请求服务时,服务用户。和服务提供者之间要进行交互,交互信息称为服务原语。  
四种基本原语:   
请求(Request) 用户实体要求服务做某项工作 源(N+1)实体—>源(N)实体   
指示(Indication) 用户实体被告知某事件发生 目的(N)实体—>目的(N+1)实体   
响应(Response) 用户实体表示对某事件的响应 目的(N+1)实体—>目的(N)实体   
确认(Confirm) 用户实体收到关于它的请求的答复 源(N)实体—>源(N+1)实体

88 多选题
网页是用 HTML 语言写成文件,网页文件通常以.html为扩展名。

88 题

解析:用 HTML 语言编写的网页文件,扩展名通常为.html 或.htm ,所以这里填.html 。

扩展名为.html是网页文件。可以使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89 多选题
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 (距离) 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89 题

解析: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距离 )分类,可分为局域网(LAN,覆盖小范围,如办公室、校园 )、城域网(MAN,覆盖城市范围 )、广域网(WAN,覆盖广阔范围,如国家、全球 ),所以填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当计算机网络按距离分类时,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距离)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90 多选题
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两种分类方法是:按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和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90 题

解析:计算机网络主要分类方法,一是按网络使用的传输技术(如广播式、点对点 ),二是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所以填传输、覆盖 。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覆盖范围与规模。按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式网络: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覆盖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91 多选题
服务器是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的高档计算机,其主要功能是为网络工作站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网络文件系统、提供网络打印服务、处理网络通信、相应工作站网络请求等。

91 题

解析:服务器是具有较强计算功能和丰富信息资源的高档计算机,功能包括为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网络文件系统等,所以依次填计算功能、丰富的、共享资源、网络文件系统,对应选项 1、2、3、4 。

服务器是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的高档计算机,其主要功能是为网络工作站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网络文件系统、提供网络打印服务、处理网络通信、相应工作站网络请求等。

92 多选题
在一个网络中,网络连接的器件与设备是实现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通信介质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92 题

解析:网络连接器件与设备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通信介质(如网线、光纤 )是网络连接中传递数据的物理载体,是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填数据传输、通信介质,对应选项 1、2 。

在一个网络中,网络连接的器件与设备是实现微型机之间数据传输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通信介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93 多选题
多路复用技术是使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条线路进行传输,或者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复用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93 题

解析:多路复用技术常见的有频分复用(FDM,按频率划分信道 )、时分复用(TDM,按时间划分信道 )、波分复用(WDM,光域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CDM,如 CDMA ,按编码区分 ),所以填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对应选项 1、2、3、4 。

多路复用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94 多选题
网络互联的形式有多种,包括:LAN-LAN、LAN-WAN、LAN-WAN-LAN以及WAN-WAN等。

94 题

解析:网络互联形式包括 LAN - LAN(局域网互联 )、LAN - WAN(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 )、LAN - WAN - LAN(通过广域网互联多个局域网 )、WAN - WAN(广域网互联 ),所以填 LAN - LAN、LAN - WAN、LAN - WAN - LAN、WAN - WAN,对应选项 1、2、3、4 。

网络互联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使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单个网络通网络互联设备进行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更大规模的互联网络设备。

95 多选题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计算机网络是 1969 年建成的、具有4结点的试验网,名称为arpa 网。

95 题

解析: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计算机网络是 1969 年建成的 ARPANET(阿帕网 ),最初有 4 个结点,所以填 4、arpa 网(ARPANET 简称 ),对应选项 1、2 。

1969年11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全称: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但是只有4个结点.

96 多选题
TCP 连接的端点即套接字是由IP 地址和端口构成的。

96 题

解析:TCP 连接的套接字(端点 )由 IP 地址和端口号共同构成,用于标识网络中的进程,所以填 IP 地址,对应选项 1 。

每一条 TCP 连接有两个端点。TCP 连接到端口叫做套接字(socket)或插口。端口拼接到 IP 地址即构成了套接字。

97 多选题
在企业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对内需完成Intranet的建立,对外需实现与 Internet相连,使企业以最少的库存积压、最低的能源消耗、最快的生产周期、最佳的售后服务来获得最大的利润。

97 题

解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内建立 Intranet(企业内部网 )实现内部资源共享、管理,对外与 Internet 相连,拓展业务、获取信息等,所以填 Intranet、与 Internet,对应选项 1、2 。

本题考察企业网络的构建。首先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网络(Intranet)实现内部的通信内网的建立通常花费较少,为了与外界进行沟通还需要该内部网络与互联网接通(Internet)。公司员工公用一个IP地址与外界进行通信,可以极大的节约网络成本还能实现高效的沟通。

98 多选题
网络协议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一个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部分组成。

98 题

解析:网络协议三要素是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格式 )、语义(协议元素的含义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 ),所以填语法、语义、同步,对应选项 1、2、3 。

一个网络协议主要3个要素组成: 
⑴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定义了怎样进行通信,解决了通信双方"如何讲"的问题。
⑵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定义了通信双方要"讲什么",如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执行的动作、返回的应答。
⑶ 同步(定时):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定义何时进行通信。

99 多选题
ATM 是以信元为数据传输单元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其传输单元具有固定的长度字节,其中 48 字节是信息段。

99 题

解析:ATM(异步传输模式 )是以信元(Cell )为数据传输单元的技术,信元固定长度(53 字节,其中 48 字节信息段,5 字节首部 ),所以填信元,对应选项 1 。

异步转移模式(ATM)是一种以固定长度的分组方式,并以异步时分复用方式,传送任意速率的宽带信号和数字等级系列信息的交换设备。异步转移模式是用于实现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的基础技术。它可综合任意速率的话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的业务。
ATM有以下特点:
(1)异步转移模式综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而成,它使用统一的信元(Cell)作为基本传送单位,即48个字节的信息码加5个字节的信息头共53个字节;
(2)异步转移模式的速率为155Mb/s(STM-1)或622Mb/s(STM-4),进行高速分组交换,以降低时延,近来又将其速率适当降低如52Mb/s,已被ITU-T采纳;
(3)异步转移模式采用单一结构可实现多媒体通信,并用多种用户-网络接口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并可与现有的任何一种业务相连,将其纳入统一的网路。

100 多选题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100 题

解析: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资源子网(提供资源,如主机、服务器 )和通信子网(负责数据传输,如网络设备、通信线路 )组成,所以填资源、通信,对应选项 1、2 。

