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总结mstp,vrrp

发布于:2025-07-23 ⋅ 阅读:(18) ⋅ 点赞:(0)
一、MSTP技术





  • MSTIMSTI域根





MSTP中的端口角色

3. MSTP工作原理 

MSTP 计算方法

CST/IST的计算和RSTP类似
MSTI的计算仅限于区域内
MSTI计算参数包含在IST BPDU中,和IST的计
算同步完成





  • 3)转发路径选择
MSTP的P/A机制
• 上游桥发送的Proposal BPDU中,P标志位和A标志位都置位
• 下游收到P标志位和A标志位都置位的Proposal BPDU,在将端
口同步后会回应Agreement BPDU,使得上游的指定端口快速
进入转发状态

    
    保护机制
    • 根桥保护机制 

      边缘端口保护:当边缘端口收到配置消息时,MSTP会将这些端口关闭,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网络。配置命令为[H3C] stp bpdu-protection。
      非法根桥影响:合法根桥收到优先级更高的配置消息时会失去根桥地位,导致网络拓扑结构变动。
      1. 边缘端口保护 
      保护原理:通过关闭收到BPDU的边缘端口来阻止非法设备接入网络。
      配置方式:在系统视图下配置stp bpdu-protection命令。
      处理方式:当边缘端口收到BPDU时,直接关闭该端口,需要管理员手动恢复。
      2. 根桥保护配置 

      配置位置:在接口视图下配置,而不是系统视图。
      配置命令:在接口视图下使用stp root-protection命令。
      配置原因:避免在网络内部主备根桥切换时误触发保护机制。
      3. 根桥保护实例 

      实例配置:
      进入接口视图:int g0/0/3
      启用根桥保护:stp root-protection
      设置优先级:stp instance 0 priority 0
      状态变化:当端口收到更优BPDU时,会进入discarding状态。
      4. 根桥保护状态切换 

      状态转换:当保护端口收到更优BPDU时,会切换到侦听状态(在RSTP中表现为discarding状态)。
      行为限制:处于保护状态的端口不会转发数据报文。
      5. 根桥保护注意事项 
      配置位置限制:
      不应在上行接口配置根桥保护
      只能在连接外部设备的接口配置
      主备切换影响:避免在主备根桥切换的正常过程中误触发保护机制
      与边缘端口保护区别:
      根桥保护在接口视图配置
      边缘端口保护在系统视图配置

    环路保护机制
    1. 环路保护原理
    • 触发条件:当光纤链路单通或网络拥塞导致BPDU丢失时,下游设备会重新选择端口角色,可能形成环路
    • 保护机制:开启环路保护的端口若无法收到上游设备的BPDU,无论当前端口角色如何,都会强制转为Discarding状态
    • 应用场景:特别适用于光纤连接环境(如SFP模块的双纤连接),防止因单向链路故障导致的环路
    • 状态转换:保护机制触发后,端口会先进入Listening状态,相当于临时关闭端口功能
    TC保护机制
    1. TC攻击防御
    • 攻击原理:伪造大量TC-BPDU报文会导致交换机频繁刷新MAC地址表,影响网络稳定性
    • 防御措施:设置时间窗口(默认10秒)内处理TC报文的最大次数阈值
    • 默认值:系统默认阈值为1次,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但不宜过大)
    • 处理逻辑:超过阈值的TC报文将被忽略,避免地址表被恶意刷新
    2. TC保护配置
    • 配置位置:在系统视图下进行全局配置
    • 验证方法:通过频繁开关端口模拟TC攻击,观察地址表刷新行为
    • 实际应用:在稳定拓扑中TC报文应较少出现,阈值设置需平衡安全性与可用性
    • 注意事项:与根保护、环路保护不同,TC保护是针对泛洪攻击的防御机制
    五、VRRP技术
    1. VRRP基本概念
    • 协议定义: 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是RFC 3768定义的容错协议,通过将多个路由器组成备份组形成虚拟路由器来承担网关功能。
    • 核心功能: 实现网关设备冗余备份,当主网关故障时自动切换备份网关,保证网络连通性。
    • 工作逻辑: 将多个三层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组成逻辑设备,终端只需配置虚拟IP为网关地址,不感知具体转发设备。
    2. VRRP工作原理

