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学深度学习(pytorch版):第四章节—多层感知机(4)模型选择、欠拟合和过拟合

发布于:2025-08-19 ⋅ 阅读:(12) ⋅ 点赞:(0)

在实验中调整模型架构或超参数时会发现: 如果有足够多的神经元、层数和训练迭代周期, 模型最终可以在训练集上达到完美的精度,此时测试集的准确性却下降了。

1. 训练误差和泛化误差

为了进一步讨论这一现象,需要了解训练误差和泛化误差。 

训练误差(training error)是指, 模型在训练数据集上计算得到的误差。 

泛化误差(generalization error)是指, 模型应用在同样从原始样本的分布中抽取的无限多数据样本时,模型误差的期望。

1.1. 统计学习理论

由于泛化是机器学习中的基本问题, 许多数学家和理论家毕生致力于研究描述这一现象的形式理论

在目前已探讨、并将在之后继续探讨的监督学习情景中, 假设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都是从相同的分布中独立提取的。 这通常被称为独立同分布假设(i.i.d. assumption), 这意味着对数据进行采样的过程没有进行“记忆”。 换句话说,抽取的第2个样本和第3个样本的相关性, 并不比抽取的第2个样本和第200万个样本的相关性更强。

当训练模型时,试图找到一个能够尽可能拟合训练数据的函数。 但是如果它执行地“太好了”,而不能对看不见的数据做到很好泛化,就会导致过拟合。 这种情况正是想要避免或控制的。 深度学习中有许多启发式的技术旨在防止过拟合。

1.2. 模型复杂性

当有简单的模型和大量的数据时,期望泛化误差与训练误差相近。 当有更复杂的模型和更少的样本时,预计训练误差会下降,但泛化误差会增大。 模型复杂性由什么构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个模型是否能很好地泛化取决于很多因素。

很难比较本质上不同大类的模型之间(例如,决策树与神经网络)的复杂性。 就目前而言,一条简单的经验法则相当有用: 统计学家认为,能够轻松解释任意事实的模型是复杂的, 而表达能力有限但仍能很好地解释数据的模型可能更有现实用途。 在哲学上,这与波普尔的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标准密切相关: 如果一个理论能拟合数据,且有具体的测试可以用来证明它是错误的,那么它就是好的。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所有的统计估计都是事后归纳。 也就是说,我们在观察事实之后进行估计,因此容易受到相关谬误的影响。 目前,我们将把哲学放在一边,坚持更切实的问题。

将重点介绍几个倾向于影响模型泛化的因素。

  1. 可调整参数的数量。当可调整参数的数量(有时称为自由度)很大时,模型往往更容易过拟合。

  2. 参数采用的值。当权重的取值范围较大时,模型可能更容易过拟合。

  3. 训练样本的数量。即使模型很简单,也很容易过拟合只包含一两个样本的数据集。而过拟合一个有数百万个样本的数据集则需要一个极其灵活的模型。

2. 模型选择

在机器学习中,通常在评估几个候选模型后选择最终的模型。 这个过程叫做模型选择。 有时,需要进行比较的模型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决策树与线性模型)。 又有时,需要比较不同的超参数设置下的同一类模型。

例如,训练多层感知机模型时,可能希望比较具有 不同数量的隐藏层、不同数量的隐藏单元以及不同的激活函数组合的模型。 为了确定候选模型中的最佳模型,通常会使用验证集。

2.1. 验证集

原则上,在确定所有的超参数之前,不希望用到测试集。 如果在模型选择过程中使用测试数据,可能会有过拟合测试数据的风险,那就麻烦大了。 如果过拟合了训练数据,还可以在测试数据上的评估来判断过拟合。 但是如果过拟合了测试数据,我们又该怎么知道呢?