计算机网络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和通信协议。

资源子网: 从计算机网络各组成部件的功能来看,各部件主要完成两种功能,即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把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网络的通信子网,而把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是指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通信设备、网络通信协议、通信控制软件等属于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负责信息的传输。主要为用户提供数据的传输,转接,加工,变换等。  

通信协议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协议定义了数据单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单元应该包含的信息与含义,连接方式,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时序,从而确保网络中数据顺利地传送到确定的地方。

101 多选题
一般来说,协议由语义、语法、同步三部分组成。

101 题

解析:协议三要素是语义(含义 )、语法(格式 )、同步(顺序 ),所以填语义、同步,对应选项 1、2 。协议一般由语义、语法、同步三部分组成。

102 多选题
按照网络的分布地理范围,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 ∗1∗、∗2∗和 ∗3∗。

广域网

局域网

城域网

第 102 题

解析:计算机网络按分布地理范围分类,可分为广域网(WAN,覆盖广阔区域,如不同城市、国家 )、局域网(LAN,覆盖小范围,如校园、办公室 )、城域网(MAN,覆盖城市范围 ),所以依次填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对应选项 1、2、3 。

按照网络分布和覆盖的地理范围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广域网也叫远程网,它的作用范围最大,一般可以从几十公里至几万公里。一个国家或国际间建立的网络都是广域网;局域网是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数据库等互相联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

103 多选题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把提供并管理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称为 ∗1∗。

服务器

第 103 题

解析:在计算机网络里,服务器的核心功能是提供并管理共享资源(如文件、打印、应用等 ),供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客户机 )访问使用,所以填服务器,对应选项 1 。

在计算机网络中,一种运行管理软件以控制对网络或网络资源(磁盘驱动器、打印机等)进行访问的计算机,并能够为在网络上的计算机提供资源使其犹如工作站那样地进行操作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

104 多选题
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传送的数据单位分别为比特、∗1∗和∗2∗。

分组

第 104 题

解析:OSI 参考模型中,物理层传输数据单位是比特(bit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流封装成帧(Frame )传输,网络层将帧封装成分组(Packet,也叫数据包 )进行路由转发,所以填帧、分组,对应选项 1、2 。

105 多选题
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1∗系统和∗2∗系统组成

网络

网络软件

第 105 题

解析: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网络硬件系统(如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和网络软件系统(如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程序等 )组成,二者协同实现网络通信、资源共享等功能,所以填网络、网络软件,对应选项 1、2 。

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网络和网络软件所组成的。

106 多选题
路由表的目的地址是指目的网络∗1∗地址

IP

第 106 题

解析:路由表中目的地址标识的是目的网络的 IP 地址,通过 IP 地址来确定数据分组的传输路径,实现跨网络的路由转发,所以填 IP,对应选项 1 。

IP
路由表的目的地址是指目的网络IP地址.

107 多选题
DES 的保密性取决于∗1∗。

对密钥的保密

第 107 题

解析:DES(数据加密标准 )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其保密性关键在于对密钥的保密,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一旦密钥泄露,加密内容就会被破解,所以填对密钥的保密,对应选项 1 。

DES的保密性仅取决于对密钥的保密,而算法是公开的。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是DES的密钥长度。

108 多选题
防火墙技术一般分为二类,即∗1∗。

软件防火墙 和硬件防火墙

第 108 题

解析:防火墙技术从实现形式上,一般分为软件防火墙(通过软件程序实现防护功能,部署在服务器或终端 )和硬件防火墙(以独立硬件设备形式存在,具备专业防护能力 ),所以填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对应选项 1 。

软件防火墙 和硬件防火墙 他们分别工作在不同的层面上,软件的比如ISA2006 支持7层防止病毒,黑客入侵等 。硬件的如JUNIPER CISCO的ASA 等 包括高端的UTM防火墙,可定义ACL 当然主要是对流量而定 ,主要是 针对DDOS ,包括入侵 等非法流量攻击。

109 多选题
OSI 参考模型中,∗1∗层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2∗层的主要任务是在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网络

数据链路

第 109 题

解析: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路由选择,确定数据从源到目的的传输路径;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相邻结点间的物理线路上,将数据封装成帧,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所以填网络、数据链路,对应选项 1、2 。

OSI 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在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

110 多选题
TCP 连接的端点即套接字是由∗1∗和端口构成的。

IP 地址

第 110 题

解析:在 TCP 连接里,套接字(端点 )由 IP 地址和端口号共同组成,IP 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端口号用于区分主机上的不同应用进程,所以填 IP 地址,对应选项 1 。

根据TCP协议的规定,端口号拼接到IP地址即构成了套接字,即 套接字 socket = (IP地址:端口号)。

111 多选题
ISO 制订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1∗。

OSI 参考模型

第 111 题

解析: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制订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英文全称为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简称 OSI 参考模型,所以填 OSI 参考模型,对应选项 1 。

ISO 制订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OSl参考模型"。

112 多选题
TCP/IP 模型有∗1∗层,分别为∗2∗、∗3∗、∗4∗和∗5∗等。

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

传输层

应用层

第 112 题

解析:TCP/IP 模型分为四层,从下到上依次是网络接口层(负责网络接入、帧的收发等 )、网际层(处理 IP 分组、路由选择等,如 IP 协议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通信,如 TCP、UDP 协议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如 HTTP、FTP 等协议 ),所以依次填四、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对应选项 1 - 5 。

113 多选题
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1∗子网和∗2∗子网,前者负责∗3∗,后者负责∗4∗。

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

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任务的处理。

处理数据、处理业务。

第 113 题

解析:从系统组成看,计算机网络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由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 )和通信线路等组成,负责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任务;资源子网由主机、服务器等组成,负责处理数据、提供业务服务(如共享文件、应用 ),所以依次填通信子网、资源子网、完成网络数据传输等通信任务、处理数据和业务,对应选项 1 - 4 。

114 多选题
按照地理范围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1∗、∗2∗、∗3∗。

广域网(WAN)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第 114 题

解析: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覆盖范围 )分类,可分为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覆盖广阔区域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覆盖小范围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覆盖城市范围 ),所以填广域网(WAN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对应选项 1 - 3 。

115 多选题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1∗结合的产物。

通信技术

第 115 题

解析: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如数据处理、存储 )与通信技术(如数据传输、网络连接 )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融合实现了资源共享、远程通信等网络功能,所以填通信技术,对应选项 1 。

