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的数据同步现状及痛点
在许多制造企业中,数据仓库和BI看板已经成为日常运营的重要工具,用于实时监控和分析生产效率指标,如OEE(设备综合效率)。然而,传统的数据同步方式通常依赖于夜间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程序,每晚从MES(制造执行系统)生产数据库抽取前一天的数据,并将其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这种做法带来了以下几个问题:
- 决策滞后:管理者通过BI看板看到的永远是昨天的数据。如果产线出现了异常停机,只有等到第二天才能发现并作出反应,这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决策响应的及时性。
- 性能影响:夜间ETL任务通常需要全量或批量抽取大量数据,这对于核心的MES生产库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甚至会影响到夜班生产系统的响应速度,造成生产中断或延误。
- 开发复杂:传统的ETL流程通常涉及数百行的ETL脚本,需要ETL工程师进行维护和调整,这使得开发周期较长,且流程逻辑往往不够透明,给后期运维带来困难。
随着生产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对实时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亟需找到一种更为高效、实时的数据同步解决方案,以保障生产管理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解决方案:基于SQL的数据采集服务
为了帮助制造企业解决这些痛点,麦聪软件为用户提供了基于SQL的低代码数据采集服务,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构建从MES到数据仓库的数据采集通道。数据采集服务依托于麦聪软件的SQL工具,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和极低的运维成本,帮助企业实现从传统的“T+1”数据延迟模式到秒级数据实时同步的跃迁。
- 1. 简单配置,轻松实现数据同步 在我们的软件平台上,企业只需通过简单的JDBC配置,连接源端的MES数据库(如PostgreSQL、华为GaussDB等)和目标端的数据仓库(如ClickHouse)。用户只需提供相应的数据库连接信息,无需编写复杂的ETL脚本,就可以轻松实现数据同步。
- 2. 增量数据复制:基于日志捕获(CDC) 数据采集服务非侵入式地读取MES数据库的事务日志(Transaction Log),而不是直接轮询业务表。这样,我们可以精确捕获数据库中的每一笔INSERT、UPDATE、DELETE操作,并将其实时同步到数据仓库中的目标表,避免了传统批量ETL过程中对源端数据库的压力。
- 3. 可视化操作,轻松选择同步对象 在可视化界面上,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勾选需要同步的生产相关表,如工单表、设备状态表、质量检测表等,无需手动编写SQL语句。平台将自动处理数据的同步和转换,用户仅需关注业务流程和数据准确性。
- 4. 一键启动,自动化任务执行 配置完成后,用户可以一键启动复制任务。系统会自动完成首次的全量数据初始化,并在此基础上无缝切换到增量数据同步模式,确保源端数据库中的每一条变化数据都能够在秒级时间内同步到目标数据库。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了运维的复杂度和人力投入。
效果与收益
通过数据采集服务,企业的OEE作战大屏实现了从“T+1”到秒级数据同步的转变,数据延迟得到了大幅度缩短。
- 1. 实时洞察,快速反应生产异常 生产异常能够被即时发现,车间主任可以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内做出响应,减少了因信息延迟导致的生产停机时间。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停机时间平均减少了20%,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 2. 零性能影响,保障生产系统稳定 基于CDC的增量复制模式对源端的生产数据库几乎没有性能损耗。与传统的ETL批量抽取方式不同,增量复制方式在后台持续监控数据变化,确保了MES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夜间ETL任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3. 提高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传统的ETL脚本往往需要数百行代码来完成任务,开发周期长且维护困难。麦聪数据采集服务,企业只需进行简单的配置,即可完成任务,运维成本降低了约80%。此外,减少了对ETL工程师的依赖,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和决策。
总结
通过实施基于SQL的数据采集服务,制造企业可以实现从传统的T+1数据同步方式到实时、秒级同步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决策响应速度。我们公司的数据复制服务,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实时OEE监控,还显著降低了开发和运维成本,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生产智能化的强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