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每天的内容都有示例代码的,在gitee主页 不是只有讲义的几句话,,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吧
知识点回顾:
- 类的定义
- pass占位语句
- 类的初始化方法
- 类的普通方法
- 类的继承:属性的继承、方法的继承
一.知识点学习
DAY28
之前大家已经接触过类的概念,我们也反复强调了类的实例化。
为了避免有的同学之前没看过复试班的内容或者已经遗忘,我们来简单的复习下
类是对属性和方法的封装,可以理解为模板,通过对模板实例化可以实现调用这个类的属性和方法。比如创建一个随机森林类,然后就可以调用他的训练和预测方法。
现在我们来学一下自己定义一个类,这会让我们对于类这个对象理解的更加深刻
ps:类的操作很多,我们这里只说一些在深度学习领域最常见和通用的
一个常见的类的定义包括了:
- 关键字class
- 类名
- 语法固定符号冒号(:)
- 一个初始化函数__init__(self)
注意:注意:init左右各有两个下划线__,需要传入self这个特殊的参数。
Pass占位符和缩进
class ClassName: # 类名通常遵循大驼峰命名法 (UpperCamelCase),即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大写,class是定义类的关键词
# 类的代码块 (可以包含属性定义、方法定义等)
pass # pass 是一个占位符,表示这里暂时没有任何内容

许多时候,当规划好准备写一个函数、或者一个类,关键词定义后,会先用pass占位,避免运行错误,等到想好写什么再去补上
比如def、class这些定义的关键词后,必须有一个有占据缩进位置的代码块。
还有下面这些依赖缩进的语句,都可以用pass语句来占位
总结: Python 通过缩进来定义代码块的结构。当解释器遇到像 def, class, if, for 这样的语句,并且后面跟着冒号 : 时,它就期望接下来会有一个或多个缩进的语句来构成这个代码块。如果它没有找到任何缩进的语句(即代码块是空的),它就无法确定这个结构的范围,因此会抛出 IndentationError。
pass 语句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本身不执行任何操作,但它是一个有效的 Python 语句。所以,当你需要一个语法上存在的代码块,但又暂时不想在其中放入任何实际的逻辑时,pass 就是一个完美的占位符,它告诉解释器:“这里有一个代码块,但它什么也不做。”
类的初始化方法
初始化方法又叫构造方法、特殊方法
类有2种方法
- 初始化方法,
- 普通放大
class Teacher: # 这里不需要括号
def __init__(self): #初始化方法,这里没有传入参数
self.name = "Susan" # 给类定义一些属性
self.subject = "English"
self.age = 33
Teacher = Teacher() # 创建一个Teacher类的实例
print(Teacher.name) # 输出: Susan
class Teacher: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初始化方法,传入了参数
self.name = name # 外界的参数,需要通过self.xxx来复制给类自己的属性
self.age = age
self.subject = "English" # 这个属性仍然是在创建时就设定好的
# 创建一个Teacher对象的例子,构造方法的参数必须
teacher = Teacher("Susan", 33) # 如果在初始化方法中设置了非默认的参数,那么外界就必须要传入才行,传参时self位置不用写东西,只需要传name和age就行
print(teacher.name) # 输出: Susan
print(teacher.age) # 输出: 33
print(teacher.subject) # 输出: English
针对于类class,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老师问一个有35个同学的班级要个人信息表(姓名,性别,年龄等等)如果不做格式要求,老师可能会收到35份格式不同的表(比如顺序不同,排版不同,表格大小不同),现在老师做了一张表格(类,如上文Teacher类)规定格式,每个同学打印表格(实例化或者初始化teacher = Teacher("Susan", 33)),这样表格就有条例,每个同学格式都一样。上述代码teacher = Teacher("Susan", 33),这个teacher它的类型是Teacher类类型。我再写个teacher1,看我下面代码。无论是teacher还是teacher1都是Teacher类类型。
其中,self.xx是用来表明这个属性“归属于”这个类自己的(self)。比如self.name,就代表着:“自己的名字”,self等于“自己”,这个self指向类的实例化地址,传入的self.xx是它的属性。 以后要是用它的属性值,即使是从外界参数传入的,前面也必须加上self.xx,否则传入的参数没价值(例外的情况我们不提)
类的普通方法
除了init方法(初始化方法,又名构造方法),还包含一些普通方法(自己定义)
普通方法和init方法的差别在于,init方法是类的构造方法,当创建对象时,会自动调用init方法----只要你创建这个类对象了,这个init函数就会执行
普通方法是只有你调用类的这个方法的时候,函数才会执行
特性 | init 方法 | 普通方法 |
---|---|---|
调用时机 | 创建实例时自动调用 | 手动通过实例调用 |
是否需要显式调用 | 否 | 是 |
默认名称 | 必须是 init | 自定义 |
主要用途 | 初始化实例属性 | 实现类的行为逻辑 |
参数要求 | 第一个参数必须是 self | 第一个参数必须是 self |