116 多选题
Internet 就是国际互联网,是基于∗1∗协议 。

TCP/IP

第 116 题

解析:Internet(国际互联网 )的核心协议是 TCP/IP 协议族,它规定了网络通信的规则,包括 IP 地址编址、数据传输控制(TCP )、用户数据报传输(UDP )等,所以填 TCP/IP ,对应选项 1 。

117 多选题
OSI 模型有物理层、∗1∗、∗2∗、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第 117 题

解析:OSI 参考模型从下到上共七层,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帧的封装、差错控制等 )、网络层(负责路由、分组转发等 )、运输层(也叫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所以填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对应选项 1、2 。

118 多选题
传输层以上各层协议统称为高层协议,它们主要考虑的问题是∗1∗之间的协议问题。

应用程序

第 118 题

解析:传输层以上的高层协议(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主要关注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比如应用层协议 HTTP 用于浏览器和 Web 服务器应用程序间的通信,所以填应用程序,对应选项 1 。

119 多选题
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包括∗1∗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tcp/IP 支持的是无连接的,而 osi 支持的是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

面向连接

119 题

答案:1. 面向连接

解析: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两种服务,即面向连接的服务(如 OSI 模型中网络层的虚电路服务,通信前建立连接,保障有序、可靠传输 )和无连接服务(如 IP 协议提供的服务,每个分组独立传输 ),所以填 “面向连接” 。

120 多选题
TCP/IP 模型有四层,分别为∗1∗,∗2∗,∗3∗和∗4∗。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

120 题

答案:1. 应用层;2. 运输层;3. 网络层;4. 网络接口层

解析:TCP/IP 模型分为四层,从高层到低层依次是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运输层(也叫传输层,负责端到端通信 )、网络层(处理分组转发、路由等 )、网络接口层(负责网络接入、帧的收发 ),所以依次对应这四层 。

121 多选题
Internet 是通过∗1∗实现多个广域网互连的大型∗2∗

交换机

网际网

121 题

答案:1. 交换机(答案有误,实际是路由器 );2. 网际网

解析:Internet 是通过路由器实现多个广域网互连的大型网际网,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实现不同网络间的互联、路由选择;交换机主要用于局域网内设备连接,所以题目中 “交换机” 表述错误,正确应是路由器,但按题目内容文字转写后解析,若从题目设定看,需注意其描述问题,实际 Internet 依靠路由器等设备构建,网际网是其属性 。

122 多选题
计算机网络应该完成两大项基本功能,它们是∗1∗和∗2∗

资源共享

数据通信

122 题

答案:1. 资源共享;2. 数据通信

解析: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基本功能,一是资源共享(如共享文件、打印机、计算能力等 ),二是数据通信(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交互 ),所以填这两项 。

123 多选题
URL 的中文解释是∗1∗。

统一资源定位符

123 题

答案:1. 统一资源定位符

解析: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的中文就是统一资源定位符,用于标识互联网上资源的位置,如网页地址等,所以填 “统一资源定位符” 。

124 多选题
网络协议三要素分别为:∗1∗、∗2∗和∗3∗。

语法

语义

同步

124 题

答案:1. 语法;2. 语义;3. 同步

解析:网络协议三要素是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格式 )、语义(协议元素的含义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 ),所以填这三项 。

125 多选题
分组交换采用∗1∗转发技术。

存储

125 题

答案:1. 存储

解析:分组交换采用存储 - 转发技术,即中间节点先接收分组并存储,再根据路由等信息转发出去,所以填 “存储” 。

126 多选题
一个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的各种不同频率成份所占据的∗1∗范围。

频率

126 题

答案:1. 频率

解析:信号的带宽指信号包含的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单位是赫兹(Hz )等,所以填 “频率” 。

127 多选题
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1∗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网络

127 题

答案:1. 网络

解析: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在网络中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时间,涉及发送、传播、处理、排队等延时,所以填 “网络” 。

128 多选题
构成网络协议的三个主要要素是语法、语义和∗1∗。

时序

128 题

答案:1. 时序

解析:网络协议三要素为语法、语义、时序(也叫同步,指事件的顺序和定时 ),所以填 “时序” 。

129 多选题
协议是控制二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1∗的集合。

规则

129 题

答案:1. 规则

解析: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如两台计算机 )进行通信的规则集合,规定了通信的格式、流程、差错处理等,所以填 “规则” 。

130 多选题
网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进行∗1∗转换。

串行 / 并行

130 题

答案:1. 串行 / 并行

解析:网卡要实现计算机内部并行数据(如计算机总线传输 )与网络上串行数据(如网线传输 )的转换,所以填 “串行 / 并行” 。

131 多选题
网络的吞吐量是指∗1∗。

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

131 题

答案:1. 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

解析:网络吞吐量是指在无帧丢失时,设备能处理的最大数据速率,反映网络的承载能力,所以填此内容 。

132 多选题
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的主要威胁为截获、中断、篡改和∗1∗。

伪造

132 题

答案:1. 伪造

解析:计算机网络通信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截获(窃取数据 )、中断(阻止通信 )、篡改(修改数据 )、伪造(假冒身份或数据 ),所以填 “伪造” 。

133 多选题
防火墙技术一般分为二类:网络级防火墙和∗1∗。

应用级防火墙

133 题

答案:1. 应用级防火墙

解析:防火墙按技术分类,有网络级防火墙(工作在网络层等,过滤 IP 分组 )和应用级防火墙(工作在应用层,针对特定应用协议过滤 ),所以填 “应用级防火墙” 。

134 多选题
ESP,英文全称:∗1∗,简单解释:∗2∗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封装安全有效载荷

134 题

答案:1.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2. 封装安全有效载荷

解析:ESP 是 IPsec 协议中的封装安全有效载荷,用于提供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和认证等安全服务,所以填其英文全称和中文解释 。

135 多选题
WAN,英文全称:∗1∗,简单解释:∗2∗。

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

135 题

答案:1. Wide Area Network;2. 广域网

解析:WAN 是 Wide Area Network 的缩写,中文是广域网,覆盖广阔地理范围,所以填对应的英文和中文 。

136 多选题
网关设备主要工作在 OSI 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0. 错误

1.正确

136 题

答案:0. 错误

解析:网关工作在 OSI 模型的高层(通常是传输层及以上 ),用于实现不同协议体系的网络互联、协议转换;数据链路层工作的设备典型是网桥、交换机等,所以题目说法错误,选 “错误” 。