因此,决不能依靠测试数据进行模型选择。 然而,也不能仅仅依靠训练数据来选择模型,因为无法估计训练数据的泛化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虽然理想情况下只会使用测试数据一次, 以评估最好的模型或比较一些模型效果,但现实是测试数据很少在使用一次后被丢弃。 很少能有充足的数据来对每一轮实验采用全新测试集。

解决此问题的常见做法是将我们的数据分成三份, 除了训练和测试数据集之外,还增加一个验证数据集(validation dataset), 也叫验证集(validation set)。 但现实是验证数据和测试数据之间的边界模糊得令人担忧。 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在这本书的实验中, 实际上是在使用应该被正确地称为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的数据集, 并没有真正的测试数据集。 因此,书中每次实验报告的准确度都是验证集准确度,而不是测试集准确度。

2.2. 折交叉验证

当训练数据稀缺时,甚至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数据来构成一个合适的验证集。 这个问题的一个流行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折交叉验证。 这里,原始训练数据被分成个不重叠的子集。 然后执行次模型训练和验证,每次在个子集上进行训练, 并在剩余的一个子集(在该轮中没有用于训练的子集)上进行验证。 最后,通过对次实验的结果取平均来估计训练和验证误差。

3. 欠拟合还是过拟合?

当比较训练和验证误差时,我们要注意两种常见的情况。 首先,要注意这样的情况:训练误差和验证误差都很严重, 但它们之间仅有一点差距。 如果模型不能降低训练误差,这可能意味着模型过于简单(即表达能力不足), 无法捕获试图学习的模式。 此外,由于训练和验证误差之间的泛化误差很小, 有理由相信可以用一个更复杂的模型降低训练误差。 这种现象被称为欠拟合(underfitting)。

另一方面,当训练误差明显低于验证误差时要小心, 这表明严重的过拟合(overfitting)。 注意,过拟合并不总是一件坏事。 特别是在深度学习领域,众所周知, 最好的预测模型在训练数据上的表现往往比在保留(验证)数据上好得多。 最终,我们通常更关心验证误差,而不是训练误差和验证误差之间的差距。

是否过拟合或欠拟合可能取决于模型复杂性和可用训练数据集的大小, 这两个点将在下面进行讨论。

3.1. 模型复杂性

为了说明一些关于过拟合和模型复杂性的经典直觉,

高阶多项式函数比低阶多项式函数复杂得多。 高阶多项式的参数较多,模型函数的选择范围较广。 因此在固定训练数据集的情况下, 高阶多项式函数相对于低阶多项式的训练误差应该始终更低(最坏也是相等)。 事实上,当数据样本包含了的不同值时, 函数阶数等于数据样本数量的多项式函数可以完美拟合训练集。 

3.2. 数据集大小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数据集的大小。 训练数据集中的样本越少,就越有可能(且更严重地)过拟合。 随着训练数据量的增加,泛化误差通常会减小。 此外,一般来说,更多的数据不会有什么坏处。 对于固定的任务和数据分布,模型复杂性和数据集大小之间通常存在关系。 给出更多的数据,可能会尝试拟合一个更复杂的模型。 能够拟合更复杂的模型可能是有益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简单的模型可能更有用。 对于许多任务,深度学习只有在有数千个训练样本时才优于线性模型。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度学习目前的生机要归功于 廉价存储、互联设备以及数字化经济带来的海量数据集。

4. 多项式回归

现在通过多项式拟合来探索这些概念。

import math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4.1. 生成数据集

噪声项服从均值为0且标准差为0.1的正态分布。 在优化的过程中,我们通常希望避免非常大的梯度值或损失值。 这就是我们将特征从调整为的原因, 这样可以避免很大的带来的特别大的指数值。 我们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各生成100个样本。

max_degree = 20  # 多项式的最大阶数
n_train, n_test = 100, 100  # 训练和测试数据集大小
true_w = np.zeros(max_degree)  # 分配大量的空间
true_w[0:4] = np.array([5, 1.2, -3.4, 5.6])

features = np.random.normal(size=(n_train + n_test, 1))
np.random.shuffle(features)
poly_features = np.power(features, np.arange(max_degree).reshape(1, -1))
for i in range(max_degree):
    poly_features[:, i] /= math.gamma(i + 1)  # gamma(n)=(n-1)!
# labels的维度:(n_train+n_test,)
labels = np.dot(poly_features, true_w)
labels += np.random.normal(scale=0.1, size=labels.shape)