返回值 | 必须返回 None(隐式) | 可以返回任意类型的值 |
我上述代码有标成员属性和成员方法。一个很容易错的地方是成员方法一般是我们自己定的,比如今天作业有计算面积计算周长,很容易忽视self,成员方法必须有self,否则会报错。以菜刀为例,设定菜刀类,菜刀的大小,重量,材料都是成员属性,成员方法就是砍,切,劈。
类的继承
类已经是比较优秀的封装了,封装了函数、封装了属性
正如装饰器进一步封装了函数的可复用的功能,装饰器函数封装了函数
那么有没有东西可以进一步封装类呢?这就引出了类的继承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继承允许一个类(子类)继承另一个类(父类)的属性和方法,从而实现代码复用和功能扩展。子类可以:
复用父类的代码(无需重新实现)。
重写父类的方法(修改或增强功能)。
添加新的方法和属性(扩展功能)。
仔细观察下方实例代码的注释,写的非常详细
# 先沿用之前定义的teacher类
class Teacher:
def __init__(self, name, subject, age):
self.name = name
self.subject = subject
self.age = age
def teach_lesson(self):
print(f"{self.name}正在教{self.subject}。")
def criticize(self, student_name):
print(f"{self.name}正在批评{student_name}。")
# 继承 Teacher 类,起名特级教师
class MasterTeacher(Teacher): # 1. 继承需要在括号中指定父类
def __init__(self, name, subject, age, experience_years):# 2. 继承的时候需要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所以需要传入父类的参数,同时也可以传入自己的参数
# 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初始化基本属性
super().__init__(name, subject, age) # 3. 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这里的super()是一个内置函数,返回父类的实例
# 4. 此时子类自动拥有了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 添加子类特有的属性
self.experience_years = experience_years # 5. 子类特有的属性可以在这里定义
# 重写父类方法,增强功能-----如果子类定义了与父类同名的方法,子类实例会优先调用子类的方法。
def teach_lesson(self): # 6. 重写父类的方法
print(f"{self.name}(特级教师)正在用高级方法教授{self.subject}。")
# 新增子类特有的方法
def give_lecture(self, topic):
print(f"{self.name}正在举办关于{topic}的讲座。")
# 创建子类实例
master = MasterTeacher("王教授", "数学", 45, 20)
# 调用继承的方法
master.teach_lesson() # 调用重写的父类的方法
master.criticize("李同学") # 调用父类的方法,如果不修改方法,则可以直接继承父类的方法
# 调用子类特有的方法
master.give_lecture("微积分") # 调用子类新增的方法
# super()函数 除了在构造方法中使用,还可以在其他方法中使用
# 定义一个父类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speak(self):
print(f"{self.name} 发出声音")
class Dog(Animal):
def speak(self):
super().speak() # 先调用父类的方法
print("汪汪叫") # 再添加子类的行为
dog = Dog("旺财", 3)
dog.speak()
所以重写父类的方法,也包含2种
- 直接重写:本质是会优先用子类的同名方法,完全替代父类方法,父类逻辑不会执行。
- 使用super()重写,保留父类方法的核心逻辑,并在其基础上扩展。
作业
题目1:定义圆(Circle)类
要求:
- 包含属性:半径 radius。
- 包含方法:
- calculate_area():计算圆的面积(公式:πr²)。
- calculate_circumference():计算圆的周长(公式:2πr)。
- 初始化时需传入半径,默认值为 1。
# 示例运行
circle = Circle(5)
print(f"半径:{circle.radius}") # 输出:半径:5
print(f"面积:{circle.calculate_area()}") # 输出:面积:78.54(保留两位小数)
print(f"周长:{circle.calculate_circumference()}") # 输出:周长:31.42(保留两位小数)
做:
import math
class Circle:
def __init__(self,radius):# 成员属性是半径
self.radius=radius
def calculate_area(self):# 这个自定义的普通成员方法一定要加self,否则肯定报错
s=math.pi*(self.radius**2)
return s
def calculate_circumference(self):
l=2*math.pi*self.radius
return l
# 初始化(激活模型)
circle=Circle(5)# 我们 __init__(self,radius)只有radius一个量(传参忽视self)就传一个量就行