137 多选题
一个 10Mb/s 以太网若工作在全双工状态,那么其数据率是发送和接收各为 5Mb/s。
0. 错误

1.正确

137 题

答案:0. 错误

解析:10Mb/s 以太网工作在全双工状态时,发送和接收可同时进行,数据率是发送和接收各为 10Mb/s ,并非 5Mb/s ,所以题目说法错误,选 “错误” 。

138 多选题
延时是描述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网络总延时是发送延时、传播延时和处理延时的总和。
0. 错误

1. 正确

138 题

答案:1. 正确

解析:网络总延时包括发送延时(数据发送到信道的时间 )、传播延时(信号在信道传播的时间 )、处理延时(节点处理分组的时间 ),所以题目说法正确,选 “正确” 。

139 多选题
TCP 协议采用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机制,解决了网络的拥塞控制问题。
0. 错误

1. 正确

139 题

答案:1. 正确

解析:TCP 采用滑动窗口机制,窗口大小可根据网络拥塞情况动态调整,实现拥塞控制,所以题目说法正确,选 “正确” 。

141 多选题
交换机是用来连异种网络的网络设备。
0. 错误

1. 正确

141 题

答案:0. 错误

解析:交换机主要用于连接同一网络(通常是局域网 )内的设备,实现数据转发;连接异种网络(如不同协议、不同类型网络 )的设备是网关、路由器等,所以题目说法错误,选 “错误” 。

142 多选题
RIP 是 IPX 协议栈上一个重要的路由协议。
0. 错误

1.正确

142 题

答案:0. 错误

解析:RIP(路由信息协议 )是 TCP/IP 协议栈中用于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协议,不是 IPX 协议栈的,IPX 是 Novell 公司的协议,所以题目说法错误,选 “错误” 。

143 多选题
为网络提供共享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
0. 错误

1. 正确

143 题

答案:1. 正确

解析:服务器的核心功能就是为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客户端 )提供共享资源(如文件、打印服务、计算能力等 ),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分配和维护,所以题目说法正确,选 “正确” 。

144 多选题
网络掩码的作用主要是获取以太网地址。
0. 错误

1.正确

144 题

答案:0. 错误

解析:网络掩码(子网掩码 )的作用是划分 IP 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用于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辅助实现网络内主机通信及不同网络间的路由;获取以太网地址(MAC 地址 )不是其功能,所以题目说法错误,选 “错误” 。

145 多选题
无连接并不意味着 IP 协议不维护 IP 数据包发送后的任何状态信息。
0. 错误

1.正确

145 题

答案:1. 正确

解析:IP 协议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包前不需要建立连接,但这并不代表它不维护任何状态信息,比如在处理分片、路由缓存等场景中,会有相关状态记录,只是和面向连接协议(如 TCP )的连接状态维护不同,所以题目说法正确,选 “正确” 。

146 多选题
网络地址转换 NAT 的基本思路是 IP 地址重用,以缓解 IP 地址的短缺。
0. 错误

1.正确

146 题

答案:1. 正确

解析:NAT(网络地址转换 )的基本思路是让内部网络使用私有 IP 地址,通过 NAT 设备将私有 IP 地址转换为少量公有 IP 地址与外部网络通信,实现 IP 地址重用,缓解公有 IP 地址短缺问题,所以题目说法正确,选 “正确” 。

147 多选题
带有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就称为计算机网络。
0. 错误

1.正确

147 题

答案:0. 错误

解析:计算机网络是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带有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终端不具备独立计算能力,本质是单一计算机的扩展,不是计算机网络,所以题目说法错误,选 “错误” 。

148 多选题
在网络中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分组或包。
0. 错误

1.正确

148 题

答案:1. 正确

解析:在网络中,数据交换时的基本单元常称为报文分组(分组 )或包,不同层有不同称呼(如网络层叫分组、数据包 ),所以题目说法正确,选 “正确” 。

149 多选题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它们的物理结构,而是在于高层软件上。
0. 错误

1.正确

149 题

答案:1. 正确

解析:计算机网络物理结构是多设备互联,分布式系统物理上也可基于网络连接;主要区别在高层软件,分布式系统强调多节点协同完成任务,像一个整体,有统一的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等;计算机网络更侧重设备互联和资源共享,各设备相对独立,所以题目说法正确,选 “正确” 。

150 多选题
高层协议决定了一个网络的传输特性。
0. 错误

1.正确

150 题

答案:0. 错误

解析:网络的传输特性主要由低层协议(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等 )决定,涉及信号传输介质、编码、链路控制等;高层协议(如应用层 )主要关注应用程序间的通信规则、数据格式等,不决定网络传输特性,所以题目说法错误,选 “错误” 。

151 多选题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义、语法与同步。
0. 错误

1. 正确

151 题

答案:1. 正确

解析:网络协议三要素是语义(规定协议元素的含义 )、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格式 )、同步(也叫时序,规定事件实现的顺序 ),所以题目说法正确,选 “正确” 。

152 单选题
下列 TCP/IP 协议簇中,与另外三个不属于同层协议的是______。
A. UDP
B. IP
C. ARP
D. ICMP

152 题

答案:A

解析:在 TCP/IP 模型中,UDP 属于传输层协议;IP、ARP、ICMP 属于网络层协议。所以 UDP 与其他三个不同层,选 A 。

传输层 : 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网络层:IP(网络之间的互联协议)、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ARP(地域解析协议)、RARP、AKP、UUCP(Unix to Unix copy)

153 单选题
在 OSI 层次体系中,实际的通信是在______实体之间进行的。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153 题

答案:A

解析:OSI 层次体系中,实际的通信是在物理层实体之间进行的,物理层负责处理物理介质上的信号传输,是网络通信的基础,所以选 A 。

IOS分为7层;TCP/IP分为4层;综合IOS和TCP/IP提出了5层结构;
IOS分为7层:
(1)物理层:通过媒介传输比特,是真正的实通信层(物理介质上的通信);
(2)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通信;
(3)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联;
(4)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递和错误恢复;
(5)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SPD;
(6)表示层: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PDU);
(7)应用层:允许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

154 单选题
在 ISO/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A. 提供可靠的端 —— 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 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C. 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 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154 题

答案:B

解析:ISO/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包括路由选择(确定数据传输路径 )、拥塞控制(避免网络拥塞 )、网络互连(实现不同网络连接 );A 是传输层功能,C 是数据链路层功能,D 是表示层功能,所以选 B 。