    • 组结构:
      • 每个VRRP组包含1个Master(主设备)和若干Backup(备份设备)
      • Master实际承担数据转发,Backup处于监听状态
    • 虚拟地址:
      • 虚拟IP:终端配置的网关地址
      • 虚拟MAC:固定格式0000-5E00-01XX(XX对应VRID)
    • 切换机制: 当Master故障时,优先级最高的Backup接替转发工作,虚拟IP/MAC保持不变。
    3. VRRP主备切换

    

    

    • 选举原则: 通过优先级(Priority)选举Master,默认优先级100,数值越大越优先
    • 故障检测: Backup通过组播报文检测Master状态,3倍Advertisement间隔未收到报文即触发切换
    • 透明切换: 终端无需感知主备切换过程,网关IP/MAC始终保持不变
    六、VRRP负载分担

    

    

    1. 多网段负载分担
    • 实现条件: 需要至少两个网段(如10.100.10.0/24和10.100.11.0/24)
    • 配置方式:
      • 设备A作为网段1的Master/网段2的Backup
      • 设备B作为网段2的Master/网段1的Backup
    • 流量分布: 不同网段流量通过不同物理设备转发,实现负载均衡
    七、VRRP协议报
    八、VRRP优先级
    1. 默认优先级
    • 取值范围:8位二进制数,默认值为100,最高优先级为255(思科/华为设备默认值相同)
    • 选举规则:
      • 优先级高的设备成为Master路由器
      • 优先级相同时比较接口IP地址,较大者成为Master
      • 同一VRRP组中必须且只能存在一个Master路由器,但可存在多个Backup路由器
    2. 特殊优先级255
    • 触发条件:当物理接口IP地址与虚拟路由器IP地址完全相同时
    • 特性:
      • 自动获得255优先级(不可人工修改)
      • 直接成为Master路由器且不可降级
      • 避免网络中IP地址冲突的保障机制
    • 限制:人工配置优先级最高只能设为254
    九、VRRP工作过程
    1. VRRP协议号
    • 协议层:网络层协议(直接封装在IP包头后)
    • 协议号:112(无传输层封装)
    2. VRRP报文格式

    

    • 基本字段:
      • Version:当前通用v2版本
      • Type:唯一报文类型(只有通告报文)
      • Virtual Rtr ID:VRRP组标识(1-255)
      • Priority:当前设备优先级
      • Count IP Addrs:维护的IP地址数量
    • 通信参数:
      • 组播地址:224.0.0.18(首个学习的组播地址)
      • 通告间隔:默认1秒
      • 超时判定:3个周期(3秒)未收到报文即判定Master故障
    3. VRRP状态机

    

    

    • 三种状态:
      • Initialize:端口关闭时进入
      • Master:定期发送通告报文(含虚拟MAC应答)
      • Backup:仅监听报文(不处理任何数据转发)
    • 状态转换规则:
      • 优先级≠255:先进入Backup状态再选举
      • 优先级=255:直接成为Master
      • 接口恢复后需重新参与选举

    十、VRRP抢占模式

    

    1. 接口跟踪功能

    

    • 工作机制:
      • 跟踪接口故障时自动降低优先级
      • 默认抢占模式允许Backup接管
      • 非抢占模式需人工干预切换
    • 典型场景:
      • 上行链路故障时触发主备切换
      • 优先级差值需足够触发状态变更
    2. 免费ARP机制
    • 作用:解决主备切换后的二层通信问题
    • 触发时机:新Master产生时立即发送
    • 报文特性:
      • 使用虚拟IP和虚拟MAC(格式:0000-5E00-01XX)
      • 强制更新终端ARP缓存表(无需等待30秒老化)
    • 必要性:避免因MAC地址未更新导致通信中断
    十一、VRRP配置实例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