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排序算法之<冒泡排序>

发布于:2025-07-29 ⋅ 阅读:(15) ⋅ 点赞:(0)

目录

1、冒泡排序介绍

2、算法步骤

3、Java 实现(带优化)

4、算法复杂度分析

5、优点与缺点


前言

总结:Java 排序算法进阶路线

  1. O(n²) 算法(适合学习原理)

    • 冒泡排序(最慢)→ 选择排序 → 插入排序(推荐先学)

  2. O(n log n) 算法(实际应用)

    • 归并排序(稳定)→ 快速排序(最快,但不稳定)→ 堆排序(空间省)

  3. Java 内置排序

    • Arrays.sort():对基本类型用 快速排序,对象类型用 归并排序(保证稳定性)。

 排序算法的“进化路线”:

冒泡排序 → 选择排序 → 插入排序 → 希尔排序 → 快速排序 → 归并排序 → 堆排序
                             ↓
                   Java 内置排序(Arrays.sort)

1、冒泡排序介绍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组,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如前一个比后一个大),就交换它们。

        这个过程像“气泡”一样把较大的元素逐渐“浮”到数组的末尾。


2、算法步骤

如下所示:

  1.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
  2. 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升序),则交换。
  3. 继续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相同的操作,直到数组末尾。此时,最大的元素已经“冒泡”到最后。
  4. 重复上述过程,但每次遍历的长度减一(因为末尾已有序)。
  5. 当某一轮没有发生任何交换时,说明数组已有序,可以提前结束。


3、Java 实现(带优化)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
     * 冒泡排序 - 升序排列
     * @param arr 待排序的整型数组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1) {
            return;
        }

        int n = arr.length;
        boolean swapped; // 用于优化:检测是否发生交换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swapped = false;

            // 每次遍历将最大值“冒泡”到末尾
            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 {
                if (arr[j] > arr[j + 1]) {
                    // 交换元素
                    swap(arr, j, j + 1);
                    swapped = true;
                }
            }

            // 如果本轮没有发生交换,说明数组已经有序
            if (!swapped) {
                break;
            }
        }
    }

    /**
     * 交换数组中两个元素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 测试示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

        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 + java.util.Arrays.toString(arr));
        bubbleSort(arr);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 + java.util.Arrays.toString(arr));
    }
}

输出结果:

排序前:[64, 34, 25, 12, 22, 11, 90]
排序后:[11, 12, 22, 25, 34, 64, 90]

4、算法复杂度分析


5、优点与缺点

1、优点:

  • 实现简单,逻辑清晰。
  • 是稳定排序。
  • 原地排序,空间开销小。
  • 能检测数组是否已有序(通过 swapped 标志优化)。

2、缺点:

  • 时间复杂度高 O(n²),不适合大数据量排序。
  • 效率远低于快排、归并、堆排序等。

建议使用 Java 内置排序:

Arrays.sort(arr); // 使用双轴快排(基本类型)或 Timsort(对象)


参考文章:

1、六大排序算法: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CSDN博客文章浏览阅读10w+次,点赞6.3k次,收藏3.4w次。本文详细介绍了排序算法中的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以及两种快速排序方法(Hoare版本和挖坑法)。通过动图演示和代码实现,展示了这些算法的工作原理和时间复杂度,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排序算法的内部机制。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0886514/article/details/119045154?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0faf03d22b2d125d5f49a4649ad59c85%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2522%257D&request_id=0faf03d22b2d125d5f49a4649ad59c85&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all~top_positive~default-1-119045154-null-null.142^v102^control&utm_term=%E5%86%92%E6%B3%A1%E6%8E%92%E5%BA%8F&spm=1018.2226.3001.4187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