网络层的功能是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建立逻辑链路,为报文或报文分组的传递选择合适的璐由以实现网络互联。为进行路由选择,要选择合适的路由选择算法,并针对网络情况实现拥塞控制。

155 单选题
在协议层次模型中,第 N 层和其上的 N+1 层的关系是______。
A. N 层为 N+1 层提供服务
B. N+1 层为从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
C. N 层利用 N+1 层提供的服务
D. N 层对 N+1 层没有任何作用

155 题

答案:A

解析:在协议层次模型中,下层(N 层 )为上层(N + 1 层 )提供服务,上层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实现自身功能,如传输层利用网络层的路由服务,所以选 A ;B 是上层对下层数据封装的操作,C、D 说法错误 。

156 单选题
网卡的主要功能不包括______。
A. 将计算机连接到通信介质上
B. 进行电信号匹配
C. 实现数据传输
D. 网络互连

156 题

答案:D

解析:网卡主要功能有将计算机连接到通信介质(如网线 )、进行电信号匹配(适配计算机与通信介质的信号 )、实现数据传输(收发数据 );网络互连是路由器、网关等设备的功能,不是网卡的,所以选 D 。

网卡是将服务器、工作站连接到通信介质上并进行电信号的匹配、实现数据传输的部件(通常就是一块插件板,插在 PC 机上的扩展槽中)。

157 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______。
A. ARPANET
B. ChinaNet
C. Internet
D. CERNET

157 题

答案:A

解析: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RPANET(阿帕网 ),它是现代互联网的前身,于 1969 年建成;ChinaNet 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 是国际互联网(由 ARPANET 发展而来 ),CERNET 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所以选 A 。

阿帕网(ARPANET)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它是全球互联网的始祖。

158 单选题
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适用于下列哪种类型的以太网______。
A. 10Base-5
B. 10/100Base-T
C. 10/100Base-F
D. 10Base-2

158 题

答案:B

解析:10Base - 5 使用粗同轴电缆,10Base - 2 使用细同轴电缆,10/100Base - F 使用光纤,10/100Base - T 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所以选 B 。

10/100Base-T的以太网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159 单选题
评测计算机网速的常用单位是______。
A. MIPS
B. Mbps
C. MB/s
D. MHz

159 题

答案:B

解析:评测计算机网速(网络传输速率 )常用单位是 Mbps(兆比特每秒 ),MIPS 是每秒百万条指令(衡量计算机运算性能 ),MB/s 是兆字节每秒(常衡量存储设备读写速度 ),MHz 是兆赫兹(常衡量时钟频率 ),所以选 B 。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单字长定点指令平均执行速度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的缩写,每秒处理的百万级的机器语言指令数。这是衡量CPU速度的一个指标。
Mbps其全称为Million bits per second,意为每秒传输百万位(比特)数量的数据,而这里的bit(比特,1比特等于1个位)是表示数字信号数据的最小单位。Mb/s中的Mb与Mbps中的Mb意义相同,均表示百万位(比特)数据数量,所以Mbps=Mb/s。
MB/s,其中的MB表示Million Bytes(百万字节),Byte(字节)是计算机用于计量存储容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比如计算机中文件的大小就是用字节来表示的。
兆赫(Mega Hertz, MHz)是波动频率单位之一。

160 单选题
Internet 网络模型中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是______。
A. TCP
B. IP
C. HTTP
D. FTP

160 题

答案:B

解析:Internet 网络模型中,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是 IP(网际协议 ),负责分组的路由和转发;TCP 是传输层协议,HTTP、FTP 是应用层协议,所以选 B 。

TCP/IP网络层的核心是IP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在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协议包括IP协议(网际协议),ICMP协议(Interne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GMP协议(Internet组管理协议)。
IP是一种网络层协议,提供的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它只是尽可能快地把分组从源结点送到目的结点,但是并不提供任何可靠性保证。它同时被TCP和UDP使用,TCP和UDP的每组数据都通过端系统和每个中间路由器中的IP层在互联网中进行传输。ICMP是IP协议的附属协议。IP层用它来与其他主机或路由器交换错误报文和其他重要信息。IGMP是Internet组管理协议。它用来把一个UDP数据报多播到多个主机。

161 单选题
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均连接到一条通信传输线路上,在线路两端连有防止信号反射的装置。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______。
A. 总线结构
B. 环型结构
C. 星型结构
D. 网状结构

161 题

答案:A

解析:总线结构是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一条公共通信线路(总线 ),两端有终端匹配器防止信号反射;环型结构是计算机连成环状,星型结构以中心节点连接其他计算机,网状结构是多计算机复杂互联,所以选 A 。

总线(Bus)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 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计算机的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总线是一种内部结构,它是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与总线相连接,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叫总线,微型计算机是以总线结构来连接各个功能部件的。总线结构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中所有设备都直接与总线相连,它所采用的介质一般也是同轴电缆(包括粗缆和细缆),不过现在也有采用光缆作为总线型传输介质的,如后面我们将要讲的ATM网、Cable Modem所采用的网络等都属于总线型网络结构。

162 单选题
关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Internet 的体系结构采用了 ISO OSI 参考模型
B. 网络体系结构定义了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
C. 网络体系结构规定了哪些功能由硬件实现,哪些功能由软件实现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62 题

答案:B

解析:Internet 体系结构采用 TCP/IP 模型,不是 ISO OSI 参考模型,A 错误;网络体系结构定义了网络的层次划分及各层协议,B 正确;体系结构不规定功能由硬件还是软件实现,C 错误,所以选 B 。

Internet的四层体系结构指的是TCP/IP模型,总共有四层结构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因此,ACD错,选B。

163 单选题
关于协议数据单元 PDU 和服务数据单元 SDU,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在任何情况下,第 N+1 层的 PDU 就是第 N 层的 SDU
B. 在某些情况下,多个第 N+1 层的 PDU 可以合并成一个第 N 层的 SDU
C.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第 N+1 层的 PDU 可以分割成多个第 N 层的 SDU
D. 接口数据单元 IDU 由 SDU 和接口控制信息 ICI 组成

163 题

答案:A

解析:第 N + 1 层的 PDU 传递到第 N 层时,可能会被分割、合并等,不一定直接成为第 N 层的 SDU ,B、C 描述的分割、合并情况存在,D 中接口数据单元 IDU 确实由 SDU 和接口控制信息 ICI 组成,所以 A 说法错误,选 A 。