print(f"半径:{circle.radius}") # 输出:半径:5
print(f"面积:{circle.calculate_area():.2f}") # 输出:面积:78.54(保留两位小数)
print(f"周长:{circle.calculate_circumference():.2f}") # 输出:周长:31.42(保留两位小数)
题目2:定义长方形(Rectangle)类
- 包含属性:长 length、宽 width。
- 包含方法:
- calculate_area():计算面积(公式:长×宽)。
- calculate_perimeter():计算周长(公式:2×(长+宽))。 is_square() 方法,判断是否为正方形(长 == 宽)。
- 初始化时需传入长和宽,默认值均为 1。
rect = Rectangle(4, 6)
print(f"长:{rect.length}, 宽:{rect.width}") # 输出:长:4, 宽:6
print(f"面积:{rect.calculate_area()}") # 输出:面积:24
print(f"周长:{rect.calculate_perimeter()}") # 输出:周长:20
print(f"是否为正方形:{rect.is_square()}") # 输出:是否为正方形:False
square = Rectangle(5, 5)
print(f"是否为正方形:{square.is_square()}") # 输出:是否为正方形:True
做:
class Rectangle:
def __init__(self,length,width):# 成员属性都这个格式
self.width=width
self.length=length
def calculate_area(self):# 定义普通成员方法必须有self
s=self.width*self.length
return s
def calculate_perimeter(self):
l=2*(self.length+self.width)
return l
def is_square(self):
if self.length==self.width:
b=True
else :
b=False
return b
# 激活模型
rect = Rectangle(4, 6)
print(f"长:{rect.length}, 宽:{rect.width}") # 输出:长:4, 宽:6
print(f"面积:{rect.calculate_area()}") # 输出:面积:24
print(f"周长:{rect.calculate_perimeter()}") # 输出:周长:20
print(f"是否为正方形:{rect.is_square()}") # 输出:是否为正方形:False
square = Rectangle(5, 5)
print(f"是否为正方形:{square.is_square()}") # 输出:是否为正方形:True
题目3:图形工厂
创建一个工厂函数 create_shape(shape_type, *args),根据类型创建不同图形对象:图形工厂(函数或类)
shape_type="circle":创建圆(参数:半径)。
shape_type="rectangle":创建长方形(参数:长、宽)。
shape1 = create_shape("circle", 5)
print(shape1.calculate_circumference()) # 输出:31.42
shape2 = create_shape("rectangle", 3, 4)
print(shape2.is_square()) # 输出:False
做:
import math
# 1.矩阵类,里面是执行矩阵类型的操作,示例只要求我们判断是不是正方形,计算面积和周长的我就删了
class Rectangle:
def __init__(self,length,width):# 成员属性都这个格式
self.width=width
self.length=length
def is_square(self):
if self.length==self.width:
b=True
else :
b=False
return b
# 2.圆类,里面是执行圆类型的操作,示例要求我们计算它的周长,计算面积就删了
class Circle:
def __init__(self,radius):# 成员属性是半径
self.radius=radius
def calculate_circumference(self):
l=2*math.pi*self.radius
return l
def create_shape(shape_type, *args):#根据类型(shape_type)创建不同图形对象:图形工厂(函数或类)
if shape_type=="circle":
return Circle(args[0]) # 直接使用第一个参数作为半径
elif shape_type=="rectangle":
return Rectangle(*args)
else:
print("重输,只有圆和矩阵")
shape1 = create_shape("circle", 5)
print(f'{shape1.calculate_circumference():.2f}') # 输出:31.42
shape2 = create_shape("rectangle", 3, 4)
print(shape2.is_square())
print(f'shape1的类型是{type(shape1)}')
print(f'shape2的类型是{type(shape2)}')
注意事项:
这道题有个注意事项,在上图这个函数中,一定要写return Circle(arg[0]),看一下下图我原来做错的地方。
我原来的函数只是创立了类对象,却没有return所以报错。所以一定要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