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亚马逊云科技(AWS)上海AI研究院7月22日关闭事件

发布于:2025-07-30 ⋅ 阅读:(25) ⋅ 点赞:(0)

【科技明说 | 科技热点关注】

亚马逊云科技(AWS)上海AI研究院已于2025年7月22日正式解散,这是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后一个海外研究中心的关闭。这个消息是否是真的,目前得到的印证来自其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家王敏捷在朋友圈发文称,团队解散正值外国研究机构在中国的黄金时期落幕。当然朋友圈消息属于个人私密信息,这里就不好将其截图发布出来了,有朋友如果需要,可以私下交流。

资料显示,AWS上海AI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由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张峥领导,聚焦图神经网络(GNN)、机器学习及AI Agent等前沿领域,曾开发开源框架Deep Graph Library(DGL),为亚马逊贡献约10亿美元营收,并发表超100篇顶级论文。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作为AWS在华的唯一AI研究机构,其关闭标志着亚马逊全面退出中国本土AI基础研究布局。

来自亚马逊声明称,公司称此决定基于组织架构与战略重点的深度评估,旨在优化资源、持续投资创新,属于必要的团队人员精简。发言人强调将支持受影响员工过渡,但未透露具体裁员人数。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深层动因可能还是来自中美科技摩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敏捷指出,解散与“中美战略调整”直接相关,暗示地缘政治对跨国研发的影响。

其次也源于全球成本缩减,因为此次裁员是亚马逊全球重组计划的一部分。2022年至今,亚马逊已裁减超27000人,2025年AWS部门此前已裁减数百岗位。

其中不乏AI转型冲击的影响。毕竟生成式AI的推广将导致岗位结构性减少,部分职能被自动化取代。

就此再看美国科技企业撤离潮,2025年,IBM关闭在华运营32年的研发中心(影响1,800人),微软迁移上海AI实验室团队至美澳等国。某智库分析称,这反映“数字脱钩”从商业层面向智力资本转移。

因而AI驱动的裁员潮此起彼伏。科技行业普遍因AI效率提升削减岗位。例如:微软2025年裁员9,100人(含Xbox团队);谷歌削减25%智能电视部门员工;亚马逊AWS培训认证、客户专家团队均遭精简。

如此等等,都是为了公司经营结果,为了利润,精兵简政带来的影响。

不过,其研究院的核心成果(如DGL框架)知识产权归属亚马逊,其撤离可能削弱中国AI生态的底层技术积累。

就此再论该事件,需要注意的是AWS上海AI研究院的关闭,是中美科技博弈、企业AI转型与全球成本收缩三重因素的综合结果。

这不仅意味着百余名科研人员的职业转折,更折射出跨国企业在华研发策略的根本性调整,从技术本土化转向保守性撤离。随着AI重塑就业结构,此类事件可能成为科技行业的新常态。

阿明书法:重大事件

- END-

你怎么看?

欢迎文末评论补充!

【科技明说|全球存储观察 |全球云观察|阿明观察】专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