(N+I)PDU是通过(N)SDU传递到N层,加上(N)PCI后构成(N)PDU的。看上去似乎(N+1)PDU就等同于(N)SDU,虽然在许多情况下确实如此,但却并不总是这样。有时可以将多个(N+1)PDU拼成一个(N)SDU,称为拼接。接口数据单元即IDU: 指的是在相邻层接口间传送的数据单元,它是由SDU和一些控制信息组成。因此,选A。

164 单选题
在 OSI 体系结构中,数据格式的转换由______负责。
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层

164 题

答案:B

解析:OSI 体系结构中,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转换、加密解密、压缩恢复等;应用层提供应用服务,数据链路层处理帧,物理层处理物理信号,所以选 B 。

在 OSI 体系结构中,表示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在该层完成。

165 单选题
在 TCP/IP 参考模型中 TCP 协议工作在______。
A. 应用层
B. 传输层
C. 互连层
D. 主机 - 网络层

165 题

答案:B

解析:TCP/IP 参考模型中,TCP(传输控制协议 )工作在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可靠通信;应用层有 HTTP 等协议,互连层(网络层 )有 IP 协议,主机 - 网络层负责网络接入,所以选 B 。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在TCP/IP模型中,TCP协议用来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它与UDP协议一样,位于TCP/IP模型中的传输层。
TCP/IP协议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 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166 单选题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器件是______。
A. 电子管
B. 晶体管
C. 集成电路
D.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66 题

答案:B

解析:计算机发展的四代电子器件分别是: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集成电路,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所以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使用晶体管,选 B 。

A选项是第一代使用的电子器材;B选项是第二代使用的电子器材;C选项是第三代使用的电子器材;D选项是第四代使用的电子器材。

167 单选题
Internet(因特网)是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______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A. TCP/UDP
B. TCP/IP
C. FTP
D. HTTP

167 题

答案:B

解析:Internet 采用 TCP/IP 协议族进行通信,TCP/IP 是一组协议的集合,涵盖网络通信各层功能;TCP/UDP 只是传输层部分协议,FTP 是文件传输应用层协议,HTTP 是超文本传输应用层协议,所以选 B 。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的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168 单选题
就交换技术而言,计算机网络属于______。
A. 分组交换技术
B. 电路交换技术
C. 报文交换技术
D. 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结合技术

168 题

答案:A

解析:现代计算机网络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成分组进行传输、转发;电路交换是传统电话网采用的,报文交换不常大规模用于计算机网络,所以计算机网络就交换技术而言属于分组交换技术,选 A 。

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传统电话报文交换技术:电报系统分组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IP电话

169 单选题
一个 VLAN 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
A. 冲突域
B. 广播域
C. 管理域
D. 阻塞域

169 题

答案:B

解析:VLAN(虚拟局域网 )的主要作用是分割广播域,一个 VLAN 就是一个广播域,可减少广播风暴影响;冲突域是指可能发生帧冲突的区域,VLAN 不是主要针对冲突域,所以选 B 。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一个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VLAN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第3层的路由器来完成的。

170 单选题
TCP/IP 协议族的核心协议是______。
A. TCP
B. IP
C. ICMP
D. IGMP

170 题

答案:B

解析:TCP/IP 协议族中,IP(网际协议 )是核心,负责分组的路由和转发,TCP 是传输层协议依赖 IP ,ICMP、IGMP 是网络层辅助协议,所以核心协议是 IP,选 B 。

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TCP/IP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协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特网标准协议之一。
根据TCP/IP模型层次结构可知,IP协议是TCP/IP协议中最为重要的协议。为TCP,UDP,ICMP提供传输的通路。IP层能够提供子网的互联,使不同子网之间能传输数据。

171 单选题
Internet 最初创建的目的是用于______。
A. 政治
B. 经济
C. 教育
D. 军事

171 题

答案:D

解析:Internet 最初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为军事目的创建的 ARPANET,用于军事通信和资源共享等,所以选 D 。

本题考查应试者Internet方面的基础知识。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Agency,DARPA)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

172 单选题
将个人计算机通过 Modem 接入 Internet 需要安装以下哪些协议______。
A. HTTP
B. FTP
C. TCP/IP 和 PPP
D. E-mail

172 题

答案:C

解析:个人计算机通过 Modem(调制解调器 )接入 Internet ,需要 TCP/IP 协议实现网络通信基本功能,PPP(点对点协议 )用于在串行线路上建立连接、传输数据,HTTP 是应用层协议、FTP 是文件传输协议、E - mail 是邮件应用,不是接入必需,所以选 C 。

PPP 点对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属于二层协议,隧道协议的一种。为在点对点连接上传输多协议数据包提供了一个标准方法。PPP 最初设计是为两个对等节点之间的 IP 流量传输提供一种封装协议。在 TCP/IP中它是一种用来同步调制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OSI 模式中的第二层),替代了原来非标准的第二层协议,即 SLIP。除了 IP 以外 PPP 还可以携带其它协议,包括 DECnet 和 Novell 的 Internet 网包交换(IPX)。PPP提供了三类功能:1 成帧:可以毫无歧义的分割出一帧的起始和结束。2 链路控制:有一个称为LCP的链路控制协议,支持同步和异步线路,也支持面向字节的和面向位的编码方式,可用于启动路线、测试线路、协商参数、以及关闭线路。3 网络控制:具有协商网络层选项的方法,并且协商方法与使用的网络层协议独立。任何第3层的协议要通过拨号或者专用链路穿越广域网时,都必须封装一种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比如,PPP、SLIP——串行链路Internet协议、ARAP——AppleTalk远程接入协议)。尽管某些公司仍然使用Novell IPX和AppleTalk协议为主机提供远程接入,但是TCP/IP已经成为了今天企业网中使用的主要协议。

173 单选题
网络中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______。
A. 协议
B. 介质
C. 服务
D. 网络操作系统

173 题

答案:A

解析:网络中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就是协议,规定了数据格式、传输流程、差错处理等;介质是传输信号的物理载体,服务是网络提供的功能,网络操作系统是管理网络资源的系统,所以选 A 。

协议,网络协议的简称,网络协议是通信计算机双方必须共同遵从的一组约定。如怎么样建立连接、怎么样互相识别等。只有遵守这个约定,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交流。它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时序。

