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信软件)系中国宝武实际控制、宝钢股份控股的上市软件企业,是中国领先的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为宝武集团提供整体 IT 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与服务。为统一管理宝武集团旗下分散在各地的工厂,同时替代使用数年的国外集中式存储,宝信软件选择支持超融合与存算分离“双部署架构”的 SmartX 榫卯企业云平台*,基于榫卯超融合(原 SmartX HCI)承载分布在多个城市的的新建钢厂 IT 系统,同时响应信创政策,基于榫卯分布式存储(原 SMTX ZBS)构建异构存储资源池,支撑大数据平台等关键业务系统,灵活满足不同关键业务的多种需求。
* 榫卯企业云平台由 SmartX 全栈超融合方案升级而来,涵盖 SmartX 全栈基础设施能力,支持存算融合与存算分离两种部署架构,一套平台满足企业自建云的各阶段需求。
超融合架构承载 ERP、MES 等核心生产业务,分支工厂统一管理
宝武集团旗下的众多钢铁工厂分布在全国各地,不仅地域分布松散、偏远,而且缺乏专业的管理员执行运维工作,常驻运维人员少且由于出差成本高,临时的运维人员也非常稀缺。如果采用传统模式构建分支机构数据中心,则面临硬件设备种类繁多,架构复杂等挑战。
在新型架构选型的过程中,宝信软件关注到超融合架构能够大幅简化整体架构,降低运维复杂度和工作量,并能有效降低总拥有成本。以上优势与分支钢厂 IT 统一管理、易于运维、扩展灵活、低成本等最迫切的需求完美匹配。
经过产品评估和验证,宝信软件选择了国外某一线超融合厂商和 SmartX 榫卯超融合作为新钢厂建设过程中的超融合供应商,其中榫卯超融合承载了分布在多个城市的的新建钢厂 IT 系统,每个钢厂依据业务量不同,分别仅需要 4-6 个节点组成的超融合集群即可承载 ERP、MES、工业网、设备管理、综合管理等核心生产系统。在运维方面,得益于榫卯超融合支持原有的虚拟化平台,在上海的运维团队可以实现各地钢厂的统一运维与管理。
存算分离架构替代国外集中式存储,探索信创改造
在上述实践中,宝信软件充分认可 SmartX 核心存储的性能与稳定性,随后计划进一步以榫卯分布式存储替代原有生产集群中的国外集中式存储,在避免 FC SAN 交换机“卡脖子”难题的同时探索分布式存储的信创转型方案。
在此背景下,宝信软件基于信创环境(ARM 混闪和 ARM 全闪)与非信创环境(Intel)部署了榫卯分布式存储,并与生产环境的 NetApp 进行了性能对比。其中,除 ARM 混闪环境采用新华三 CAS 虚拟化平台,其余环境均采用 VMware 虚拟化。结果显示,在大部分场景中,SmartX 榫卯分布式存储在信创和非信创环境中的性能表现,均可达到 NetApp 同等水平,部分场景中甚至性能表现更佳。
基于此,宝信软件基于榫卯分布式存储搭建了多个核心存储资源池,包括全闪资源池和混闪资源池,CPU 涵盖 AMD、鲲鹏、Intel 等多个型号,承载核心生产应用、开发测试应用、数据备份等多种应用,满足宝信软件的多样化建设需求。
- 信创资源池:基于鲲鹏芯片服务器构建信创分布式存储集群,对接新华三 CAS 虚拟化,承载一般信创转型业务系统,同步实现了存储软硬件的信创转型。
- 核心生产资源池:基于 x86 服务器和 VMware 虚拟化构建分布式存储资源池,承载钢厂 L2 产线业务系统、智能运维平台、大数据平台,及配套边缘计算服务等核心业务系统。
- 开发测试资源池:基于 AMD 芯片全闪 NVMe 硬件构建,承载关键研发测试开发应用,持久运行多年,期间保持流畅的运行效率,大幅缩短开发周期。
- 数据备份资源池:利旧替换 Nutanix 服务器,将 VMware 的应用备份至榫卯分布式存储中,利用分布式存储的多副本和纠删码(EC)等技术,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完整性。
目前,宝信软件的榫卯分布式存储资源池已经稳定运行超 4 年,承载了总计达 PB 级别的数据量,助力用户逐步实现国外集中式存储国产化替代、分布式转型与信创改造,满足核心生产、开发测试、数据备份等多种业务场景需求。
用户收益
- 一套自建云方案满足多种业务需求:根据不同业务需求灵活选择基础设施部署方案,以榫卯企业云平台同时满足 MES 等核心生产业务、分支工厂统一管理、国外集中式存储替代、信创转型、数据备份、开发测试等多种需求,按需进行扩容与基础设施能力升级。
- 一套平台统一管理多架构集群:榫卯企业云平台多集群管理组件 CloudTower 支持以一套界面统一管理多套超融合与分布式存储集群,降低管理复杂度。
- 灵活实现国产化与信创转型:在超融合环境验证 SmartX 自研存储能力后,以榫卯分布式存储替代国外集中式存储,并基于鲲鹏芯片服务器构建信创资源池,稳步推动国产化转型与信创改造。
- 深度自研技术助力降本增效:分布式存储完全自主研发、原生虚拟化 ELF 基于 KVM 深度研发,具备多种性能优化与高可用功能和运维支持特性,帮助用户提升业务效率、降低运维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