同样,存储在poly_features中的单项式由gamma函数重新缩放, 其中。 从生成的数据集中查看一下前2个样本, 第一个值是与偏置相对应的常量特征。

# NumPy ndarray转换为tensor
true_w, features, poly_features, labels = [torch.tensor(x, dtype=
    torch.float32) for x in [true_w, features, poly_features, labels]]

features[:2], poly_features[:2, :], labels[:2]

4.2. 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

首先一个函数来评估模型在给定数据集上的损失。

def evaluate_loss(net, data_iter, loss):  #@save
    """评估给定数据集上模型的损失"""
    metric = d2l.Accumulator(2)  # 损失的总和,样本数量
    for X, y in data_iter:
        out = net(X)
        y = y.reshape(out.shape)
        l = loss(out, y)
        metric.add(l.sum(), l.numel())
    return metric[0] / metric[1]

现在定义训练函数。

def train(train_features, test_features, train_labels, test_labels,
          num_epochs=400):
    loss = nn.MSELoss(reduction='none')
    input_shape = train_features.shape[-1]
    # 不设置偏置,因为我们已经在多项式中实现了它
    net = nn.Sequential(nn.Linear(input_shape, 1, bias=False))
    batch_size = min(10, train_labels.shape[0])
    train_iter = d2l.load_array((train_features, train_labels.reshape(-1,1)),
                                batch_size)
    test_iter = d2l.load_array((test_features, test_labels.reshape(-1,1)),
                               batch_size, is_train=False)
    trainer = torch.optim.SGD(net.parameters(), lr=0.01)
    animator = d2l.Animator(xlabel='epoch', ylabel='loss', yscale='log',
                            xlim=[1, num_epochs], ylim=[1e-3, 1e2],
                            legend=['train', 'test'])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d2l.train_epoch_ch3(net, train_iter, loss, trainer)
        if epoch == 0 or (epoch + 1) % 20 == 0:
            animator.add(epoch + 1, (evaluate_loss(net, train_iter, loss),
                                     evaluate_loss(net, test_iter, loss)))
    print('weight:', net[0].weight.data.numpy())

4.3. 三阶多项式函数拟合(正常)

我们将首先使用三阶多项式函数,它与数据生成函数的阶数相同。 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降低训练损失和测试损失。 学习到的模型参数也接近真实值。

# 从多项式特征中选择前4个维度,即1,x,x^2/2!,x^3/3!
train(poly_features[:n_train, :4], poly_features[n_train:, :4],
      labels[:n_train], labels[n_train:])

4.4. 线性函数拟合(欠拟合)

让我们再看看线性函数拟合,减少该模型的训练损失相对困难。 在最后一个迭代周期完成后,训练损失仍然很高。 当用来拟合非线性模式(如这里的三阶多项式函数)时,线性模型容易欠拟合。

# 从多项式特征中选择前2个维度,即1和x
train(poly_features[:n_train, :2], poly_features[n_train:, :2],
      labels[:n_train], labels[n_train:])

4.5. 高阶多项式函数拟合(过拟合)

现在,尝试使用一个阶数过高的多项式来训练模型。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数据用于学到高阶系数应该具有接近于零的值。 因此,这个过于复杂的模型会轻易受到训练数据中噪声的影响。 虽然训练损失可以有效地降低,但测试损失仍然很高。 结果表明,复杂模型对数据造成了过拟合。

# 从多项式特征中选取所有维度
train(poly_features[:n_train, :], poly_features[n_train:, :],
      labels[:n_train], labels[n_train:], num_epochs=1500)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