174 单选题
集线器和路由器分别运行于 OSI 模型的______。
A.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B. 网络层和传输层
C. 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
D. 物理层和网络层

174 题

答案:D

解析:集线器工作在 OSI 模型的物理层,主要进行信号放大和转发;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负责路由选择、分组转发,所以选 D 。

物理层: 中继器,集线器
数据链路: 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传输层: 网关
集线器工作于OSI/RM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路由器在2113OSI/RM中完成的网络层中继以及第三层中继任务,对不同的网络之间的数据包进行存储、分组转发处理,其主要就是在不同的逻辑分开网络。

175 单选题
把网络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属于按______进行分类。
A. 连接距离
B. 服务对象
C. 拓扑结构
D. 数据交换方式

175 题

答案:D

解析: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是按照数据交换方式来分类的;连接距离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等,服务对象分类如公用网、专用网等,拓扑结构分类如总线型、星型等,所以选 D 。

A连接距离,这个说的是lan或wan等。

B服务对象,这个可能说的是语音模拟、数字

C拓扑结构,这个说的是连接结构。

D数据交换方式,这个应道该说比较接近,但是也很牵强,按照定义说的是数版据是封包存储的方式传输数据的,也就是把数据装到“信封”中,根据数据包的地址发送的方式,叫“分组交换”。

176 单选题
OSI 参考模型的______为处在两个不同地理位置上的网络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
A. 物理层
B. 网络层
C. 表示层
D. 应用层

176 题

答案:B

解析: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为不同地理位置的终端设备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路由 ),物理层负责物理信号传输,表示层处理数据格式等,应用层提供应用服务,所以选 B 。

物理层:完成相邻两个节点间比特流的传输;网络层:完成端到端的分组的正确传输,为此要完成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拥塞控制等功能;表示层:完成消息的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不同系统间格式的转换;应用层:系统与用户间的接口。

177 单选题
在 OSI 参考模型中,第 N 层和其上的第 N+1 层的关系是______。
A. 第 N+1 层将为从第 N 层接受的信息增加一个信头
B. 第 N 层利用第 N+1 层的服务
C. 第 N 层对第 N+1 层没有任何作用
D. 第 N 层为第 N+1 层提供服务

177 题

答案:D

解析:OSI 参考模型中,下层(第 N 层 )为上层(第 N + 1 层 )提供服务,上层利用下层服务实现自身功能,A 是上层对下层数据封装的错误描述,B、C 说法错误,所以选 D 。

本题考查OSI模型的层次关系,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层的协议对上层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也就是下一层要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为上一层数据进行封装,因此答案为D,应该是第N层将从第N+1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第N+1层利用第N层提供的服务。

178 单选题
当一台计算机从 FTP 服务器下载文件时,在该 FTP 服务器上对数据进行封装的五个转换步骤是______。
A. 比特,数据帧,数据包,数据段,数据
B. 数据,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比特
C. 数据包,数据段,数据,比特,数据帧
D. 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比特,数据

178 题

答案:B

解析:数据封装在 OSI 模型中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过程是:应用层的数据 → 传输层的数据段(加传输层头 ) → 网络层的数据包(加网络层头 ) →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加链路层头和尾 ) → 物理层的比特流,所以 FTP 服务器上数据封装步骤是数据、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比特,选 B 。

本题考查数据封装的5个过程,FTP服务器的数据要经过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才到达物理层,因此对应的封装是数据、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最后是比特TCP/IP参考模型各个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物理层:比特;数据链路层:帧;网络层:包。传输层:段(TCP)或者报(UDP);应用层:数据。

179 单选题
键盘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下面哪种通信______。
A. 单工
B. 双工
C. 半双工
D. 自动

179 题

答案:B

解析:键盘向计算机发送按键信息,计算机也可向键盘反馈(如指示灯状态 ),属于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 );单工是单向通信,半双工是双向但不同时,所以选 B 。

计算机主机用串行接口显示终端,而显示终端带有键盘,这样,一方面键盘上输入的字符送到主机内存,另一方面,主机内存的信息可以送到屏幕显示,通常往键盘上打入一个字符后先不显示,计算机主机收到字符后,立即回送到终端,这样终端再把这个字符显示出来。前一个字符的回送过程和后一个字符的输入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即工作属于全双工方式。

180 单选题
局域网的简称是______。
A. LAN
B. WAN
C. MAN
D. CN

180 题

答案:A

解析: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简称 LAN ,WAN 是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MAN 是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CN 不是网络类型简称,所以选 A 。

局域网的简称是LAN,广域网的简称是WAN,城域网的简称是MAN。

181 单选题
在 TCP/IP 体系结构中,与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______。
A. 数据链路层
B. 网际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

181 题

答案:B

解析:TCP/IP 体系结构中,网际层(Internet Layer )的功能与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负责分组路由、转发等;数据链路层对应 TCP/IP 的网络接口层部分功能,传输层对应 TCP/IP 的传输层,会话层在 TCP/IP 中无对应单独层,所以选 B 。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体系结构,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OSI参考模型有七层,而TCP/IP协议体系结构只有四层。从所覆盖的功能来说,TCP/IP协议体系结构的应用层与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相对应,传输层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对应,网络层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
 

182 单选题
网络中如下资源属于资源子网:______。
A. 网络终端
B. 数据库
C. 软件
D. 以上都是

182 题

答案:D

解析: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数据库、软件等组成,负责数据处理和资源提供,网络终端、数据库、软件都属于资源子网,所以选 D 。

计算机网络从功能上看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1.通信子网,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为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交换、控制能力,实现联网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2.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以及各种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服务。

183 单选题
集线器运行于 OSI 模型的______。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物理层

183 题

答案:D

解析:集线器工作在 OSI 模型的物理层,主要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发,不处理数据链路层及以上的信息,所以选 D 。

集线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传输的单位是比特。

184 单选题
下列哪个元素不是网络协议要素?______。
A. 时序
B. 语义
C. 规则
D. 语法

184 题

答案:C

解析:网络协议三要素是语法(数据格式 )、语义(协议元素含义 )、时序(也叫同步,事件顺序 ),规则不是三要素之一,所以选 C 。

网络协议是由三个要素组成:
(1) 语义。语义是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什么样的响应。
(2)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
(3) 时序。时序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也可称为“同步”)。同步即可表示端口号一致。
人们形象地把这三个要素描述为:语义表示要做什么,语法表示要怎么做,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185 单选题
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计算机或终端之间能够正确传送信息,必须按照______来互相通信。
A. 信息交换方式
B. 网卡
C. 传输装置
D. 网络协议

185 题

答案:D

解析:计算机或终端之间要正确通信,必须遵循网络协议,规定通信的格式、流程、差错处理等;信息交换方式是网络通信的一种方式类别,网卡、传输装置是硬件,所以选 D 。

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计算机或终端之间能够正确传送信息,必须按照网络协议来互相通信。

186 单选题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性能指标有速率、吞吐量、往返时间、延时、利用率、______等。
A. 费用
B. 距离
C. 带宽
D. 可靠性

186 题

答案:C

解析:计算机网络常用性能指标有速率(数据传输速率 )、吞吐量(单位时间传输的数据量 )、往返时间(数据发送并收到确认的时间 )、延时(数据传输的延迟 )、利用率(网络资源的使用占比 )、带宽(网络传输能力的度量 )等;费用、距离、可靠性不属于网络性能指标常规范畴,所以选 C 。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性能指标有速率、吞吐量、往返时间、延时、利用率、带宽等。

187 单选题
TCP/IP 体系结构中与 ISO/OSI 参考模型的第 3 层对应的是哪一层?______。
A. 网络接口层
B. 传输层
C. 互联层
D. 应用层

187 题

答案:C

解析:ISO/OSI 参考模型的第 3 层是网络层,TCP/IP 体系结构中与之对应的是互联层(网际层 ),负责分组路由、转发等;网络接口层对应 OSI 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层对应 OSI 的传输层,应用层对应 OSI 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所以选 C 。

OSI参考模型第3层为网络层。TCP/IP体系结构中与ISO/OSI参与模型的第3层对应的是网际层,即互联层。

188 单选题
ATM 网络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传送数据,信元长度为______。
A. 1024B
B. 53B
C. 128B
D. 64B

188 题

答案:B

解析:ATM(异步传输模式 )网络的信元长度固定为 53 字节(48 字节数据 + 5 字节信头 ),这是 ATM 的重要特征,所以选 B 。

        ATM是以信元为基础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采用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将数据分割成固定长度的信元,通过虚连接进行交换。ATM信元长度为53B,其中5B为信元头,用来承载该信元的控制信息;48B为信元体,用来承载用户要分发的信息。

189 单选题
在 ISO/OSI 参考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A. 提供可靠的端 — 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 路由器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C. 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 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189 题

答案:A

解析:ISO/OSI 参考模型中,传输层主要功能是提供可靠的端 - 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保障数据在源和目的端之间的可靠传输;B 是网络层功能,C 是数据链路层功能,D 是表示层功能,所以选 A 。

        ISO/OSI参考模型中,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7个层次。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为传输层的功能。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为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的功能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当的路径。网络层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联等功能。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是表示层的功能。

190 单选题
ARP 协议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A. 将 MAC 地址解析为 IP 地址
B. 将 IP 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
C. 将主机域名解析为 IP 地址
D. 将 IP 地址解析为主机域名

190 题

答案:B

解析:ARP(地址解析协议 )的主要功能是将 IP 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MAC 地址 ),用于在局域网中确定目标设备的硬件地址;A 是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功能,C 是 DNS(域名系统 )功能,D 也与 DNS 相关,所以选 B 。

选项A是RARP协议;
选项C是DNS,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名字(也叫主机名字)到ip地址映射的网络服务。

191 单选题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______。
A. 差错控制
B. 数据压缩
C. 数据加密
D. 路由选择

191 题

答案:D

解析: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确定数据传输路径 )、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差错控制多在数据链路层、传输层,数据压缩、加密多在表示层等,所以选 D 。

在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网络层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联等功能。选项A是表示数据链路层。选项B、C是表示层的主要功能。

192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协议组成要素的是______。
A. 语法
B. 语义
C. 时序
D. 字符

192 题

答案:D

解析:网络协议三要素是语法(数据格式 )、语义(协议元素含义 )、时序(事件顺序 ),字符不是协议组成要素,所以选 D 。

考查计算机网络协议的3部分。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3部分组成。

193 单选题
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它们所能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而且还在于它们______的不同。
A. 所使用的介质不同
B. 所使用的协议
C. 所能支持的通信量
D. 所提供的服务

193 题

答案:B

解析:局域网和广域网除地理范围不同,所使用的协议也有差异,局域网常用以太网协议等,广域网有 PPP、HDLC 等协议;介质、通信量、服务不是主要差异点,所以选 B 。

可以通过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区分局域网和广域网,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此,还在于它们所采用的协议和网络技术。例如,WAN使用存储转发的数据交换技术,LAN使用共享广播的数据交换技术,这才是二者的根本区别。故本题选B。

194 单选题
Internet 实现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各类网络的互联,其最基础和核心的协议是______。
A. TCP/IP
B. FTP
C. HTML
D. HTTP

194 题

答案:A

解析:Internet 最基础和核心的协议是 TCP/IP 协议族,实现了不同网络的互联、通信;FTP 是文件传输协议,HTML 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TTP 是超文本传输协议,都基于 TCP/IP,所以选 A 。

Internet中最基础和核心的协议是TCP/IP,它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通信协议。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ML是超文本标志语言;FTP是文件传输协议。

195 单选题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次结构中,______是各层向其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
A. 网络
B. 服务
C. 协议
D. 实体

195 题

答案:B

解析:计算机网络分层次结构中,服务是下层向其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帮助上层实现功能;网络是整体概念,协议是通信规则,实体是通信的参与者,所以选 B 。

服务是网络中各层向其相邻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是相邻两层之间的界面。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简称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196 单选题
已知某通信的信号传输速率为 64kb/s,一个载波信号码元有 4 个有效离散值,则该信道的波特率为______。
A. 16kBaud
B. 32kBaud
C. 64kBaud
D. 128kBaud

本题考查波特率与比特率的关系,关键公式为 比特率 = 波特率 × log₂(码元离散值个数)。

已知信号传输速率(比特率)为 64kb/s,码元有效离散值个数为 4 。
根据公式变形可得:
波特率 = 比特率 ₂(码元离散值个数)
代入数据,log2​4=2 ,则波特率 =64kb/s÷2=32kBaud ,所以选 B 。

一个码元若取2^n个不同离散值,则含有nbit的信息量。在本题中,一个码元含有的信息量为2bit,由于在数值上波特率=比特率/每符号含的比特数,因此波特率为(64/2)k=32kBa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